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制度是现代社会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是辅佐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制度建构的基础,也是现代国家实施社会治理的必要条件。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并加快社会进步进程,是国家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一节 社会福利的内涵、分类与功能
福利的观念与实践的渊源由来已久,在不同的文化与社会制度里,福利表现形态和实践有很大差别。从历史发展进程看,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社会福利是在现代民族——国家建立后逐渐建立的。
西方:19世纪末以来,随西方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福利的理念和实践也在不断发展。20世纪中叶以来,福利国家成为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普遍现象。
我国:集体主义为基础的单位制福利仍然是转型时期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中的一项重要制度遗产。
社会福利作为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始终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社会福利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内涵
1、福利的概念与哲学内涵
作为社会政策实践的理念基础,有关福利的道德哲学会引起不同群体对不同意识形态的争论。支持福利国家的倡导者认为,福利国家的发展与扩展不是一个自然的选择,更多是一个基于好的理由和为广大公民利益考虑的行动策略。作为一种生活利益或好的生活状态,“福利”不仅是个人追求的目标,也是群体(或社会)追求的目标。在不同社会,福利背后隐含着不同文化涵义与意识形态。
围绕福利议题争论是政治与道德哲学领域的重要话题。1)福利获得涉及人的权利,与人的需要紧密联系。2)社会人必定生活在既有的社会制度里,受到政治——经济等制度的安排影响,公民个人生活同国家(或政府)的角色与功能密不可分。
不同的政治制度,国家的角色与干预社会的范围不同。因公民间存在差异,国家是否有必要采取特定的政策和措施消弱或缩小这种社会不平等,也同国家的福利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就福利与国家的关系,有两种国家观决定了社会福利在现代西方社会的发展。1)国家的作用应限于禁止人们干涉他人的自由,以霍布斯和洛克为代表的古典自由主义者推崇的基本观点。2)国家有责任确保社会成员的福利,尤其是确保不能为自己提供保护的人的福利。执政者必须利用国家权力促进整个社会福利事业,保护无力为自身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成员的基本权益,这是一种基本的社会正义。
2、社会福利的定义
1)广义的定义:社会福利是指同改善公民生活素质、促进社会发展与提高社会总体文明水平相关的一切物质、活动和相关服务。
2)狭义的定义:社会福利是指国家(或政府)针对社会中有特殊需要的个人和群体提供的津贴、物质和社会服务。
中国,社会福利主要是指由政府部门(主要是民政部)为社会中困难群体提供的津贴、服务和相关支援活动,是一种基于需要但是专业化水平较低的社会服务。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单位制福利也属于社会福利的一部分,但属于排斥性的福利分配制度,因为只有单位内部的职工及其家属才有资格享受这些福利权益。
3、社会福利制度的内涵
社会学角度界定,社会制度是标准化并被普遍接受的角色、规范以及为人的社会化行为提供基本参照的系统。社会福利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在社会中也有自身的结构与内容并发挥着特定的功能。
社会福利制度的存在是满足社会中个人、群体和社区的福祉,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福利的内容与特征不仅受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也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社会福利制度,主要构成要素:资源(物质与金钱)、组织(机构)、人力(社会工作者和其他专业服务人员)、服务对象与外在的制度和环境系统。社会福利制度是为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解决社会问题而设置的专门制度,必须透过社会服务体系来实现上述目的。社会工作专业则充当了社会服务传递体系的角色,发挥着满足社会需要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功能,对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二、社会福利的分类
根据福利的内涵与特征,福利提供者中的国家、市场、非营利组织、社区等结构关系,进行分类。
1、社会福利的二分法
1)剩余性社会福利与制度性社会福利
剩余性社会福利(残补性社会福利):
当家庭和市场等常规机制瘫痪时,国家的介入必不可少,从而满足社会需要,解决社会问题。有针对性、排他性,多数福利项目也需要通过家计调查的监督与评估手段完成。
制度性社会福利:
为所有公民提供的福利津贴或服务,不需要通过家计调查完成,有利于公民之间实现社会平等,消除社会差异。
上述两种社会福利的分类方法,不仅表明社会福利的结构,也揭示了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承担的责任与介入范围的大小。剩余性社会福利,政府扮演的角色是边缘性的;制度性社会福利,政府扮演了全面的角色。
2、积极的社会福利与消极的社会福利
根据福利的目标(或功能)、影响与后果,社会福利还可以分为积极的福利与消极的福利。
1)消极的社会福利:
