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在战国时期兴起并形成规模,代表作品包括《商君书》,《韩子》(或韩非子),《申子》等。
法家崇尚“信赏必罚”,有功者赏,有过者罚,不因道德礼法原因而干涉判决。
诸子之间各有联系,司马迁说:“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说明法家与道家有一定关联。
而荀子作为儒家代表人物,他的学生李斯和韩非却都是法学大家,这说明法家也和儒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注:荀子还有一个徒弟是张苍,他是一个科学家,对数术研究颇深。也就是说,荀子一脉兼容了三个流派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因出生在卫国,又叫卫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
他在秦国孝公在位时,力排众议,推行变法,两次变法使秦国成为军事大国,为统一六国做出了重要的基础。
当然,所谓“秦法严苛”也与商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他本人也死在了他自己开创的刑法之下,但整体来说,商鞅对中国的贡献仍然是伟大的。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子、韩非子。战国末期思想家。
是韩桓惠王的儿子,韩国宗室。一直不受韩王重视。
第一次出使秦国后,遇见了自己的同学李斯,将自己的几本著作交给了他。李斯把这些书上呈秦王政,秦王很欣赏韩非的才华。
注:韩非子是个结巴,初入秦国时,他曾与秦王面谈,却因为自己的口吃而使秦王很不耐烦
在他第二次出使秦国时,因韩非与李斯意见不同,李斯主张灭韩,韩非主张保韩(因为他是韩国公子),于是李斯向秦王进言诬陷。秦王相信了他的话,将他逮捕入狱。最后被李斯秘密毒死。
李悝(前455年-前395年)又叫李克,魏国政治家。
最早的变法者,编写了著名的法典《法经》,对魏国进行了全方面的改革措施。重农主义的开创者。有著作《李子》,但已亡佚。
在秦朝,法家是主流思想,始皇帝为了巩固法家的地位,还烧掉了很多其他流派的书籍。
汉朝虽然比较抵制法家,但也吸收了许多法家的思想,即“外儒内法”。如“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出自商君书)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