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各位小火苗们~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考研备考,星火推出了“百练筑基”公益活动,进群会有专门的督学答疑以及完整版资料,如何进群请点击下方链接查阅。
星 火 说
星火百练筑基精选参考书各个章节对应的有代表性的真题进行细致分析,按照参考书各章节的顺序推进,讲解相关知识点,提供高质量答案。因此既是一份优质的真题资料,也是一份优质的备考教辅资料。这份资料可以很好地帮助大家了解马理论考研对于大家的备考要求,做到以答题为导向来进行全年的备考安排。
一、知识点分析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核心命题,这道题18版参考书以浓缩的方式给出了核心要点,而新版参考书给删掉了。旧版参考书给出的核心要点是很适合作为答题要点的,只需要对其进行扩写即可。
18版马原参考书
另一方面,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马克思主义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之前我们也说了,删掉的内容并不意味着不会考了,如果是过时的内容,确实不会考了,但是有些属于基本原理,是会持续考察的。“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就是这样一道高频经典考题。
有的考生可能因此会犯愁:旧版教材也不能忽略,哪能学的完呀?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焦虑,源于一种错误的马理论备考观:拿高分就是把形形色色的题全背下来。
不少人都曾幻想过把马理论所有的题都背下来,但这是不现实的,且不说背不完,而且近年来马理论出题越来越灵活,很多时政题、马原毛概融合题,都可以变着花样出。
真正的出路是以不变应万变!
知识学扎实了,结合自己的理解,运用分析能力,任何题都不在话下。
二、核心要点分析: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从这段话中可以拎出三个要点: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下一步就是根据这些核心要点进行扩写。
三、高质量参考答案(865字):
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由于没有形成科学的实践观点,对社会生活的本质做了唯心主义的解释。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正确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提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著名论断,深刻地揭示了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人们的实践活动,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三种基本类型。这三种实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作用,它们共同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并对象化为社会的基本结构——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意识结构。其中,物质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构成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在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受物质生产实践的制约并对其产生能动的反作用。
2、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各种各样的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人们又自觉或不自觉地建立起反映并服务于特定生产关系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围绕这三种关系又派生出许多其他社会关系,由此形成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由此可见,物质生产实践作为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不仅生产物质产品,还直接或间接地生产出各种社会关系。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中的展开。物质生产实践内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直接触及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意识结构,一定程度上也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基础地位也决定了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特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但它们却有着不同的特点。自然规律是自然界各种力量盲目作用的结果,而社会规律则是在人的自觉实践活动中形成并发挥作用的,是无数人们的自觉活动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合力,对此恩格斯提出“历史合力论”予以概括。
该题总结
建议大家培养这样的思维习惯:从这道题的参考答案中思考几个问题——
1、写出这份答案,对于我们知识储备的要求如何?需要背记哪些知识点?背到什么程度?
2、写出这份答案,对于我们的备考有什么样的建议?除了背记,还需要什么?
