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包子堂与您相识的第2865天
前 言
农业社会的自然分工很早就开始了,大概一万年前就开始了。当这种自然分工的方式被自觉运用到了工厂之后,开启了工业化的大门,开启了当今产业社会的大门。
往期精彩文章请点击
包子堂企业及其管理理论
资本创富的关键:从分工到社会形态
自觉分工,不仅打开了工业化的大门,而且促进了社会形态改变。分工之后以机器代替人力,以更高的品质和更低的成本,向市场提供量产量销的工业品,逐一摧毁了每一个家庭的经济基础。
过去的社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被称之为“家庭社会”。每一个家庭承载着社会的诸多功能,包括政治、经济、教育、技术、道德,乃至军事,等等。在诸多功能中,支撑一个家庭休养生息的是经济功能。一旦家庭的经济功能被工业化所摧毁,每一个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就弱化了,就很难成为一个社会的基本单元。
工商企业逐渐代替家庭成为一个社会的基本单元,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工业化的国家中,已经完成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变。现代社会也被称之为“产业社会”,充实产业社会的是工商企业和各类机构。
对资本主义企业及其生产方式而言,家庭经济和家庭社会的瓦解是必须的,如此才能产生一批又一批的产业劳动大军,或者说,如此才能雇佣到一批又一批只能出卖劳动力商品的劳动者大军。不得不说,这是社会更替过程中的绝妙安排。天意还是人为,不得而知。
过去人们把现代社会称之为“工业社会”,现在改称为“产业社会”。为什么?没人做出过合理的解释。
我认为,这个社会的显著特征是“产业价值链”,而产业价值链并不受地域及资源的约束,完全可以跨越地界乃至国界形成供求关系,形成劳动互换关系,形成价值传递的全过程。
换言之,工商企业以及相关各类机构,已经形成高度社会化分工,也称“社会分工”。彼此之间形成稳定或不稳定的供求关系链,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实现社会各个领域的再生产循环,共同完成社会各个领域的价值创造过程。
对企业而言,再生产的循环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环节:生产、流通、零售、消费。按经济学的概念,社会再生产循环,或者产业链条的价值传递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两者的意思是一样的。
这与家庭社会的再生产循环,形成鲜明的对照。在家庭社会中,除了军队、政府或宗教外,很少有跨越地域、纵横各地的机构。大部分地区存在的都是家庭,或从事种植和养殖的农户、手工业作坊与商铺。依托地域的循环经济模式,祖祖辈辈过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
按照经济学观点,企业内部的劳动分工和企业之间的社会分工,是同步发展的。并且这种同步发展的分工体系会伴随着市场竞争不断深化。
一方面,社会价值创造的能力会不断提高,效率会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连接,将变得更加脆弱、更加困难,弄不好会引发全局性乃至全球性的灾难。表现为经济危机、社会动荡和外交乃至军事冲突。这不是天方夜谭,杞人忧天,而是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人类正面临着自我毁灭。
因此,也许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人类如何获取财富,至少要把人类的生存置于获取财富之上,把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行,置于社会再生产循环之上。把产业社会更名为“人本社会”,家庭社会瓦解之后,代之以一个崭新的人本社会。
按照德鲁克的观点,企业不能以盈利为目的,企业要以顾客为目的。企业的目的不是利润最大化,企业的目的是顾客利益最大化。唯有如此,才能使社会再生产循环各环节的衔接,成为工商企业以及各个利益主体的社会意识与自觉行为,从而维持一个社会正常运行。
在涂尔干(Durkheim,Emile)看来,现代意义上的专业化分工,可以使个体的异质性有充分发展的空间。并通过个体之间的异质性,加强人们之间功能性的相互依赖关系,从而在复杂的现代社会里,形成规范统一的整体意识,支撑一个社会正常运行。
德鲁克和涂尔干的观点具有一致性,他们都看到了一个社会正常运行的方向和条件,那就是赋予企业以功能,进而赋予个人以功能,强化企业之间以及个体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关系。这样就可以发展出一种社会共同意识,即为顾客做贡献,为顾客创造价值或创造顾客,确保社会正常运行。
在企业内部,如丰田公司所倡导的那样,下道工序就是顾客。推而广之,在企业内部的价值创造链条上,每一个部门都要弄清楚,谁是你的顾客?有人把这称之为企业内部的营销。
用德鲁克的思想解读,这就是管理的营销化。每个经理人都要给自己提个问题:我应该做些什么,贡献些什么,为他职务和他部门贡献些什么,才能使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要想自动、自发、自觉、自然地实现这一切,就必须突出现代意义的专业化分工,包括劳动分工和社会分工,以强化个体的异质性和企业的异质性,以强化个体和企业的功能、身份与地位。
由此推论,未来的企业一定走向以人为本,在企业层面上形成共同体形态。而支撑一个社会正常运行的一定是一个个具有“人本主义”特征的共同体,而不是过去那种具有“资本主义”特征的工商企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