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的本质
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物质生产的实践——经济领域。人类调整改,革社会关系——政治领域。人类创造科学文化——文化领域。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社会历史的发展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力主要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促进经济的巩固和完善;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党的群众观点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党的群众路线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我们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