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中国,周总理可谓是无人不敬爱,无人不钦佩。
其实不仅在国内,在整个世界上,周总理都是一位各国政要都十分敬重,就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的好总理。
据说,当年宋美龄曾经这样问过:“为什么我们国民党里面没有像周恩来这样的人?”而她的丈夫,我们所熟知的蒋介石,曾骂过无数人,但唯独对于周恩来总理予以“雅士”之风。
那么,周恩来总理到底有何魅力,为什么连敌人都敬重他?
周恩来总理的一生,可谓是交际的一生,无论是青年时期还是革命年代。建国后兼任外交事务的他,更是遇见过形形色色的人。不过不管是从国内到国外,不管是从下级还是上级,他们都一致地对周恩来总理的外交风格给予很高的评价。仿佛是预先准备好的一模一样的稿子那般,让人感到意外。
当我们回过头来仔细想想周总理的举止表现,却又能觉得这种高度的一致合情合理。
建国之后的周恩来总理兼任了外交部部长,作为新中国对外交流和沟通的代表人物,他给国际政客们留下的印象,不是传统强硬派的飞扬跋扈,也不是毫无基础般的畏首畏尾。那么具体到底是什么,我们大概可以从那些外国人口中略知一二。
首先,周恩来在外交活动中体现了文明古国政治家的君子气质,如友好、正直、谦逊、耐心、 优雅,体谅他人和信用等,给各国政治家、外交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哈马舍尔德,作为历史上第一位来华访问的联合国秘书长,曾在1955年抵达北京。到达北京之后,他与周总理有过极为重要的交谈会晤。涉及范围包括了朝鲜问题、美国在台干涉问题以及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等等。会晤结束之后,周总理在中南海设宴为哈马舍尔德送行。
短短的几天时间,哈马舍尔德的收获却是非常丰富的,尤其是对于新中国的外交,可谓是刮目相看。当然,准确地来说是对周总理的表达万分钦佩,甚至是自惭形秽。他有过这么一句广为人知的话语:我们与周恩来总理比起来,简直就和野蛮人一样。
可见,如此“野蛮与文明”的评价,足以见得周总理非比寻常的人格魅力。
尼克松,中美建交事件中最为重要的美国总统,也是第一位访问新中国的美国总统。1972年,当他来到北京的时候,国内不少的百姓甚至是党内干部们对于该总统都有着十分抗拒的心理。但是周总理为了缓解(或消除)人民们的这种心态,多次在公开场合耐心的向大家讲解美国总统访华的目的,也表示会来谈一谈有关台湾的问题。
在周总理的努力之下,人民们对此也呈现稍微放松的状态,但是内心深处的观念还是难改变的。因此,周总理在宣扬“大国之风范”的同时,也在小心的防备着少数群众的激愤。他着重强调了保卫工作,在此期间共抓获四百余激进人员。这让后来知晓情况的尼克松感慨:如果中国没有毛泽东主席,那革命之火必定燃不起来;中国如果没有周恩来总理的话,那这革命之火就会把这土地的东西烧成灰烬。
尼克松在与周总理的安全会晤之后,曾这样说到:“周恩来能够扮演着许多不同的角色,但是这么多角色却又不会给人带来出尔反尔、优柔寡断的印象。”在他后来的著作《领导者》中也曾这样评价到:
他(周恩来)通过他那挺立却又略显轻松的姿态和优雅举止展示出无穷的魅力与稳健。他十分坚持自己的“中国老规矩”——个人的关系和政治上从来不“撕破脸皮”。他的脸庞、外貌给人的印象是热情待人、十分的坦率、沉重稳健而又真挚诚恳的。
同时期秘密访华过的国务卿基辛格也曾强调,周恩来总理对他和周围人的体贴与关怀,在异国他乡难能可贵。
海伦斯诺也认为:周恩来总理宽宏大量,富有教养,明智却又坦率,所以在他活跃于国际舞台的这段时间里,中西方关系升温解冻是一点也不会让人感到意外的。
不过说起总理的好,曾经的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嘉诺就发出过感慨:“毛泽东主席运气真好,能够遇见周恩来这么一位总理,我倘若要是有周总理这样一位好总理就好了!”
而我们熟悉的西哈努克亲王的夫人莫尼克公主更是把周总理当成了“偶像”,她曾经向媒体坦言:“周总理是我唯一的偶像,整个世界我只崇拜他一人!”
除了“好总理”之外,在另一方面,周总理在革命年代中锻炼出来的杰出政治家素养也完美展现了出来,比如沉着冷静、敏锐的洞察力、惊人的记忆力和无与伦比的谈判艺术等等。
斯大林,曾经和周总理有过较为重要的会谈,这是毛主席“牵线搭桥”的。1949年末,毛主席访问苏联,其目的有二:一个是为了给斯大林祝寿,一个是为了签订新的两国条约。但是在毛主席的初期会谈之中,双方并不是很愉快。
次年初,斯大林同意了签订新条约一事。毛主席便提出让周总理来苏联的请求。斯大林就想了:两国领导人沟通大事,竟然还要叫总理来莫斯科,莫非是看不起我们。
但在毛主席一再坚持之下,斯大林最终同意了周总理前往莫斯科会谈。从这里我们也能得知在毛主席的心中,周总理的外交才干显然比他自己要强。
多次会谈之中,斯大林渐渐明白了周总理的强硬之处,也对毛主席的要求豁然开朗。以至于后来斯大林经常说到:中国政府有周恩来总理就基本不会有什么麻烦,周是他见过最有才干的总理。
沃洛霍娃认为,这些特点使周恩来在外交活动中具有“神授般的能力”:说服能力、旺盛的精力、紧张时超人的自制力、从不同渠道搜集消息的卓越的心理能力、洞察力、令人信服、合情合理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使自己与社会准则协调的能力等等。尼克松和基辛格还用 “冰冠下的火山”表达了对周恩来的敬重与折服。
“蒋委员长”的日记中,或者是公开的记录之中,有着无数的骂人语录,对象极多,包括自己身边最亲近的夫人宋美龄。但是他却从来没有骂过周总理,说周总理是共产党里面最有人情味的人,即便周总理曾经批评过蒋介石在战术、战略方面是一个门外汉这样的话。
我们不禁会想,一个人并不会无缘无故地受到这么多“冷酷”政治家的敬佩,尤其是那些站在不同立场的人。那么周总理到底是为什么受到了普遍的肯定呢?
