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端午节,端的究竟是什么午?

端午节,端的究竟是什么午?

端午节,端的究竟是什么午?而也正是有着以上的寓意跟渊源,即便到了汉代,中国古代节日体系出现了整合,将端午节固定到五月五日这一天,大家仍旧称其为“端午”,并流转至今。作者引经据典,同时考据诸多古老文献

自古以来,端午节都是民间流传最广,知名度颇高的节日之一。在清朝,端午节更是与中秋、岁首并称“三节”,可见其地位之重要。

鲜有一个节日如同端午这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多样化的民俗传承,从它拥有的若干称谓来看,就足以瞥见端午的丰富性——

天中节、端阳、重五、重午、夏节、龙舟节、粽子节、蒲节、女儿节、五月节、诗人节......这些统统指向端午节。其中有以端午节的时间特征为标志来命名的,也有以端午节的节俗特征为标志的称谓。甚至,在端午的每一个名字后面,都有着一段相应的传说,一则轶事,抑或是一种观念。

端午节的历史名人_端午节名人是谁_端午节历史人物

《端午》插图

哪怕是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同样有着诸多版本。除了纪念屈原这一民间最为主流的说法外,包括曹娥、伍子胥、越王勾践等传说都与端午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牵连。

而说回“端午”本身,这个最终得以保留下来并成为官方指代的称谓,究竟有着怎样的蕴意。 到底何为“端”,“午”又是何意?

先来看收录于《史记》中的一篇文言文《秦楚之际月表》,里面将正月写作“端月”,农历正月初一又被称之为“端日”。 显而易见,端者,始也,寓意“开始”。众所周知,端午节乃五月初五,正是农历五月的开端。

那么“午”呢?午在古代可谓被赋予了多重含义—— “十二地支中的一个,代表马;金木水火土,午在五行中属火;赤青黄黑白,午在五色中属赤;东南西北中,午在方位上属南;乾坤震兑坎离艮巽,午在八卦中属离卦。”

而农历一年中从一月到十二月,午属五月。同理,古代划分的一天十二个时辰当中,正午十一时至十三时是为午时。我国节日大多起源于上古,因此祭祀的日期往往沿袭干支次序来确定, 端午便定在五月内第一午日。

端午节历史人物_端午节名人是谁_端午节的历史名人

傅抱石《屈子行吟图》

看到这,想必大家也明白了 “午”即“五”。 那为何不叫“端五”?要解释这一点就不得不提及古代推崇的阴阳五行的思想了。

《说文解字》中,许慎是这么形容“午”这个字的:“午,牾也。五月阴气午逆阳,冒地而出。”

什么意思?

前文我们提到了“午”在五行中属火,代表阳气,而五月夏至这一天正是阳气到达顶峰的日子,夏至之后,便会有着一天更比一天盛的阴气生出。也就是说, 古人把五月(午月)的“午”日设定为五月的阴阳转换的关节点。

正因如此,古人才有五月(午月)午日午时,铸剑、炼镜等节日习俗,白居易还就此作过《百炼镜》一诗: “江心波上舟中铸,五月五日日午时。”

同样,古人选择在端午午时之前采药,也是因为民间认为此时阳气旺盛,乃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是以,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这些古老的端午活动,都是基于古人取其至极之阳气的目的而诞生的。

而也正是有着以上的寓意跟渊源,即便到了汉代,中国古代节日体系出现了整合,将端午节固定到五月五日这一天,大家仍旧称其为“端午”,并流转至今。

端午节历史人物_端午节的历史名人_端午节名人是谁

〔清〕徐扬《端阳故事·养鸲鹆》

在新一年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以下六本相关书籍。如果你对端午节的来源、发展以及背后的历史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传统节日的相关民俗文化等等,就请跟随本期书单一同走进那个既为大众熟知同时又有诸多陌生之处的端午节吧。

《端午》这本书恰如其名, 是一部为国人量身打造的传统节日知识读本。一直以来,关于端午的起源众说纷纭,广为流传的当数关于屈原的传说了。而作者引经据典,同时考据诸多古老文献,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论述详解端午节并不是因为纪念屈原才产生的节日,后世的端午节俗也并非完全依据屈原传说而演化。

