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墨家的美学思想”教案执教人:第二小组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了解墨家美学思想的历史背景、兴起条件、代表人物、中心思想、意义及影响;整体把握在先秦诸子中儒、道、墨及大家思想的整体影响。2、价值观目标:启发学生从美学的学科性质思考历史二、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室2、教案、课本、PPT三、教学过程设计(1)复习旧课——5分钟(2)新课课前指引——5分钟(3)讲授课程内容——15分钟(4)重难点分析——10分钟(5)讨论并思考问题——3分钟(6)建议参考文献——2分钟(7)课堂总结——5分钟四、课前指引(1)复习旧课:一、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善、和。二、道家的音乐美学思想:自然、天人合一;引题: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其美学思想博大丰富。丰富的音乐美学思想,对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体系在与西方所谓专业音乐体系的对照与比较中,呈现出了鲜明而特有的审美特征。纵观整部美学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音乐发展其问出现过入、道、墨、法、佛、阴阳等诸多美学流派,但大体都被儒道两家所包融、吸收而失却独立存在的价值,儒道两家美学思想从先秦产生至今,始终贯穿音乐发展中。
那么本堂课我们一同走近墨家的美学思想。(2)通过下面这段话引起大家的兴趣,让同学们提出自己的看“乐不能解决当时的三大问题——老百姓没有食物、缺乏衣服、没有休息时间。此外,音乐不能让骗子的人停止欺诈,不能使强大的停止欺凌弱小的,不能消除战争,不能让那些贵族停止对平民的蔑视,不能消除盗贼。”五、教学内容了解墨家代表人物:墨子(1)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墨子名翟,鲁国人,有说是宋国人。春秋末战国初时期的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平民出身,是小手工业者。他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鲁班相比。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土”和“贱人”。墨子曾做宋国大夫,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的烦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弃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
(2)墨子是躬行实践的教育家,在教育方法上的巨大贡献。一、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他把教与学比作和与唱,“唱而不和,是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他以撞钟为例,说:“扣则鸣,不扣亦鸣”。要求教师不要处于“待问后对”的被动地位,应主动向学生提出问题,做到“不扣亦三、提出“量力所能至”的自然原则。他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然发展安排教学程序,做到“深其深,浅其浅”,使学生能“浅者求浅”,“深者求深”,这说明墨子已经看到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四、强调学以致用。他说:“士虽有学而行为本”,意思是学习的目的在于行。而且,他还认为判断一个人行为的好坏,必须把行为动机的“志”和行为效果的“功”结合起来。2、墨子的学说思想非命3、名词解释“宣扬天志鬼神是墨子思想的一大特点。墨子认为天之有志——兼爱天下之百姓。因“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墨子不仅坚信鬼神其有,而且尤其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会赏善罚暴。墨子宗教哲学中的天赋人权与制约君主的思想,是墨子哲学中的一大亮点。T-T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
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节用节葬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久丧厚葬无益于社会。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三代圣王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非命墨子反对儒家所说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认为这种说法“繁饰有命以叫众愚朴之人”墨子看到这种思想对人的创造力的消磨与损伤,所以提出非命。4、重难点:墨子的“非乐”含义墨子提出的“非乐”之“乐”有两层含义:一为享乐之乐,一为音乐之所安。”这“乐”就是前面那层“享乐”的意思,这儿墨子所“非”的对象就是“享乐”。墨子的“非乐”方向墨子并不反对音乐艺术本身,而是反对统治者对声色之乐贪得无厌的追求。他揭露的不是音乐艺术本身的危害,而是统治者对音乐艺术的占有和沉迷所带给社会与民众的危害。
他所谓“非乐”并不是单纯地批判音乐,而是从音乐、歌舞这方面入手,批判统治者的罪恶和不公平的社会现象。他把要表现的政治主张及思想倾向推演出极端化的反对音乐的结论,并采用过激言辞,意在使人警醒,产生振聋发聩的效果。墨子“非乐”思想的局限性分析。墨子“非乐”问题的提出,有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当时的物质财富的十分的贫乏,财富的严重不足,而统治阶级却无休止地享乐,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六、思考并讨论1、大家根据下面的背景思考一下为何墨子会提出“非乐”?战国时期的君主为了寻求腐烂的生存,而大兴歌舞。为了制作乐器而征用数量多材料,为了寻求音乐的享用而把生产力男的抓去舞蹈和乐。而那种华美的音乐却不可以使老百姓获得不论什么益处,所以墨子非常懊恨这种“音乐吃人”的现象,不赞成因为对音乐的需求而阻拦出产,坚决要求严禁音乐。这个之外,儒教声称音乐可以消除祸根,要得许多人变得高尚,国度兴盛。2、提问:大家思考一下墨子提出“非乐”的出发点是什么?墨子“非乐论”是在东周后期,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转变时期提出来的。当时,战争频繁,统治阶级奢糜,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墨子针锋相对地指出:音乐不可以解决当初的三大问题——百姓没有食品、匮缺衣裳、没有歇息时间。
这个之外,音乐不可以让骗取财物的人的人休止诈骗,不可以使坚强雄厚的休止欺负又弱又小的,不可以消弭战争,不可以让那一些权贵休止对普通人民的鄙视,不可以消弭小偷。3、提问:同学们是怎么看待墨子的“非乐”?社会又是怎么看待墨子的“非乐”?墨子是从静止的角度来论述的,而不是从社会发展的动态的角度来讨论的。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财富的不断地增加,社会的需求逐渐地提高,人民的享受也应该随之提高,更何况生产和需求之间还是互相依存的呢!需求的扩大可以反过来刺激生产的扩大,如果单纯地“非”和“禁止”,社会就会停止不前,这就是墨子“非乐”的局限。七、课堂总结学生表现八、教学反思课堂分析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对墨家美学思想的认识 课堂知识在先秦诸子中,墨家是一个有巨大影响的学派。那它是如何影响着当时和后 为什么墨家音乐美学思想存在了时期后就灭亡了,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仍以儒道二家为主? 姓名 分工 讲课林雪芳 PPT 制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