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社会认同理论

社会认同理论

社会认同理论我是谁?认同是每个人的人生中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我们会依照所属群体或参照群体等社会参照对象来认识自我。认同分为个人认同和社会认同两个概念

我是谁?认同是每个人的人生中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我们会依照所属群体或参照群体等社会参照对象来认识自我。

认同分为个人认同和社会认同两个概念,尽管北美心理学更倾向于个人中心的个人主义,但欧洲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让人们更多了解了群体间行为的重要性。社会认同是指一个社会类别的全体成员得出的自我描述,是社会或全体成员的认同作用;个人认同则是单个个体对自我特点的描述,是个人的自我参照。

社会认同指依照社会类别来界定个人定位的倾向,这个社会类别可能是民族、政治团体、工作团队等,是个人对其所属社会群体的意识。最早源自泰弗尔关于群体对稀缺资源竞争引起群际冲突而提出的“微群体实验范式”。

社会认同特点:内群偏向和外群歧视

社会有很多类别组成。我们每个人都属于某些类别而不属于另外一些。同类成员知觉到的群体内相似性和不同类成员间的差异性都会被扩大,这叫做夸张效应(accentuation effect)。

社会认同的核心概念:身份

个人成长中社会化的必经过程就是自我和他人身份的区分。健康心理的表现就是对自己的身份有积极评价或者说具有积极自尊。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人们想要获得积极的社会身份。

社会认同的主要途径:社会比较

费斯廷格(Festinger)最早提出人们通过社会比较的方式来评价自我和自我的品质。有两种比较原则:向上原则和相似性原则。人们在进行能力比较时,为了自我提高,往往选择比自己更优秀的人;而在比较观念时,会选择与自己相似人进行,从而获得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理论关注群体层面上的社会比较,群体成员身份得到评价,由此塑造和规定了社会身份。对于群体成员来说,只有对内群体和外群体在价值维度比较中的相对地位才能确定其社会身份,人们评价群体身份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社会身份。

社会认同的动机:积极区分

自我激励和自尊是根本需求。积极区分原则就是使所属群体表现的比外群体更为出色,从而提高内群体成员的自尊;当然也可能会带来群体间的偏见、敌意甚至冲突。

社会认同理论的发展:自我分类理论

特纳等人提出,把焦点从“群体中的个体”转移到“个体中的群体”,以去人格化的方式知觉自我和内群体之间的身份。

社会认同理论的核心概念:个人身份、社会身份、内群体和外群体、社会比较。

上一篇: 经济类期刊版面费.doc
下一篇: 人们应该如何适应今天高速运转的社会?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