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育功能的内涵、特征和类型;
第二,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和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的内涵及其表现;
第三,影响教育两大功能有效发挥的条件;
第四,教育两大功能之间本体与派生的关系;
第五,教育本体功能的形成及社会功能的释放。
第一节 教育功能的概述
一、教育功能的内涵
(一)教育功能的界定
教育功能就是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所能够起到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指对人和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教育功能与其他相关概念的辨析【区别与联系】
1. 教育本质与教育功能
教育本质是教育所固有的质的规定性,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教育功能是教育所具有的功能,它取决于教育本质,并随着对教育本质认识的变化而变化。教育本质回答“教育是什么?”,而教育功能回答“教育能够干什么”?
教育价值与教育功能
教育价值与教育功能都是回答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教育价值是教育应该发挥的作用,教育功能是教育能够发挥和实际发挥的作用。教育价值是教育的“应然”表现,教育功能是教育的“实然”表现,是教育价值在教育实际中所释放出来的实际效果、功效。
教育职能与教育功能
职能是依据人的角色或职位的要求规定,必须完成的任务和发挥的作用,是由职责所决定的,带有主观的规定性。学校教育职能的完成则意味着教育功能的实现。教育功能是学校教育职能实现的自然结果。
教育功能的特征【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教育功能】客观性
功能是指有特定结构的事物或系统在内部和外部的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和功能。教育功能是由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系统的结构所决定的。教育本质和教育结构在人类发展历史过程中有着相对的稳定性,这就决定了教育功能的客观性。
社会性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教育的功能,尤其是教育的社会功能,必然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教育对社会的作用是以社会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为前提的。
多样性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因对教育认识的不同,教育功能的重点也自然会有所不同。古代社会侧重伦理道德教育,凸显的是政治教化的功能;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为满足大工业生产的需要,教育的生产性和经济功能日益凸显,政治功能下降。当代教育呈现出全方位的功能,既有对个体发展的功能,也有对社会发展的功能。教育功能的多样性并非意味着教育功能无边界,无限夸大教育功能是不合适的。
(四)整体性【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关系】
教育功能是以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为本,通过人才的培养来促进社会的发展。教育功能不仅存在着本体和派生的顺序,而且各功能是整体联动,相互促进,相互交融,共生共赢的。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对个体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均发挥着作用,其对个体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协同一致性。教育功能的整体性不仅表现在教育系统内部的协调一致,还表现在教育与社会系统的整体联动,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
(五)条件性
功能的实现是有层次的,从教育“应该干什么”到“教育能够干什么”,最后才是“教育实际干什么”。从“应该”转化为“实际”是需要条件的:一是要符合教育自身的规定和规律,二是要现实提供适合功能发挥的条件。
教育的负功能是指教育偏离了应该干什么的目标,对人和社会的发展不仅没有起到积极的贡献,反而是一种消极的损害。负功能不应该成为教育的功能,而只能说是“异化”的教育功能。负功能也不能成为教育的功能,而只能说是反教育的功能。教育不必然具有负功能,负功能是由于不合理的教育结构和教育与社会的不协调所致,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三、教育功能的类型
(一)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从教育作用的对象来看,通常把教育功能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个体功能是教育对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社会功能是教育对社会的稳定运行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虽然不同时期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有所不同,但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永远不会改变。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是教育固有的功能,因此也被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就是教育作为社会子系统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生态等子系统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也正是通过这种影响维系着社会的运行,促进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派生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是教育功能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教育功能。教育的个体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把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对立起来,形成本体论和工具论的功能观都是对教育功能完整性的割裂。教育功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必须确保教育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统一。
【辨析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与教育的个体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尤其是后者在教育实践中的突出表现。】
(二)本体功能和派生功能(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从教育功能的层次来看,教育功能分为本体功能(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工具功能)。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教育最根本的功能,是教育固有的功能,是由教育的本质和内部结构决定的。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是教育者通过教育活动运用教育内容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因此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就是教育通过本体功能而派生出来的,因此也被称为教育的派生功能。
(三)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从功能的表面属性和外部特征来看,教育功能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社会学家默顿指出显性功能是客观结果与主观预期相符合的情况,也就是说事物的结果是事前所遇所期待或希望出现的,具有明显预期的。隐性功能是指事物发展的结果,不在预期之中也未被觉察到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显性功能是有意识实现的功能,有明确的目的性;隐性功能是无意识实现的功能,具有非预期性和隐蔽性。
【很多教育学的观点或理论采用“套用”“移植”或“借用”其他学科观点或理论框架的方法】
教育功能就其外部表现形式而言又也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显性功能是依据教育目的任务和价值,期待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体现出来的与之相符合的功能,如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这部分功能既是教育的期待,也具有显著的外部表现。
隐性功能是教育非预期的,且具有较大隐藏性的功能。教师的行为方式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文化、社会环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等都属于教育的隐性功能。教育的隐性功能不等同于教育的负功能,隐形功能中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功能。
显性和隐性的区分是相对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化、利用的。一旦意识到隐性功能的重要性,有意识的进行引导和利用,隐性功能就会转化为显性功能。教育虽然具有明显的目的,但不能成为强制和灌输,而要采用隐性的方式。所谓“随风潜入月,润物细无声”,就是把显性的教育转化为隐性的方式,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保守功能与超越功能
从性质上看,教育功能可以分为保守功能和超越功能。
教育的保守功能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结构,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和自身的逻辑性不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形成教育自我保存的功能性和继承性,表现为教育重复、封闭、保守的一面。教育功能的保守性是由教育不变的本质和相对稳定的结构所决定的。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重复,即重复地把上一代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知识传递给下一代。正是教育功能的保守性,确保了教育本质、教育自身的规律和对人类文明的继承。
超越功能是指通过教育的自我更新和变革,促进和引领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方面,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受社会制约,反映着那个社会的主要特征;另一方面教育也受到外部压力的影响,不断更新自己的内容和结构,并因此促进和引领社会的发展。
教育的保守性反映了教育对社会不变和适应的一面,教育的超越性则反映了教育对社会变革和引领的一面。没有教育的保守性,教育将失去自身缺少“主心骨”,没有教育的超越性,教育将成为“古董”而失去发展的活力。因此教育必须把保守和超越有机结合在一起,在保守性的基础上实现教育的超越,包括对自身的超越和对社会的超越。
我们对教育功能的分类是基于逻辑上的思考,是研究的需要,但现实中的教育功能不是一种逻辑分类,而是以各种组合的方式出现的。教育功能的基本类型指向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使教育实现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平衡,但有时也会偏于个体和社会两个之中的某一端或者个体和社会内部的某一项,造成教育功能的失衡,形成单向主导的教育功能或者片面型的教育功能。
各种教育功能类型之间也是交叉的,进而使得教育功能形成了不同的组合类型。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都既显示出保守性的一面,如遵守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适应现实社会的要求,也显示出超越性的一面,如引导人超越生命的有限性、超越社会的制约,引导社会的发展。
【联系教育史上不同流派的相关观点,结合分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