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从乡土中国的变迁到全民直播的兴起

从乡土中国的变迁到全民直播的兴起

从乡土中国的变迁到全民直播的兴起外婆家在山区的小村庄,小的时候经常去玩,那时候乡村还没有被城市文化冲击,淳朴而又充满浓烈的乡土气息。

外婆家在山区的小村庄,小的时候经常去玩,那时候乡村还没有被城市文化冲击,淳朴而又充满浓烈的乡土气息。在我大学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山区的村子都搬迁到了平原地带,家家户户住着完全一样的院子。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回到那个小村庄的时候,我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整个村子都是断壁残垣,院落里面长满了荒草,各种野生动物四处游窜。这个承载了我童年快乐时光的小村庄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摸样,我甚至还能想起当时掏鸟窝、在漫山遍野四处玩耍的场景,而现在只有破败的院墙如风烛残年的老人。也许就是这些年,中国的乡村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乡村在不断消失,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从前大不一样。那些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乡土文化也逐渐衰败。

变迁乡土社会的例子_变迁的乡土社会_乡土社会的变迁

记忆中的乡村

费孝通说: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的文明建立在农耕生产的基础上。这种文化传统几来自乡村,中国的文化根基在乡土。中国传统社会延续了几千年,在这几千年中人民的生活方式变化不大,也没有社会结构性的变革。传统中国社会一直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态,以家庭小规模生产为主,人民的思想以儒家伦理纲常为核心,社会结构上以血缘性宗法家族结构为主。

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其实就是乡土文化,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一代一代传承直至今日。乡土并不是现在认为农村的贫穷与落后,而是温良恭俭让、仁义孝悌忠的传承,是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结晶。它构成了中国人独特的精神内涵,基本的伦理道德和为人处世的规则,以及对天、自然的敬畏之心。这种传承是口传心授的过程,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接受了这种教育和洗礼。记得小的时候,母亲经常教育我们,路上见了大人要主动问好,家里来人端饭的时候要双手奉上,人要诚实不要油嘴滑舌。她并不是有丰富的教育理论,而是潜移默化中的言传身教,或许她的这种教育也来自于上一辈,就这么一辈一辈不停的传承。

中国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比如婚丧嫁娶、动土立木,必定要挑个黄道吉日,避免黑道凶日,这样就会顺顺利利。这里面并不全是封建迷信,还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所谓的黄道就是地球上看着太阳在天空中穿行一年所形成的运动轨道,由于太阳每天都在运动,对于地球而言,它每天所在的位置都不同。不同的位置导致地球的磁场也不尽相同,对应于每个人来说,结果又不一样。所以不同的人在选黄道吉日的时候也不相同。这就是中国人应对自然的智慧,以此避免不利因素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是乡土文化的独特之处。

乡土文化还有很多东西,比如人与人相互之间的人情帮扶与共生。小的时候碰上谁家有事,全村邻里都过来帮忙,修房子、婚丧嫁娶不一而足。那个时代社会相对封闭,人也比较淳朴,在固定的地缘区域内基本都是熟人,自然而然形成了以人情为主导的制帮扶机制,不涉及经济利益。你帮了我,我也要帮你,称为还人情。还有记忆比较深刻的就是酒席了,传统酒席是乡土中国乡土性的一个表征,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基本上大多数事情都用酒席贯穿始终。传统酒席是中国人乡土性的集体记忆,也是物质缺乏年代每个人的期盼。这种酒席一般是由主家操办,请亲朋好友及邻居帮厨,哪怕是请来的主厨,最后也是用几个罐头、几斤肉表示感谢,其中更多的是基于情义和血缘、亲缘等,而不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时至今日,乡村地区的酒席已经被“流动餐厅”这样一种商业性明显的模式所替代,从一个血缘、地缘关系、人情帮扶的乡土社会逐渐转向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后乡土社会”。或许在不远的将来,传统酒席这种数千年来中国人传统的记忆就会消失了。传统的乡土中国渐行渐远。

变迁乡土社会的例子_乡土社会的变迁_变迁的乡土社会

传统乡村酒席

乡土中国还有一个很大的特征就是它是熟人社会,每天见到的人不是亲戚就是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荣辱观,在熟人面前无理取闹是件丢人的事。所以更多的是忍让和包容,即便是有了矛盾,也容易化解。而不像现在的城市生活,大家互相不认识,是一种类似于无人监督的状态,完全靠自身的道德素质修养约束。所以很多人肆无忌惮,霸座、骂人、撒泼的事情屡屡发生,谁都不知道谁是谁。

乡土文化还包括传统节日,民俗风情,民间艺术等。比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都具有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相声、戏曲、杂技等民间艺术带有强烈的乡土文化韵味。这些乡土文化是维持乡村人际关系,慰藉人的心灵,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在乡村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传统文化活动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增加了乡村的活力,提高了乡民的生活情趣。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剧,乡村生活愈加世俗化和功利化,乡土文化逐渐成为城市文化的附庸,逐渐脱离其所依赖的民俗语境,成为一种远离社会生活和文化领域的文化形态,许多具有独特传统意义的民间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变迁的乡土社会_乡土社会的变迁_变迁乡土社会的例子

