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测试卷二(适用全国)带答案的哦!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测试卷二(适用全国)带答案的哦!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测试卷二(适用全国)带答案的哦!教师招聘考试模拟测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逻辑记忆D.动作记忆3.作为一名教师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测试卷二(适用全国)带答案的哦!

产生人类社会教育学是什么意思_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产生而产生的._人类社会的教育起源于什么

产生人类社会教育学是什么意思_人类社会的教育起源于什么_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产生而产生的.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测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2.“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说的是( )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逻辑记忆

D.动作记忆

3.作为一名教师,最需要拥有的注意品质是( )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4.下列关于气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质没有好坏之分

B.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

C.气质同性格一样,有好坏之分

D.气质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高低

5.关于师生关系,"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卢梭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6.各种动机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小学阶段,儿童的( )最为突出。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内部动机

7.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 )

A.以学生发展为本

B.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C.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D.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8.关于知识和智力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是相互统一的

B.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C.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D.掌握的知识越多,智力越高

9教师组织学生创办墙报,布置教室,设计班徽,以独特的班级文化来影响学生品德。这种德育方法是( )

A. 榜样示范法

B. 情感陶冶法

C. 说服教育法

D. 品德评价法

10.学习英语单词"house"时,用中文"耗子"来帮助记忆,这是一种( )。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精加工策略

11.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但( )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A.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B.抓好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开展多种多样的班级活动

12下列表述中属于社会本位论的是( )

A. 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

B. 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C. 社会要求会阻碍个体素质的发展

D. 教育目的应根据个人发展需要制定

13.我国进入21世纪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 )

A.《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

14.影响教师课堂管理的情境因素是( )

A.班级规模 B.班级性质 C.班级类型 D.班级特征

15.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A.教育终身化 B.教育现代化 C.教育民主化 D.教育优势

16.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是( )

A.认知 B.需要 C.客观现实 D.个性

17.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的是(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夸美纽斯

18.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标本,参观工厂属于( )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言语直观 D.现场直观

19 "坚持真理,惩罚分明"体现了教师的( )

A. 职业良心

B. 公正意识

C. 教育义务

D. 专业荣誉

20 "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深化了学生对以前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理解。这种迁移属于( )

A. 顺向、正迁移

B. 顺向、负迁移

C. 逆向、正迁移

D. 逆向、负迁移

二、判断题(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并在相应的题后括号内打"√"或"×"。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 ( )

2.古代斯巴达教育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 )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心理是客观的。 ( )

4.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条件的。 ( )

5.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先快后慢。 ( )

6.课外辅导主要是针对基础差的学生。 ( )

7.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 ( )

8.是不是面向全体学生,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 )

9.教材是对课程计划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 )

10.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叫形成性评价。 ( )

11.教育学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 )

12.教育目的包括两个层次: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

13.课程计划是规范性地确定学科教学目标、内容范围、顺序的指导性文件,是

编写教科书和测评教学质量的依据。 ( )

14.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 )

15.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班主任了解了学生。 ( )

16.遗传素质具有先天的相对稳定性,同时也有某种可塑性。 ( )

17.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 ( )

1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最早颁布的一部教育法律。 ( )

19.教育同生产劳动的分离始于原始社会。 ( )

20.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 )

三、多选题(本题共三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其核心思想是教育应使受教育者( )

A. 学会认知 B. 学会做事

C. 学会共处D. 学会生存

2.小明看到同班的小强,原来物理成绩与自己差不多,后来买了一本非常好的辅导书,认真系统地学习一段时间,现在解题比自己快,成绩也大大超过自己,于是也买来这本书学习。小明的做法属于( )

A. 观察学习

B. 替代性学习

C. 顿悟学习

D. 模仿学习

3.普通高中课程由( )层次构成。

A学习领域 B科目 C学习单元 D模块

4.思维的过程有()

A分析与综合B比较与分类C流畅与独创D抽象与概括

5.气质更多受先天遗传的影响,性格更多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关于两者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与发展B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

C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D气质为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6.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是认知结构的( )

A可利用性B可辨别性C稳定性 D清晰性

7.《学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专门论述教学问题的著作,下列观点不是出自《学记》的有( )

A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B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C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D君子之学也,入耳乎,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8. 关于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法正确的是( )

A记忆、运算能力属于晶体智力

B晶体智力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

C流体智力在青年时期达到巅峰

D流体智力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升

9. 关于新课程改革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呈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和灵活性

B新课程改革关于课程结构的要求是整体设置八年一贯制义务教育课程

C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主张教学应更为关注学科,而不是人

D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10学制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 )

A性质B任务C招生人数D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案例分析题(本题共一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1.下面是一位老师与几名初中学生的对话:

师:同学们最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生1:最不喜欢三类老师。首先是长得丑的!