举一反三
坚持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理论上破除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一切理论的基础。任何社会现象包括社会意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根源,而错误的社会意识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革除。正如马克思所说:“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坚持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有利于我们从理论上破除历史虚无主义迷雾,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实践上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来看待当前中国发展中的问题当前我国发展步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坚持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有利于我们从实践上用历史领域坚持唯物主义的眼光来看待当前中国发展中的问题,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自觉运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补充理解
如何理解社会的本质,这是历史观的核心问题,也是各派历史哲学争论的焦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人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把握社会的本质,社会或者被神化,或者被精神化,或者被自然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实践活动深入而全面的探讨,深刻而科学地把握了社会的本质,即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把社会神化的是神学历史观。神学历史观用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即神灵的意志来说明社会历史,认为社会本质上是“神定的一种秩序”,“神意”是主宰国家兴亡、民族盛衰的最高力量。神学历史观既否定了社会的客观性,又否定了人的主体性,从而把历史本身的因果关系纳人神学宿命论之中,对社会的本质做了宿命论的歪曲。
把社会精神化的是唯心主义历史观。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本质上是人的意志、意识活动或心理活动的产物,或者说,是“绝对精神”运动的产物,如同自然是“绝对精神”在空间中的展现一样,社会历史是“绝对精神”在时间中的展开。在唯心主义历史观的视野中,“历史是不自觉地,但必然是为了实现某种预定的理想目的而努力,例如在黑格尔那里,是为了实现他的绝对观念而努力,而力求达到这个绝对观念的坚定不移的意向就构成了历史事变中的内在联系”,而“旧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内自己背叛了自己,因为它认为在历史领域中起作用的精神的动力是最终原因,而不去研究隐藏在这些动力后面的是什么,这些动力的动力是什么”。
的确,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唯心主义历史观看到了这种特殊性,但又夸大了这种特殊性,没有进一步探究人有意识的活动背后的物质活动。主观唯心主义以及旧唯物主义“不彻底的地方并不在于承认精神的动力,而在于不从这些动力进一步追溯到它的动因”;客观唯心主义,特别是黑格尔的历史观承认这一“动因”的存在,“但是它不在历史本身中寻找这种动力,反而从外面,从哲学的意识形态把这种动力输入历史”,人类历史的规律和发展进程成了一种在人类历史之前就预先存在的超历史的“绝对计划”。
把社会自然化的是自然主义历史观。自然主义历史观或者把社会的本质归结于自然条件,即社会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或者把社会的本质归结为人的自然属性,即生物本能,认为人类与“动物社会”在本质上是同一的。无疑,社会离不开自然,自然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的、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并对社会发展起着影响和制约作用。但是,自然环境不可能构成社会的本质,也不能决定社会制度及其变革。这是因为,自然环境只有通过人的生产实践才能转化为社会要素,对社会产生影响和作用,而且这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本身又是由生产实践的状况决定的。社会的本质也不能归结为人的自然属性。不存在“动物社会”,动物个体的结合方式是动物在被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本能习性,它属于自然现象,服从生物学规律;个人的社会结合方式则是在能动地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受制于实践活动规律。
自然主义历史观看到了自然环境或人的自然属性对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但又夸大了这种作用,夸大了社会与自然的同一性。正如恩格斯所说,“自然主义的历史观……是片面的,它认为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只是自然条件到处决定人的历史发展,它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社会的特殊性。社会的特殊性犹如横跨在自然与社会之间的“活动翻板”,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即使一些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当他们的视线由自然转向社会,开始探讨社会的本质时,也被这块“活动翻板”翻向了唯心主义的深渊。把社会神化、精神化、自然化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或者“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或者“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百 练 筑 基
部分优秀作品展示
百练筑基发布之后,我们收到了小火苗们的热烈欢迎和打卡跟学,许多同学都表示收获满满,你们的好评是对我们莫大的鼓励!跟着星火百练筑基,后续的内容会更加精彩~还没有打卡跟学的小火苗们快点报名参与吧~下一期的优秀作品展示里也许就有你哦!
下期预告:百练筑基十(马原第一章):如何理解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河海大学2022)
星火“百练筑基”的前三练,大家都可以点击下方的阅读原文获得完整版解析!但三练之后的涵盖题目剖析、备考建议、知识补充、答题拓展、举一反三等内容的完整版解析,需要进群才能查阅。群内还有配套的群交流、群讨论和群督学,欢迎大家踊跃进群~
进群要求和超强福利:
(1)所有星火25学员均可直接参加,具体要求请添加六六学姐微信了解(vx:malilun567)(2)进群以后,为了帮助大家真正吸收,要求下一道题发布前需要在小红书上打卡上一道题的学习笔记,笔记内容可以是梳理答案思路,还可以是复盘近期的学习感想(例如都听了什么课、对讲师的某些讲解有了什么思考等)。笔记发布后不能立即删除,需保留到初试结束。打卡格式群内会有介绍~(3)能够坚持打卡全程的学员,可以免费在我们星火下半年的四大精品小班、马原答题班、毛概答题班、新思想答题班中任选两个课程!
往期推荐:
跟着星火走,每一步都清清楚楚。
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复一日,
都会在考试的那一天告诉你坚持的意义。
25考研的小火苗可扫码加入QQ群(857870621),及时获取更多公益资料和备考资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