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开头画面——《变迁》
乡村社会学是整个社会学的一个分支,我国的历史发展阶段呈缓慢性过渡的特征,地域辽阔,受地理位置、特定阶段特定发展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东、中、西部物质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各种问题交织,呈现多样性的特征,故中国乡村社会学研究较之国外显得更为复杂。
《山海情》这部电视剧的片头便是附着西北山歌儿由一个长镜头缓缓呈现小山村的面貌,首帧画面上题着两个醒目的字——变迁,这是由两个动词组合而成的名词,也是社会学中的术语,两个字涵盖住很多,指时间、空间上的一切变化,物质供应、居住空间、劳动方式、消费指数、情感问题……这部电视剧主干事件便是宁夏西海固山村地区向银川附近平原的“吊庄移民”工程,也就是建立在空间转移上的大变迁。以下是电视剧所涉及到的农村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电视剧中宁夏山村唯一一所小学
乡村教育问题。电视剧的男主人公马得福,是所在村子里鲜有的考上农校的学生,他毕业后着手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吊庄移民。他的求学到工作的经历也生动的展现了乡村教育的最初宗旨——为农村培养发展农村的人才。当下的农村教育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学模式目标存在偏差,农村教育一味模仿城市教育,教学定位与城市无异,农村教育恰恰成为了农村人离开农村的桥梁,一批批人离开,只见背影不见回头,所带来的问题是: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由谁来发展?电视剧中最突出的乡村教育问题不是刚刚所谈到的教学定位问题,而是教学设施简陋、教师资源短缺以及儿童入学率低、辍学现象严重等几个方面的问题。黄土漫天的戈壁滩上,一所学校只有一位老师在那里坚守,纵使有再大的情怀也不足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一穷二白的年代,上学变成了无理的要求;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乡镇一级无力承担教育经费,教育投入最终落到农民个人头上,个人入不敷出,整体入学率低,而其中女童又低于男童。总体的教育问题是农村地区发展的最大桎梏。
手里拿到血汗钱时的开心
农民收入问题。毫无疑问,农民收入较低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明显有效的解决,究其原因,无外乎几个方面:一是农业的弱质性,首先,表现为农业的公共性强,盈利性差,市场经济体制下,与其他产业的竞争处于弱势地位;其次,农产品价格上升空间不大,尽管国家相应采取惠农政策,农产品价格整体上扬,但变动幅度不大,从中获利的可能性小;再者,农产品多为不易存贮的生命体,不可久放,储存成本高,运输销售存在难度。二是农民文化素质低。据科学调查表明,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与其收入高低成正相关的关系,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越高其学习先进高效劳动方法速度就越快,运用高效率农业作业机械的能力也就越强,对农产品市场的需求也有较准确的把握,从而促进农业发展、农产品增值高效。再者,一个农民拥有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其面对就业生产的选择空间也就越广,在农业基础上发展二三产业,不无可能。三是缺乏专业农业合作组织。农业弱质性和农民的文化水平低下就迫切要求有一个组织产生,实现农业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再加上,我国长期以来的家庭小农经济以无法适应当下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个体小农与市场机制连接不畅,农产品种植得不到准确的市场需求信息,无法把握市场规律,生产风险大。电视剧中,福建农业专家凌教授及其团队,带领农户种蘑菇、推广农业技术,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角色。
到福建莆田打工的海吉女工