师:相貌靠遗传,老师自己恐怕做不了主!

生1:那可以穿漂亮一点啊!我们每天关在学校里上课,上得头昏眼花,可有的老师呢,都什么时代了,还整天穿样式那么土、颜色那么灰暗的衣服,实在太low了,弄得人真是一点听课的激情都没有啦!

师:呵呵,看来老师得多买几件漂亮衣服,时尚一点,养眼一点!

生2:对对对!我讨厌的第二类老师就是长得丑还喜欢对学生板着脸的。其实长得不好看、穿得土气一点也不是很要紧,多笑笑就不丑了!最怕的就是性格不好!

师:看来同学们喜欢性格开朗的美丽老师!第三类呢?

生3:上课闷死人的老师!我们天天干坐着听课真的很累的,老师为什么不能让我们每节课笑上几次,让我们开开心心地学习呢?

师:同学们怎样才会笑呢?

生3:觉得新鲜有趣、好笑好玩,觉得很开心,就一定会笑!老师备课的时候,干嘛不备下这个呢?

师:同学们希望老师课堂上能够新鲜讯息多一点,语言幽默一点,课堂形式有趣一点,课堂气氛快乐一点,对吗?

生4:对对对!我发誓,只要哪个老师能够让我每节课笑上三次,哪怕长得再丑,穿得再土,性格再不讨人喜欢,我都认了!

(资料来源:梅丽曼:《关键是我们要"懂"初中生》,《人民教育》2016年第2期,第29页,有改动。)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打开资料

1.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现代教师应扮演哪些角色?

2.教师应该确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3.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五、论述题(本题共三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地促进迁移?

3.请结合实际论述教育心理学对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略

2.B【解析】略

3.C【解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需要注意自己讲课的情况,还要观察学生

的反应,维持课堂秩序等,所以对注意的分配要求较高。

4.C【解析】气质是人的天性,无所谓好坏。

5.C【解析】赫尔巴特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起主宰作用,强调教师的权威,形成了传统的"教师中心论"。

6.B【解析】小学阶段外部动机,为父母学习

7.A【解析】我国此次实施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八次课程改革,其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8.D【解析】知识虽然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但是知识的多少与才能、智力的高低并不等同。智力并不完全是随着知识的掌握而自然发展起来的。

9.B【解析】环境影响学习

10.D【解析】学习"house",用"耗子"来记忆,属于谐音联想法,是精加工策

略的一种。

11.C【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12.A【解析】社会本位的概念

13.A【解析】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14.B【解析】影响教师课堂管理的情境因素是班级性质。

15.B【解析】略。

16.C【解析】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

17.C【解析】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这也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18.A【解析】实物直观是在感知实际事物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观察标本、参观工厂都属于实物直观。

19.B【解析】教学公正的定义

20.C【解析】上位正向

二、判断题

1.×【解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

2.×【解析】古代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是古代雅典教育的教育目的。

3.×【解析】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4.×【解析】热爱学生首先要理智地爱,不溺爱、不偏爱;其次要无私地爱,一视同仁;再次,爱与要求相结合。

5.√【解析】本题考查遗忘规律。

6.×【解析】课外辅导不仅包括为基础差和因事、因病缺课的学生补课,也包括给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做个别辅导,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等。

7.√【解析】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没有这个前提或者有缺陷,个体的身心发展水平就会受到不可弥补的影响。

8.×【解析】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9.×【解析】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10.×【解析】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叫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

