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个体在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是否会影响生活满意度?

个体在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是否会影响生活满意度?

个体在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是否会影响生活满意度?当下社会,网络科技的发展致使人们的交流不仅仅局限于面对面的交往方式,社交网络在改变人们传统的交际方式的同时,也为自我呈现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自我呈现的概念及其理论最早是由社会学家Goffman在符号互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是指为了使他人按照我们自己的愿望来看待自己而在他人面前显示自己的努力。

社会对个体性的认同_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统一_个体认知和社会客体相互作用

当下社会,网络科技的发展致使人们的交流不仅仅局限于面对面的交往方式,社交网络在改变人们传统的交际方式的同时,也为自我呈现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由于社交网络中的互动具有隐蔽性的特点,使个体可以根据不同的观众和目标选择不同的自我呈现方式。

而大学生作为当今盛行文化的代表,成为了社交网络的中坚力量,他们在社交网络中所使用的策略和呈现出来的状态也是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状况的表现。

大学阶段不仅是个体从青少年向成人的准备和过渡阶段,还是从以学习为主到以工作为主的准备和过度时期,因此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表现成为了心理学家们关注的重点。

社会对个体性的认同_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统一_个体认知和社会客体相互作用

从而研究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和相应的呈现方式成为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方式。

自我认同是一种统合,是个体对于“我是谁?”“我将走向何方?”等问题的回答。自我认同的形成不但可以提高个体适应社会的能力,还可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同时自我认同的形成也是衡量个体人格成熟的标准之一。

大学生自我认同的过程,是对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有关自我的统合,对其未来的事业和生活以及毕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生活满意度是个体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生活状况的总体性评价,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则是他们对自身生活满意程度的评估,也是衡量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标准。

社会对个体性的认同_个体认知和社会客体相互作用_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统一

其他的研究者也发现,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和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显著的相关,生活满意度较高的个体也有着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因此,关注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也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在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自我认同和生活满意度的基本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探索大学生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自我认同以及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全面的了解和指导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法。

一、大学生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自我认同和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大学生社交网络中的积极自我呈现、自我认同、生活满意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大学生社交网络中的真实自我呈现、自我认同、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社会对个体性的认同_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统一_个体认知和社会客体相互作用

也就是说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有助于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发展。社交网络中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都与自我认同显著正相关,从研究数据表明,真实自我呈现比积极自我呈现更有助于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发展。

生活满意度的水平体现在友谊、家庭、学业、自由、学校和环境满意维度上,从研究数据表明,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越高,个体的生活满意度越高。

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各维度与生活满意度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均成正相关,表明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各维度对生活满意度各维度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个体不管倾向于采用何种自我呈现策略,均与生活满意度显著正相关。

社会对个体性的认同_个体认知和社会客体相互作用_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统一

与积极自我呈现相比,真实自我呈现与个体的生活满意度有着更高程度的相关,这可能是由于个体使用真实自我呈现策略有助于他人能够更加了解自我的真实情况从而可以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而选择只呈现个体积极正向的信息,隐藏个体负面的内容,虽然助于维护个体积极的形象,但不利于个体在困境中获得朋友帮助。

大学生自我认同的水平体现在“现在的自我投入”、“过去的危机”、“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三个变数上,从数据中可以得出,生活满意度各维度的得分越高,自我认同形成越好。

当大学生能够正确客观的看待自己,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同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改变现状,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社会对个体性的认同_个体认知和社会客体相互作用_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统一

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业和生活,努力寻求最适合自己的前进方向和价值观,体验着各种发展危机,最终选择与自身相符的目标和方向,进而提高个体的生活满意度。

二、大学生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自我认同和生活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依据研究的结果显示,在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和自我认同的回归中,自我认同的R2和回归系数B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真实自我呈现能对自我认同的三个维度进行预测,达到有效解释自我认同3.9%的变异量。

在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和生活满意度的回归中,生活满意度R2和回归系数B均达到显著水平,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都能对生活满意度的各个维度进行有效预测,达到有效解释生活满意度15.9%的变异量。

个体认知和社会客体相互作用_社会对个体性的认同_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统一

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对生活满意度有正向预测,对生活满意度有预测力的积极自我呈现、真实自我呈现可解释变异总量分别为5.8%、10.1%。究其原因可能是的选取,中国人和外国人在社交网络中进行自我呈现所选用的呈现策略有所差异。

在生活满意度与自我认同的回归中,生活满意度的R2和回归系数B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自我认同的三个维度都能对生活满意度、学校满意度进行有效预测,分别达到有效解释变异量的18.3%、15.1%。

而自我认同的现在的自我投入、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维度都能对友谊满意度、家庭满意度、学业满意度、自由满意度、环境满意度进行有效预测,分别达到有效解释变异量的12.8%、7.1%、4.8%、7.2%、7.7%。

个体认知和社会客体相互作用_社会对个体性的认同_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统一

其中自我认同的现在的自我投入、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对生活满意度有正向的有预测作用,对生活满意度有预测力的可解释变异总量分别为14.7%、1.5%;而过去的危机对个体的生活满意度有负向预测,达到有效解释变异量的2.1%。

究其原因可能是个体都有过对于各种与己密切相关的问题,诸如社会角色、职业、理想、政治信念等有过茫然或迷惑不解的时期,在这些时期中个体的生活满意度也会随之下降。

尽管他们的研究的是主观幸福感与自我认同的关系,但主观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度,而且他们也都得到了自我认同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的结论。

三、大学生自我认同在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社会对个体性的认同_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统一_个体认知和社会客体相互作用

在李海春的研究中,自我认同作为中介变量在青少年心理健康、父母教养方式、主观幸福感、思维风格、微观人际系统、生命意义等变量之间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研究根据中介检验程序进行中介变量检验及其效应分析结果表明:

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不但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而且还通过自我认同影响他们的生活满意度。一方面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得分越高,生活满意度也就越好。

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表现在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本研究的数据显示,自我呈现水平越高,个体的生活满意度也随之越好。

自我呈现与生活满意度各维度之间的显著水平均呈正相关,不管个体采用何种方式进行自我呈现,都可以通过社交网络与朋友、同学、亲人联系,从而增加个体的积极情绪和幸福感,对个体的心理社会适应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社会对个体性的认同_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统一_个体认知和社会客体相互作用

积极自我呈现对生活满意度是可以通过中介变量自我认同中的现在的自我投入和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实现的。

研究的数据显示,积极自我呈现越高,生活满意度水平越好,个体现在的自我投入和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也就越高。

这说明社交网络中的积极自我呈现有利于个体积极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实现自我而倾注全力、努力寻求自我投入的方向和目标,并有实现目标的强烈愿望,从而提高个体的生活满意度。

真实自我呈现对生活满意度是可以通过中介变量自我认同各个维度实现的,研究的数据显示,真实自我呈现越高,生活满意度越好,个体的自我认同也就越高。

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统一_个体认知和社会客体相互作用_社会对个体性的认同

这说明社交网络中的真实自我呈现有利于个体在生活中为自己的既定目标而努力,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进行积极的准备,对自己未来进行积极的探索,从而进一步提高个体对自我生活的满意程度。

上一篇: 性压抑下的女性发展过程。真的应该多多关注女性的权利和地位。
下一篇: 党史知识大家学丨党史重大事件⑯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