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世纪初期,南北朝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北朝方面,北魏已经走过巅峰,社会矛盾集中爆发出来,出现了六镇起义、河北起义、山东起义和关陇起义等。532年,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别被高欢和宇文泰控制。南朝方面,经历了宋齐两代之后,梁朝(502—557年)建立起来。在梁武帝萧衍的治理下,梁朝的经济逐渐恢复,国力也也蒸蒸日上,似乎统一天下的大业可以通过梁武帝来实现了。
但梁武帝后期,梁朝的政治迅速腐败,社会矛盾日益突出。首先,梁武帝本人后期大肆提倡佛教,大兴土木建造寺庙,消耗了大量的民脂民膏;其次,梁武帝对政务也倦怠起来,以致“政刑弛紊”,他纵容宗族、官僚的贪污腐败,但是对平民却十分严苛;第三,梁武帝恢复了士族的特权,导致寒门和士族的矛盾尖锐。
永嘉南渡是什么事件(永嘉南渡与衣冠南渡)
梁武帝时期的官僚贵族醉生梦死,但是平民百姓却苦不堪言。他们的土地不断被士族占据,且还要承担更重的赋税。许多平民为了逃避徭役,只能“假慕沙门”,也就是出家为僧,于是寺庙经济膨胀。史料记载梁武帝后期“天下户口几亡其半”,这些户口要么被士族兼并,要么没入寺院、要么就是成为了流民。梁武帝后期,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可谓“劫抄蜂起,盗窃群行”,整个王朝已经是“风雨欲来风满楼”。
梁武帝
不过梁武帝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社会问题,而是想乘北方大变之机,一统天下。505年,梁武帝大举北伐,但是惨败而归。528年,北魏内战,梁武帝于是派遣陈庆之率众七千北伐。陈庆之攻下了洛阳,又经47次战役,攻下了三十二城,战无不胜。但是陈庆之毕竟孤军深入,而梁武帝却没有派遣大军去支援,结果尔朱荣反攻,陈庆之全军覆没,梁武帝的北伐事业宣告结束。梁武帝的北伐都以失败告终,对梁朝的财力、兵力、民力都造成了巨大的损耗。
侯景为羯族人,从小骁勇好斗,做过怀朔镇功曹史。北魏末期,爆发了大规模了农民起义,而驻扎漠南地区的六镇将领乘机扩张势力,羯族的首领尔朱荣就是其中的代表。尔朱荣的势力不断壮大,高欢、贺拔岳、侯景、宇文泰等六镇的将领也纷纷归附于他。不过,尔朱荣的部下也在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530年,孝庄帝刺杀了权倾朝野的尔朱荣,于是高欢乘机在割据河北,不久宇文泰也称霸关中。
而此时的其他将领只能在高欢和宇文泰中间做出选择。侯景和高欢曾经同是怀朔镇的镇兵,于是决定投靠高欢,得到了高欢的重用,成为了定州刺史,拥兵十万,统治河南地区,成为了高欢唯一的重要帮手。547年,高欢去世,其子高澄掌权,他试图夺取侯景的兵权,于是侯景又投靠于宇文泰。宇文泰认为侯景机诈多变,于是采取了“受降如临敌”的态度,派遣大军准备接受侯景占据的河南,并要求侯景交出兵权。同时,高澄派遣大军进攻侯景。在东西两面的夹击之下,侯景走投无路,只好向梁武帝投降。
