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扫黑除恶重拳出击,大数据助力社会治安防控,村民理事会、居民议事会等民主协商新形式让基层群众自治实践更有活力……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安徽省积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努力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社会发展充满活力。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上,人民是根本。“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更加巩固,社会既和谐有序、又充满活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安徽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向着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目标,逐步建立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的工作机制,让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统筹抓好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数据应用与社会治安防控深度融合,让全省群众安全指数“八连升”;不断深化基层治理,拓宽社会治理与渠道,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力量,促进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让全省居民对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工作情况的整体满意度达98.5%。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虽然“十三五”期间,安徽省的社区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更加高效、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并加强引导社会组织、现代乡贤等多种社会力量,不断提升治理水平,使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连年上升,但是为了能够持续增强全省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安徽省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一轮的社会治理中。
下一步,想要在社会治理上有更大突破,就要敢闯新路、抓住重点,就要惠民生、暖民心,就要保平安、护稳定,就要抓基层、强基础,就要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实现社会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只有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实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才能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