11.×【解析】略。

12.×【解析】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13.×【解析】应为课程标准。

14.√【解析】略。

15.×【解析】了解学生并不意味着班集体的形成。

16.√【解析】略。

17.√【解析】略。

18.×【解析】应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解析】原始社会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到了古代社会两者才开始分离。

20.√【解析】我国法律规定学生有受教育的权利,无故开除学生要负法律责任。

三、多选题

1.ABCD 【解析】略

2.ABD【解析】略

3.ABD【解析】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4.ABD【解析】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和具体化与系统化。

5.BCD【解析】气质与性格的区别1.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2.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3.气质表现的早,性格表现的晚4.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分好坏。

6.ABCD【解析】奥苏贝尔提出的影响学习迁移的认知结构的变量有可利用性、可辨别性以及原有知识的稳定性和清晰性。

7.ACD【解析】略

8.BCD【解析】记忆、运算能力属于流体智力

9.ABC【解析】新课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9年义务教育,关注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都是课程一部分。

10.ABD【解析】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了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1.1(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与研究者(4)教师是社区的开放性老师(5)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结合材料进行论述)

2.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有着独立意义的人(结合材料具体论述)

3.影响课堂气氛主要因素有: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其中教师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民主型,权威型和放任型,材料显示,教师想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1,教师要发扬教育民主2,教师要有良好的性格特征3,教师要有幽默风趣的上课风格4,教师注意自己的仪表,言谈举止。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

1.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过程。(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这两个教学任务统一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之中,统一在同一个认识主体的认识活动之中。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知识为智力活动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具备了某一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去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2)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依赖一定的智力。智力水平高,知识学得就快、就好,否则,就慢、就差。(3)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强调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忽视知识的传授,或者只向学生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忽视对学生认识能力的训练,这两种倾向都是不可取的。在教学中,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2.(1)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在教材的编排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仅要考虑到科学知识本身的性质、逻辑结构和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年龄特征等,还要照顾到教学时间和教法要求,力求把最佳的教材结构展示给学生。(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关于某一学科的知识是按层次组织,以网络结构的形式呈现的。在教材的呈现上应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的顺序,使学生的知识在组织过程中纳入到网络结构中。此外,还应加强教材中概念、原理乃至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使知识融会贯通。(3)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为了促进原理或规则的教学,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原理,让他们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培养和提高概括能力,充分利用原理和规则的迁移,这是训练迁移最有效的方法。(4)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越多,学习迁移就更容易产生。尤其是当在新的学习方面遇到阻碍时,容易进行广泛的联想,变一般迁移为特殊迁移,从而促进新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者往往都是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得比较好的。(5)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内容确定之后,以什么方法进行教学是教师在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中重点要考虑的问题。教师应转变学生的被动局面,通过各种训练逐步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了如何学习能实现最普遍的迁移。(6)改进对学生的评价。教学条件下的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样具有教育性,有效运用评价手段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习迁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3.教育心理学对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有如下几点:

(1)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知识体系,其阐述的教与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规律的有关知识和方法是其他教育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因此,学习和研究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从根本上认识教育规律,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和人才观等,成为真正懂教育的人。

(2)完善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加速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这种职业对从业者的知识结构和专业化程度有较高的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是由多方面知识构成的,主要包括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学科知识(从事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实践知识(通过实践积累的经验知识)和条件知识(关于如何教和如何学的知识)。在这四类知识中,前三类是从事所有职业都应具备的,只有条件知识属于教师职业特殊要求的。而教育心理学知识则是条件知识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主要取决于知识结构的完整和合规律、合目的的教育实践能力.这两者都与个体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息息相关。

(3)认识教与学的特点,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提高教育效益。

教与学是以复杂的信息交互作用为特征的主体互动系统,处于这一系统中的师生都是信息加工和表达的主体,都有自身的特点和活动规律。因此,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只有遵循主体的心理变化规律,尤其是个体差异规律,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保证教与学的有效性。教育实践也一再表明,在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只凭实践经验去认识教育对象的特征,难免受个人喜好和局部经验的影响,采取片面或不当的教育方式方法。而教育心理学则能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系统的、认识教与学主体特点的理论和方法,教育工作者若懂得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就会明确有效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方向。

上一篇: 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下一篇: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生道路上的基本关系。试述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应该怎样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