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父母VS社会环境,影响孰重孰轻?理解错了祸害家庭一辈子

父母VS社会环境,影响孰重孰轻?理解错了祸害家庭一辈子

父母VS社会环境,影响孰重孰轻?理解错了祸害家庭一辈子目前一些心理学爱好者,包括心理学工作者,过于片面强调了孩子在父母环境下受到的影响,完全忽视了整个社会环境,包括社会身份以及孩子在同龄人中受到的重

家庭社会环境怎么写_家庭社会工作案例分析_家庭和社会

小明语录

父母的性格特征与生俱来,如果再通过家长去影响孩子,结果只会强化基因表现,让孩子更像自己而已。

01“巨婴论”观点对社会大众的负面影响

目前一些心理学爱好者,包括心理学工作者,过于片面强调了孩子在父母环境下受到的影响,完全忽视了整个社会环境,包括社会身份以及孩子在同龄人中受到的重大影响。

造成很多人在使用心理学,包括做心理咨询个案时,或对待自己孩子时,都表现出一种单一偏颇的思想。

网上有专家说:一个孩子6岁之前如果没有学会规则感,后面就建立不起来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大家都知道军警是在成年之后进入到军事化训练,在社会心理学里叫再社会化的过程,同样可以树立规则意识。

这种规则意识的建立,不是靠一个人和父母的关系,而是靠的是一个人和群体、社会的关系。在群体压力、从众心理作用下,在集体环境、集体荣誉、社会身份的共同作用下人格同样会发生改变。

家庭社会环境怎么写_家庭和社会_家庭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当前大众对心理学的理解也受到这些偏颇心理学的影响,频繁使用一些不严谨的术语,例如原生家庭、父亲和母亲的关系、一切都是关系,这些都是一些错误、偏颇的观点。

大众在心理学科普上,如果一开始就接受不良、偏颇、错误的心理学知识理论的灌输,只会让他们的言行、思维变得偏激,使他们对待自己父母、自己孩子的行为更加不理性。

02心理学研究的两大基本领域

西方国家的心理学大多倾向于个案研究,也就是个体心理学。个体心理学的特点是特别重视父母在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影响。

目前国内流行的育儿学更多引用精神分析的研究,过度强调孩子和父母的关系,而忽略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更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分析_家庭和社会_家庭社会环境怎么写

孩子的成长既在父母环境下,也在社会环境中,两个影响都很巨大,不能偏颇于任何其中一种。

孩子在与父亲、母亲互动的过程中构成人格,同时也含有与玩伴的互动关系。

进入社会之后受到的影响范围又扩大了,到了互联网时代,孩子受到群体思维的影响就更大了。

社会主义国家的心理学研究基于社会形态的要求,侧重于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中发现集体对社会组织、群体、个体心理的影响,其研究方向及成果与西方个体心理学互成有益补充。

社会身份对人格会产生重大影响,恰好是拉康精神分析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之后的成果。拉康的精神分析特别强调了社会身份对治疗一个人精神疾患的重大作用。

家庭和社会_家庭社会环境怎么写_家庭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解放后我们国家对很多群体比如过去旧社会被压迫的妓女进行了改造,方法就是赋予社会身份。她们被安排在工厂工作,获得了一个平等的社会身份,还会得到“劳模”等社会荣誉。

03维果茨基的研究

制定一个统一的学习目标,用最近的发展去发现孩子们的潜能,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维果茨基从社会层面上,用组织、来完成孩子群体的重大影响。

维果茨基在儿童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地位在于向全世界介绍了除欧美心理学研究方法以外,带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另一种途径。

很多和维果茨基持相同观点的人也认为,如果不考虑社会环境的影响,单独研究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是很愚蠢的。交互作用的环境对孩子都会产生不同层次的影响。

当前社会上很多心理学培训基本上都不讲同伴、集体、环境、社会包括社会身份对人格的塑造,这样效果就会缺失一半。拿一个偏颇的心理学理论从事实战应用,错误可想而知。

~~本文节选自《第三代儿童心理教育》

家庭和社会_家庭社会工作案例分析_家庭社会环境怎么写

小明语录

心理学有个很大的核心技术板块,就是学会随时调整自己注意力的广度,也是我们学习心理学的人必备的能力。

上一篇: “教育改革发展大家谈”系列⑩:让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有机衔接
下一篇: 聚焦原生家庭等社会热点,梁晓声再写长篇《我和我的命》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