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二战中受到战争摧残最严重的四座城市,它们分别是爆发了超大型保卫战的苏联斯大林格勒、被首枚原子弹实际轰击的日本广岛、长崎,以及中国的湖南长沙。
抗日战争是一段漫长而无比艰难的岁月,中国在这其间受到了太多摧残,但人们首先想起的,肯定是遭遇了大屠杀的南京、爆发了多次大会战的上海等等,可是长沙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说起来实在令人扼腕叹息,令长沙蒙受大难的,竟然不是日军的铁蹄、炮火,而是自己人的一个失误,这个失误只是当初的一位不知名电报员在通讯中出现了一个错别字。
焦土政策什么意思(焦土政策烧了几个城市)
而引起了一场弥天的大火,这场大火让长沙变成了一片可怕的焦土,近三万余名百姓丧身火海,酿成了无比惨烈的悲剧......
在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全面抗日战争一触即发,日军本着“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之言,急剧加速了侵略的步伐,当月便直接攻占了中国曾经的首都北平,到了月底的时候,连天津都已陷落。
国民政府的实力和日军差距还是很大,无论是科技、军事上的落后,还是国内政治形势的混乱、不团结,都给了日本人可乘之机,他们一时间内疯狂推进,几乎势不可挡。
战火迅速从东南沿海烧到了内地,而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观望,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等人也终于意识到日本人的狼子野心,在一系列规划布局后,他们决定在上海的周边,对日军来一场正式的、大规模的反击战。
于是著名的“淞沪会战”由此爆发,在这场大战中,中方和日方共计投入兵力将近150万人,其规模堪称史无前例,两边进行了大大小小无数次碰撞,在互有胜负的情况下进入了僵持。
此时的国军虽然处于劣势,但仍然牢牢地掌握着上海这座城市的控制权,但后来蒋介石却寄希望于通过其他国家干涉日本,出现了几次命令冲突的行为,导致很多守军出现混乱,最后日军在金山卫突然登陆,抢占了许多交通要道,对国军部队实现了合围。
就这样,国军不得不被迫放弃了上海,而在撤退中指挥系统的各种失误也让这次撤退变成了全面溃败。
不过虽然这次会战失利,但日军也受到了重挫,他们被迫改变了原来的战略主张,从此开始转向重点入侵华北地区。
上海沦陷后,日军直逼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一场惨烈卓绝的南京保卫战再次拉开帷幕,而国军再次战败,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也随之而来。
在战争前期,中国军队面对日军凶猛无比的攻势,几乎很难获取重要战果,在先进的炮弹火力支持下,守城也变得非常困难。
在南京之后,国军又在太原、武汉与敌人分别爆发了两场巨大的会战,但结局仍然很不理想,无奈之下只能一退再退,半壁河山已经完全落入了日寇的手中。
武汉不能丢,这是当初很多人的一致观念,因为这里的位置太过重要,就像分割中国南北的交通枢纽,如果一旦沦陷,整个南方也将完全暴露在日军面前。
在武汉会战中,国军部队对日军造成了多次有力打击,如万家岭大捷等,但即便付出了40多万人牺牲的代价,最终仍然没能守住武汉,武汉落入敌手,各种铁路交通也全部被对方掌握,日军很快便沿着粤汉铁路一路直逼湖南长沙。
国民政府的首都已经从南京迁到武汉、从武汉迁到重庆,再退便走投无路了,此时的长沙是重庆唯一的,也是最后的屏障了。
这座南方的古老城市竟然已经变成了抗日战场的最前沿阵地,但此时的长沙人民却想不到,一场巨大的危机,正在悄然接近他们的故土。
借着铁路交通的便利,在1938年11月时,日军迅速攻入了湖南境内,因为一直以来的多次溃败,地方上更难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和反击,很多城市相继陷落。
而此时的国民政府已经下定决心要跟日军拖下去,也就是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要用中国广大的战略纵深把日军耗死,所以他们已经做好了长沙失守的准备。
但日军从来都是打到哪里抢到哪里,在之前的武汉会战后,日军虽然也有着不小的损失,可他们同样得到了武汉当地工厂、铁路、武器方面的很多补充,许多原本用于抗日的物资、弹药等反倒都被他们收入了囊中。
吸取了这种经验之后,在日军的前锋离长沙不到15公里时,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收到了从蒋介石那里传来的命令:“准备对长沙采取焦土政策”。
焦土政策其实是一种战术,在很早的历史中就被多次使用过,具体就是在一定范围内焚烧城市,既可以用来阻挡敌人的进攻,掩护部队安然撤退,同时还能毁灭带不走的物资,避免被敌人利用。
在1812年法国的拿破仑远征俄罗斯的时候,俄军就在莫斯科成功利用这一政策反击并获得了胜利,这种法子在我方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的确非常有效。