关注社会层面,较少关注个人的福祉与发展。福利的给予带有侮辱化条件,接受者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2)积极的社会福利:
在满足经济利益的基础上促进个人的人格发展,目标不是直接的经济利益,而是增进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
各国当代社会福利改革的经验:明显特征是将消极福利改变为积极福利,将福利与个人就业和价值等充分联系在一起,减少因接受福利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努力促进福利接受者的社会融合。
3)公共福利与私人福利
根据福利提供者的区别,将社会福利分为公共福利及私人福利。
公共福利:由国家提供的、用于满足公民社会需要的资源和相关社会服务。又称国家福利。国家是生产并分配福利的主要行动者。
私人福利:由市场与家庭提供的用来解决公民个人需要、个人物质与精神状况的物质资源与相关的社会服务。
公共福利与私人福利的关系是国家治理社会问题的重要考虑点,也是社会政策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2、社会福利的三分法
蒂特姆斯,将社会福利分为:剩余性社会福利、财政福利、职业福利。将社会福利归结为三种模式:剩余性社会福利、工业成就——表现模式和制度再分配模式。
三、社会福利的功能
作为社会制度,社会福利是国家作用的体现,也是社会关系生产与再生产的结果。社会福利制度是为试图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社会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专门机制。
从社会学角度,社会福利有潜功能和显功能两方面。
潜功能:社会福利为了提升公民的社会地位、改善社会关系从而增强社会团结。
显功能:社会福利为了解决贫困、失业和社会不平等等社会问题,在此基础上改善公民的生活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具体说,社会福利的功能有:
1)通过资源分配与再分配改善公民的收入分布,促进社会平等。
2)通过资金与社会服务,促进解决社会问题并改善社会关系,提升社会功能。
3)有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4)有益的社会投资,利于促进人力资本的增加,改善公民与政府的关系。
5)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素质,提升社会总体文明程度,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促进社会中利他主义精神的发展。
第二节 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
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福利制度中的服务发送或传递体系。社会福利包括社会行政系统与社会服务体系。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其社会制度完善或成熟的程度。
一、社会福利作为人——资源——行动的综合系统
1、社会福利制度最基本的是人的系统,包括一般的公民、社会福利工作者与社会福利对象。
2、社会福利制度功能正常运行,依赖必要资源,包括金钱、物质、津贴、服务、相关的理念及政策。
3、社会福利制度要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社会需要,要通过具体的社会服务传递。
二、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服务的传递体系
社会服务包括两类:直接的社会服务、间接的社会服务。
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福利服务的传递体系,作用与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福利资源分配和政策实施需要通过一定的组织过程,社会工作在过程中扮演核心的角色。
2)社会工作的实施可以使服务更有效第惠及服务对象。
3)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实现的社会行动。
4)社会福利制度要对社会变迁与发展做出反应,而社会工作是应对社会变迁与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两者密切相关,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的提升有利于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
三、社会福利模式对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发展的影响
社会福利模式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福利的理念、政策与实践所表现出来的总体特性,在社会服务领域表现为政府、非政府组织、社区等行动者如何实施社会政策,完成既定的社会目标。
社会福利模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文化与价值观的影响。
当今社会福利模式可以分为三种:普惠主义模式、补缺型或剩余主义福利模式、混合福利模式。
第三节 当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一、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1、福利国家的内涵与意义
2、工业化进程与福利国家的发展
1)早期工业化进程对社会福利发展的影响
2)工业化进程中社会福利发展模式的发展
3、福利国家的危机和改革
二、中国社会主义福利制度与社会工作的发展
1、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福利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2、深化改革背景下我国的社会福利体制与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