那么为何屈原传说依然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呢?作者直指核心:

“ 热爱自己的父母之邦,热爱自己的人民,坚持自己的信念,决不同流合污,这就是屈原的精神,也是我们中华文化足以‘与日月争光’的文化精神。它是人民认同屈原的理由,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数千年仍能够屹立世界之东方的精神根源。换言之, 屈原传说也是端午节为我们留下的最大的精神财富。”

与此同时,书中关于“端午”众多名称、不同节俗,都做了充分的介绍与解读。甚至包括端午节的文化、流变、现状等多方面均以史料为依据,从时间和地域两个维度,进行了细致地讲述。更是精心挑选了与端午相关的高清古图近70幅,再现了一个悠久而鲜活的端午。

《宫里过端午》是由故宫出版社出版,《紫禁城》杂志编辑部编著的图书。收录了《紫禁城》2017年第6期杂志上刊载的张凌燕《中医文化视角下的端午节习俗》、周乾《明清皇帝端午节的赏赐活动》、宁霄《清宫端午过节期间的戏曲演出》三篇文章。

并在此基础上整合文字图片,全方位展现了明清宫廷端午节期间饮食、用药、穿戴、娱乐等多方面的风俗传统。堪称“穿越必备节日指南”。

当民间上演着热闹的龙舟竞赛,吃着缠着五色丝线的粽子,酣畅地淋着药浴时,宫里又会怎样庆贺端午呢? 皇城之内的端午与民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区别,一切谜底尽在《宫里过端午》。

这本书关乎咱们端午节最重磅的“大明星”——爱国诗人屈原。写下这本书的人也不简单,乃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政治家郭沫若先生。

屈原可以说是郭沫若“最喜欢的一位作家”,他终其一生都未曾停止对屈原的研究,从其身世到作品,再到屈原所处的时代及思想。更是以自家“偶像”为主题,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形成了丰富而复杂的屈原言说。

而该版本正是郭沫若先生两部经典《屈原研究》与《〈屈原赋〉今译》在中国大陆的首次联袂出版,再现屈原学术研究的时代印痕。

《端午的鸭蛋》精选了汪曾祺先生二十余篇散文佳作,以及多篇脍炙人口的小说创作,《端午的鸭蛋》系其中一篇。

大家都知道汪曾祺是江苏高邮人,而高邮的鸭蛋最为出名。 本文就以端午的民俗活动为主线,通过一枚小小的鸭蛋,体现了生活的闲趣与况味。“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三言两语直叫人口舌生津,更是将端午的节日氛围烘托殆尽。

书中所收录的篇目,多以童年、故乡为主题,汪曾祺追寻记忆中人、事、物,字里行间中既有江南恬淡柔美的风韵,也透出了京城敦厚闲适的光景。端午假期读来,想必将倍觉舒适。

《节日之书》是目前国内第一本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读本,著名学者余世存,从历史故事、思想传承、风俗礼节、生活方式等方面,细致全面地讲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道尽中国人的生活简史。

从古至今,传统节日串联起中国人的人情纽带,因而本书不光是聚焦于节日本身,还有过节的人。娓娓道来间,掀起了曾经过节的回忆,那些跟家人聚在一起的时日......

“除了腊八,整个十二月即腊月都是在过节又是在准备过节的氛围里度过的。腊八之后,就要准备祭灶、过小年了。这些节庆仪式就有不少记忆犹新,如大扫除,尤其是扫重屋(灶屋、厨房),非常重要。”

大家总说现如今过节的味淡了,近乎于没了。而 《节日之书》将帮我们找回传统节日,找回过节的那份心情与意义。

这本书,同样是讲传统节日,堪称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知识的国民读本。由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北师大民俗学萧放教授力荐。

书中,根据岁时节令变化,选取了十六个传统节日,从它们的起源流转,讲到五花八门的传统习俗,又从故事传谈及诗词文化,可谓干货满满。

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自然的曼妙节律,人文精神的丰富与充盈,其间所呈现的是中国人自己的生活华章。

上一篇: 从历史的高度看历史人物
下一篇: 来自湖南湘潭的黎氏八骏有多牛?一个歌王一个是中国流行音乐之父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