张治中很快就召集起了城中的各级干部,向他们把情况吩咐清楚,焦土政策并不是乱烧,而且一定要保证城里老百姓们的安全,要提前向他们通知到位,而且等到他们撤离到安全地点才能开始放火。
经过了一天一夜的匆匆准备,各处的士兵都已经安排妥当,大罐的汽油、煤油也都已经被运到了指定地点,就等着日军来犯后上演一出“火烧连营”了。
但就在1938年11月13日的夜里,意外却发生了。
因为计划即将展开,军队的电台几乎一刻不停地在收发电报,此时的日军已经抵达了长沙城外的新墙河,不过距离城区还有一百多公里,远远没有达到威胁的程度。
可是一名负责翻译电报的人员却出现了一个失误,他把“新墙河”翻译成了“新河”。
本来这可能也影响不到什么,可他万万没有想到,长沙真的有一条河叫做“新河”,而最重要的是,这条河离城区只有三公里左右。
所有的士兵都知道,可怕的日军马上就要来了,他们一晚上都在忙碌中度过,精神不振但仍然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中。
原本一切都是按照计划进行的,他们只是先做好准备,然后等待张治中的亲自检阅,再然后,等待日军进入城外15公里左右才能开始纵火焚城。
可现在情况忽然一下子大变,所有人都陷入了惊慌失措,三公里,堪称近在咫尺,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日本人忽然就飞了过来,也无法冷静地再去分辨情报是否属实,虽然大部分士兵没有擅离职守,也没有乱来,但还是有很多人在混乱中直接将燃料引燃了。
这些东西本来就是精心炮制要对付日军的,此时一旦点着瞬间引发了大火,第一把火是从南门口的伤兵医院烧起来的,当时有人想要救火,可是消防员们早就已经撤出城外了,而且消防车的水箱中现在都已经被填满了汽油。
其实当时的保安处长许权仍然是非常冷静的,他很快就判断出起火的原因可能是人为的失误,于是四处打电话找人询问情况,但警察局长文重孚顾左右而言他,只知道推卸责任,而负责焚城的总指挥司令酆悌更是连人都找不到。
上面的领导都一团乱麻,底下的人更是没有一点谱,随着火势越来越大,有的人误以为是计划启动了,便把手里的燃料也点了起来,有些人则是不知所措,又害怕日本人真的打进来了,干脆把手里的东西一烧,然后就掉头逃跑了。
在大火、浓烟之中,整个长沙陷入了空前的混乱,敌人距离尚有一百多公里,但城里的人已经晕头转向不知如何是好了。
其实如果只是提前点火,造成的损失倒也不会太大,最多就是攻击日军的目的没有达成,毕竟焚城是早就已经确定好的。
但坏就坏在这里,因为计划的重要性,所以在事先保密工作上,政府做的很不错,导致长沙城的老百姓们对此事根本一无所知,就当城内冲天的火光出现时,所有人都还在家中呼呼大睡,毕竟按照原计划,第二天政府才会组织民众撤离。
等到他们从床上爬起来的时候,几乎已经要被烟熏得睁不开眼睛了,到处都是大火,人们第一时间就觉得是日本人的军队打进来了,他们扶老携幼地想要逃跑,可是大街小巷都已经被火封死了,又能往哪跑呢。
在无情的烈焰之下,人们成片成群地被烧死、呛死在街道上,四周全是火焰升腾、人群惨叫的声音,恍若人间地狱,有些比较幸运的老百姓,或是住在外围,或是腿脚麻利,好不容易跑出了城区,但还是被蔓延的火势逼到了水边。
而养育湖南人民的湘江此时已经人满为患了,江边挤满了逃难的人,可是船只数量很少,根本就不可能够让所有人渡过,疯狂的人群开始拥挤、踩踏,有些从火里捡了一条命的人,又被挤到了江里,成了孤魂野鬼,有些船只因为强行攀附的人太多,还没到江心甚至就直接沉没了。
最终,这场人为的大火整整烧了五天五夜才终于熄灭,而当幸存者再放眼看去时,他们曾经的家园已经被夷为平地,变成了真正的“焦土”,街道上满满都是漆黑、蜷缩的尸体,湘江里也是一幅同样的景象。
长沙自从春秋战国以来就是文化繁荣的古城,但这一次,几千年的积累被大火付之一炬,遗迹、遗址、典籍、文物,什么都没了,全城的各种街道、房屋、医院也全部消失了,3万的老百姓惨死其中,经济损失高达10亿元。
这就是著名的“文夕大火”。
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预料中的日军,最后竟然没有到来,因为后勤战线被拉得太长,所以他们决定暂缓对长沙的进攻,这也就意味着这场焚城大火压根就是白烧了一场,这些百姓没有死在敌人的手里,却死在了同胞的手里。
全国的舆论一时间纷纷爆炸,蒋介石也被震惊了,在三天内便亲自赶到长沙,严令立即惩戒相关负责人,最后将警备司令酆悌、警备二团团长徐昆、警察局长文重孚全部抓获并执行了枪决。
但原本全权负责事务的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却只是被革职留用,并没有受到实质性的惩罚,甚至在后来他还步步高升,一路做到了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部长的职务,被人们在背后无数次地戳脊梁骨。
好在长沙人民、湖南人民并没有被这场大火所吓倒,在新任领导薛岳的带领下,他们后来在长沙和日军展开了三次会战,第三次直接歼灭5万多日军,一度让全国的抗战士气都为之一振。
战争中的战术固然有很多种,但绝不可能如此儿戏,一个微小的失误就可能断送掉几万人的无辜性命,国民政府低下的执行力也成了他们最终失败的根源之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