农村人口流动问题。传统农村社区地域广阔,有较强的自给自足性,整体性强,人口同质性高、流动性不大。一方面,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人口也快速增长,但固有的耕地数量不变,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剩余;另一方面,农村人口也渴望走出农村,创造更大的财富价值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因而,一定规模的人口流动成为必然趋势。农村人口最初的流动呈现很大的盲目性,比如电视剧第一集就呈现了一次“失败的人口流动”,村里几个十多岁的娃娃不想整日窝在山沟沟里受穷,商量好趁天未亮瞒着村里的大人逃出这穷山沟,像他们所说的:“去外面挣大钱、出人头地”,他们从一出生便长在这被山重重包围的村子里,他们不知道需要翻过几个山头才能看见外面的世界,当然更不知道外面的人力资源需求状况、薪资水平等重要的问题,他们只知道一股劲儿地跑向刚修好的铁路,希望火车把他们载向美好的远方。这种盲目性的流动一方面可能会因不知人口流入地劳动力需求饱和而遭受往返奔波之苦;一方面可能会被当地不正规劳务公司误导,签订不利于自身利益的劳工合同,大大挫伤人口流动的积极性。电视剧中也展现了一种有组织的人口流动,响应国家东西部携手扶贫工作部署,福建对口支援宁夏,福建工厂主动吸纳宁夏地区的剩余劳动力,由专业队伍组织培训上岗,人口流出地与输入地逐渐建立稳定的劳工关系,规范性强,物质利益、人员安全都得到相应的保障。无论哪种形式的人口流动,都以当地青壮年且素质较高的劳动力为主。
整庄搬迁车队
农村人口城镇化问题。中国广大农村呈“繁花式”分布,星星点点,连接成片,村和镇空间联系紧密,甚至无明确的划分界限,而无论是空间距离还是物质水平上与所在县城的差距相对较大。推进农村人口城镇化,无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虽遭受疫情影响,各项任务更加艰巨,全国各岗各业奋力坚守拼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完美收官,农村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也进一步提升。一般意义上的农村人口城镇化,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实现居住空间上的变化;二是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全面加强、公共化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各方面达到城市化水平;三是农村社会成员素质整体提高,生活习惯、文明水平与市民接近。电视剧中的城镇,是由西海固三地吊庄过来的移民先聚集成村,再整合成镇,也就是电视剧中的“闽宁镇”,吊庄工程本就是中国农村发展过程中针对特殊地域问题开展的特殊建设工程,兼具特殊、特色性,故闽宁镇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城镇,行政、人为干预性强,并不完全对应前文所述的三种情况,这也决定了闽宁镇不可能是较高水平的城镇,农村人口的城镇化也是较低水平的,但路子是对的,中国百姓有全世界各种族最踏实肯干的品质,只要有路可走,方向正确,城镇化水平提升指日可待,就如电视剧中马得福所说:“未来真的来了!”
电视剧剧终
农村扶贫问题。《山海情》属于扶贫电视剧系列,扶贫也是电视剧的主题。扶贫一词由我国首创,我国的扶贫工作具有对口性,是指对特定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实施的政策性援助。扶贫包括消除贫困、减缓和减少贫困三个方面,根据我国各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来看,短时期内完全消除贫困存在很大困难,只能从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减缓贫困程度上逐渐过渡,其过程也是不可避免的困难重重。农村山区扶贫工作的特殊性,带给扶贫人员巨大挑战,正如电视剧扶贫干部马得福发自肺腑所说:“从我参加工作以来,我的工作就没有一天是轻松的。”电视剧中的主干扶贫工程——吊庄移民,在一开始就难以进行,中国人厚土重迁有着不被外国人所能理解的乡土情结,自古以来,除非朝代更迭、战乱频仍,中国人骨子里极不愿意迁徙流动,哪怕信息闭塞、交通不畅,山区农民对转移成本问题忧虑重重,是否转移犹豫不决。这就说明,扶贫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发展水平、人口资源、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等问题,经过科学实验试点到持续性的推广再到连片开发。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城乡差距大并呈进一步拉大趋势,全国各地发展不平衡、差距大的问题事关整体国民生产水平,事关民族安全稳定,扶贫工作的目的就是缩小发展差距,彻底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异地搬迁后,宁夏西海固地区的移民在新的土地上开荒拓土,积极引进福建外资,在当地发展葡萄种植、枸杞种植,发展当地特色农业,实施产业扶贫;新来的支教老师决定不走了,学校终于不再是只有一位老师的学校,教育扶贫给山区娃娃们带来生生不息的希望;针对看病难的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力推广逐步实现全员覆盖,各项社会保障工作迅速开展,社会兜底政策消除老弱病残群体的边缘感。一切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如今的西海固绿水青山换新颜
“山水换颜,水土重生,塞上江南的愿望正在实现。”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