用威尔逊的话说就是:周恩来的风度、品格和气质形成的独特魅力对见过他的人产生了感染力和吸引力。他富于同情心,理解他人,善于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这一切结合起来,是使其成为世界外交舞台上重要人物的基础。
当然,更直白地说,就是周总理的“细节”。
中日邦交正常化期间,日本的相扑代表团应邀来华。相扑选手们不是穿着拖鞋就是木屐——这是他们的正常穿着,也不会影响来华的一些事项。
但是他们也没想到访问活动之中有着“爬长城”这一项登山活动。周总理十分细心的注意到了相扑运动员们的着装问题,心想:如果他们穿着这种鞋子去爬长城,体验一定非常不好,这会给他们留下坏印象。
于是总理立马安排了制鞋厂的工作人员,当天就完成尺码的测量,连夜准备,第二天一大早新鞋就送到了他们的手中。
收到鞋子的日本代表团被这细节打动,真实地感受到了中国的“大国外交”。
而在1960年的春夏交接之际,当时的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应邻国之邀请,访问印度、尼泊尔、柬埔寨等国。
正当印度旅程将要结束之时,突然传来了柬埔寨国王诺罗顿不幸病逝的消息。这下就给周总理下了个难题,到底是按计划访问柬埔寨呢,还是改一下时间?周总理认真考虑到如果更改计划肯定会给中柬双方带来不必要的误会,所以他决定一切按照原计划进行。
但是周总理又考虑:到此时访问柬埔寨,人家正在举行国丧,我们也得尊重人家。所以就觉得整个代表团全部穿着白色服装去往柬埔寨。
虽然在代表团之前并没有准备好白色服装,但是周总理又立刻致电北京的工作人员,叫他们马上赶工制作白色西服,并空运到昆明。
就在周总理的紧密安排和工作人员的连续准备之下,在柬埔寨下机的中国代表团,全部身穿着白色的衣服,手臂之上还挽着黑纱,脸上毫无往常的欣喜,更多的是肃穆。
这一诚心的举动,使得当时整个柬埔寨人民,深深感动。
沃洛霍娃曾经总结了四条周恩来总理在外交实践中的风格特点:1、 通过大众媒介和大量的 “非正式渠道”创造舆论和心理传播条件;2、为谈判作精心细致的准备;3 、利用过去的经验,力求求同存异;4、公报文字措辞谨慎,以有利于将来。
周总理在外交工作上的细致性,一直延续至今。我们也可以经常在媒体上看见中国外交部的严谨细致,那都是周总理的影子。
不过,周总理也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有如此杰出的言行素养的。周总理曾经说过:“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再是一个共产党人!”
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性格、素养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成功的教育不仅仅是在物质上供给,更重要的是思想上、心理上的哺育。或者说,未来孩子良好的素养需要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周总理出生的家庭极具文化气息。他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是闻名十里八乡的老学者,这自然而然产生了较为浓郁的文化氛围。而且总理的“母亲们”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周总理曾说过:“我有三个母亲,生母、嗣母和乳母。”其中,他的生母和嗣母都是书香门第出来的大家闺秀,在他还很小的时候就教会了他“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崇高道理。生母多次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优良品质,都被年幼的周总理深深“复制了”。而作为善良的穷人,乳母还经常带他去农村玩。在那儿,周总理看到了农民们生活的凋敝与无助,并产生了极大的同情。
后来周家家道中落,其中一直有一位乡下女仆始终不离不弃,不要任何费用地帮助周家。后来周总理在南开读书的时候还回忆过这位女仆:“教会我大公无私”。
所以,周总理在后来的很多场合都能给人爱和理解,并且极其自然。
当然,在生母、嗣母相继离开人世之后,年幼的周恩来总理在家中一直承担着大哥哥的角色,很多的日常事务都由他亲自打理,这些看起来的“小事”却也慢慢养成了周总理细心、精神、勤俭的品性。在与大人的交流之中,也无形积累了语言交际能力。
年龄稍大一点的周总理随着伯父北上求学,知识的渴望压过了对于家乡淮安的思念。在那段日子里,他奋起读书,最终写成了流传至今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至臻名言。那时候他才12岁。
1921年,青年周总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毅然踏上了几十年的革命道路。在那个乱世之中,周总理凭借着自己非凡的品质与才能,在有限的生命之中,最终为革命和新中国建设作出了无限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在外交事业上,又用自己伟大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全世界的敬重。我们实在应该庆幸和感谢,在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上,有周恩来总理这样一位好总理,曾为了新中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