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马克思关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著名论断,深刻地揭示了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这里,马克思通过对实践观的进一步探讨,从对人的本质的考察进入了探索社会发展规律的坦途,提出了一系列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萌芽。
首先,“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即人类社会是一个客观的、现实的、物质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实践活动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在实践活动中物质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政治、文化等其他一切活动的决定因素;离开了客观的实践活动,社会生活就将停止,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然而,马克思以前的哲学,由于不了解实践的意义,因而也不能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黑格尔就经常地把人的社会生活看成是纯精神的活动,而把现实的人却看成了绝对精神的某种产品;费尔巴哈虽然反对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但由于他没有把人理解为社会的人、实践的人,只是把人看成是自然的人,或抽象的人,因此也无法揭示社会规律,在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时,他不是陷入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就是把社会生活同蚂蚁筑穴等纯生物活动等同起来。
尽管马克思在《提纲》中揭示的社会生活的客观本质表述的比较简单,但它蕴含了历史唯物主义一系列重大原理的理论萌芽,它为后来马克思得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历史唯物主义第一原理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说,人类社会不仅是客观的、物质的,同时也是人们在一定的目的和意识的支配下,通过“革命的实践”,改造世界,创造历史的能动的活动过程。实践之所以成为社会生活的本质,正是在于它的变化发展决定了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这就批判了费尔巴哈等旧唯物主义者把社会理解为离群索居的人的孤立静止的集合体的形而上学倾向,对社会生活的本质进行辩证概括。马克思对社会生活所进行的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辩证的概括,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
社会生活在
本质上实践的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物质世界被区分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两大领域。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自然基础,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并不断改变着自然界。(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与发展,劳动是人实践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通过劳动实践,人不再是单纯的自然存在物,更主要的是社会存在物,通过劳动实践,人类社会既构成了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形成了自身特殊的发展规律。)
另一方面,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马克思主义确认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社会生活是人们对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
其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祥地;
其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
其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总之,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各种社会实践的人,社会存在的基础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一切社会现象包括社会意识,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说明。正如马克思所说:“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吧~
我们明天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