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9)

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9)

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9)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9)。本书分为总报告、美好生活需要与幸福感、专题调查、社会问题与社会心态四大部分。书中指出民众的获得感会提升美好生活需要,感知到自身的社会经济地位越高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社会心态蓝皮书课题组”年度研究成果《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的第八本。参与本书撰写的专家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南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南开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本书分为美好生活需要与幸福感、社会心态专题调查、社会问题与社会心态三大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如何理解民众美好生活需要?本书通过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发现,民众美好生活需要的结构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个人物质层面、家庭和人际关系以及国家和社会环境。调查发现,民众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体验较好,但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更高,反映了民众美好生活需要现状与需要满足间的差距。● 本书提出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与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的提升相互促进,要切实提升民众的美好生活体验,不仅需从物质层面提高居民收入和促进就业,还应从社会心理层面优化民众对获得的认知评价,减轻生活压力成为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努力方向,通过提升民众的获得感增进美好生活需要和美好生活体验,传递幸福感。●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个人隐私,本书进行了国内第一个关于民众隐私与个人信息的大型调查。民众对隐私的关注度较高,有较多的隐私保护行为,同时数字风险行为增多,但并不排斥数据分享行为及其对社会平稳运行的作用。● 2011年,王俊秀、杨宜音主编的第一本《社会心态蓝皮书》甫一面世,立即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引发了社会对于社会信任的讨论。从此,对社会心态进行全方面的描述和分析成为理解中国社会的一个新角度。● 10年来,《社会心态蓝皮书》记录中国社会转型中民众社会心态的特点和变化,关注社会治理中的问题,聚焦不同群体的喜怒哀乐,揭示社会变迁中的个人与社会价值观,努力探索社会治理的心理学路径。● 《社会心态蓝皮书》以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构建社会心态的指标体系,用大量的独家数据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全面反映中国宏观社会心理的现状与走势,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了政策建议。

上一篇: 大学生感恩社会的作文
下一篇: 智能社会发展三要素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