逛庙会

每个中国人都有乡土气息,基本上往上倒三代都来自乡村,乡土文化深深的根植于血脉当中。哪怕有些人后来到城市里面生活,极力的摆脱来自乡村的影响,基本是无济于事的。但是在城镇化、市场化、工业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国数千年来形成的乡土中国开始转变和瓦解。虽然这是历史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但是像中国这样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尚属罕见。现在农村的年轻人相比父辈有更高的文化水平,能接受到更多的社会信息。他们不安于从事农业生产,寻求农业以外的谋生机会而选择向城市流动。中国人口众多,好多地方农民土地有限,单纯的从事农业生产已经不能负担的起日常开销、子女教育、数码产品等消费。也就是说现在社会对物质的需求已经不同于乡土中国的时代,这种转变的发生势在必行。加之国家异地搬迁、拆迁、新农村建设,传统的乡村面貌似是而非,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习俗、道德礼仪在现在社会的冲击下逐渐消失或者边缘化,造成农民文化认同感严重缺失。人口的肆意流动,导致乡土文化包含的村落景观、祠堂庙宇、民俗风情,以及传统的生活和生产方式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风貌,传统的道德和契约精神的日常生活中的约束作用不断降低,基于血缘、地缘、人情的乡土情结和差序格局日渐式微。现在的中国乡村,条件好的搞旅游农家乐,条件不好的基本人烟稀少,留守老人儿童问题突出,再也没有乡村夕阳西下,牛羊结对回家,静谧、美好的场景了。或许这正处在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的转型期,但是不可否认,在市场化愈益发达的今天,乡土文化面临断裂和边缘化的危险,至少部分已经发生,就像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今天。

乡土中国的变迁在我看来也就发生在这20-30年中,作为80后,我在小的时候还能感受到那种氛围,而现在似乎没有了。伴随着社会的剧烈转型,传统的乡土生活遭到了质疑和打破,逐渐式微。年味淡了,人与人之间的口头契约不起作用了,乡村邻里帮忙开始用钱结算,平时闲暇时光不再是下期等竞技游艺,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娱乐方式,比如直播。直播可以说是乡土中国变迁的外部表征。现在的直播已经不是年轻人的专属,可以说到了全民直播的时代,有城市里漂亮的小姐姐唱歌跳舞的直播,也有乡村打鱼晒网、种地做饭的直播,各种类型品种繁多。由于媳妇怀孕了,母亲来城市照顾,在空闲的时候她在玩快手,当时我有点惊讶,她说基本上老家的亲戚邻居都在玩,好多人都在直播。我姨夫几乎每天晚上都直播,我也看过几次,小小的手机屏幕里他显得那么游刃有余,“谢谢朋友们的关注,请点亮小红星”,各种行话随口就来。有时候你会产生错觉,这个还是当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吗?当然也不是说农民不能玩快手,只是在我记忆里的转变实在太大了,只能说社会变化真快。他们举家搬迁到我所在的小县城,干洗车的生意,老家已经被拆了,退耕还林。这或许是当代农民的缩影,脱离故土,在陌生的地方过着现代的生活。一方面这是一种进步,每个人都有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权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势必有部分乡土文化的损失,而这种损失几乎是不可逆的。或许它会演化成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以适应当今社会,就像我们怀的那种乡土文化,以后的人可能也会怀念现在吧。姨父的直播其实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甚至也没多少人在看,但是他还是乐此不疲。一方面是他听说了直播做得好可以挣钱,更主要的原因是作为外来人口,他生活在城市里,与传统而封闭的乡土生活不同,身边朋友或者熟悉的人很少,没有原来传统血缘、地缘共同体的联结,在工作之余更多的是无聊。通过直播可以拥有一种碎片化的感官刺激,可以和愿意看他直播的网友聊天交流,以此缓解无聊与现实中人际交往的浅表化。而那个生他养他的乡村再也回不去了。可以想象再过多年以后,孙子辈长大成人的时候,乡土文化将会衰败到不复存在。

变迁乡土社会的例子_乡土社会的变迁_变迁的乡土社会

网络直播

或许姨夫只是乡土中国变迁的一类代表,其实那些仍然生活在乡村的人也逐渐改变了原来的乡土生活。在城市文化的影响下,他们对乡土生活的情感日渐疏离,认同感也逐渐消失,更渴望城市的文化娱乐。乡土文化显得封闭、保守、落后,在开放、进取、先进的城市文化面前显得格格不入。在闲暇之余他们更希望去直播、玩快手,而不是聚在一起唱大戏;不再关心过年过节的传统习俗,更注重喝酒打牌,上网娱乐。加之商业社会的冲击,乡村搞旅游开发、农家乐,消费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肆意蔓延,传统乡土道德观念被颠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更加的实际与功利化。以前的乡土文化具有地域性、独特性、多样性,各个地方的人文风情、生活习惯都不相同,而现在在网络等媒介的传播和影响下,人们接触的东西都是类似的,这严重破坏了乡土文化的多样性,大家都说着“老铁双击666”。

有时候想想感觉有点不可思议,我们坚持了数千年的传统,会在这几十年间消失或者颠覆,但是我们更希望于它能转变为一种新的形式,继续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生生不息,虽然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但是乡土文化的魂永远不灭。或许这种转变正在发生,中国人五千年屹立不倒必定有这种文化再生能力。社会的变迁在所难免,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信息文明是必然趋势,转型期的阵痛无法减免,但是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即使在工业信息文明时代也要保留乡土文化优秀的基因,让我们的文明是独特的、多样的、灿烂的。

上一篇: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与理论逻辑
下一篇: 第七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PPT课件.ppt 16页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