此时的梁武帝大喜过望,认为统一中原的时机到了。于是他一方面认为侯景为大将军、河南王等,都督河南北诸军事,让他坚守河南;一方面派遣侄儿萧渊明率领5万大军进攻徐州,以牵制高澄的军队。然而萧渊明带领的军队毫无纪律,一路上劫掠居民,刚在徐州遇到慕容绍宗的军队,就被击溃,几乎全军覆没,萧渊明也被俘虏。之后,慕容绍宗又回师进击侯景,侯景退守涡阳(今安徽蒙城),相持数月后被击溃。最后,侯景带领800人投奔梁朝,梁武帝任命他为南豫州刺史,镇守寿阳。
秦岭淮河防线示意图
军事上的斗争结束后,外交斗争又开始了。高澄为了离间侯景和梁武帝,让萧渊明写信给梁武帝,表示只要消灭侯景,北朝就可以释放萧渊明和其他战俘。梁武帝也赞同此方案,回复道“贞阳(萧渊明)旦至,侯景夕返”。随后双方正式派遣使臣谈判。在这个过程中,侯景坚决反对。可是梁武帝既不加以考虑,也不加以防范。于是侯景再次到了非凡不可的地步。548年,侯景在寿阳起兵,影响南北格局的“侯景之乱”正式爆发了。
侯景起兵之初,只有南徐州府新招募的一些军队。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他决定在南朝寻找帮手,这个帮手正是梁武帝的长子萧正德。萧正德是萧宏之子,因为当时梁武帝还没有儿子,就将萧正德保养。后来梁武帝有了儿子萧统,就将萧正德归还。对于此事,萧正德一是郁郁不满。他侯景联络自己的时候,萧正德认为当皇帝的机会到了,于是同意做侯景的内应。当侯景的部队到达了长江北岸的横江时,梁武帝派遣萧正德去抵抗,没想到萧正德直接将侯景的部队接到了南岸的采石,于是两人汇合一起进攻建康,攻陷了石头城、东府城等,围攻台城长达130多天。
长期的围困导致台城粮食补给断绝,城中大量的居民饿死。围城之初,城内有10多万人,到城破的时候“横尸满路”,“烂汁满沟”,生存下来的不过3000人左右。在侯景围城的时候,邵陵王萧纶、东扬州刺史萧大连、南兖州刺史萧会理、司州刺史柳仲礼、西豫州刺史裴之高、衡州刺史韦粲、高州刺史李迁仕等率领下等在建康城外集结了30万军队,准备里应外合击溃侯景。然而,诸位将领只有韦粲一人战死外,其他的都顿兵不战,甚至竞相抢掠,这算是中国战争史上的奇葩吧。当城被攻破后,侯景强迫梁武帝下令交出军队指挥权,于是城外的援军居然大量投降了侯景。
侯景攻破台城后,立马就杀了萧正德这个傀儡,软禁了梁武帝。两个月后,梁武帝被饿死,一带雄主落得如此下场,让人意想不到。之后,侯景又立萧纲为简文帝。在简文帝在位的两年时间内,朝廷一切大权都被侯景掌握。551年,侯景又杀简文帝和其十余子,立萧栋为帝。不久,干脆直接让萧栋禅位于己,改国号为“汉”。
侯景占据建康之后,又开始进军“三吴”。当时扬州刺史萧大连还有“胜兵数万,粮仗山积”,但萧大连每天只知道享乐,不问军事。于是侯景大军进入江南就是如入无人之地,而侯景大军所到之处都大肆屠杀抢掠,对江南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他说:“若破城邑,净杀却,使天下知吾威名”,《资治通鉴》说“自晋氏渡江,三吴最为富庶,贡赋商旅,皆出其地。及侯景之乱,掠金帛既尽,乃掠人……卖于北境,遗民殆尽矣”。侯景之乱又引发了饥荒,“会稽尤甚,死者十七八”,“时江南大饥,江扬弥甚。旱蝗相系,年谷不登。百姓流亡,死者涂地。……千里绝烟,人迹罕见”。
侯景之所以能够攻破建康,践踏三吴,不是因为侯景大军有多么强盛,而是因为萧氏内部你争我斗,甚至自相残杀给了侯景以可乘之机,前文提到的萧正德、萧大连等正是如此。实际上,东晋以来,南方的军队就基本驻扎于扬州和荆州两地,其中荆州的大军主要驻扎于江汉之间,主要是为了防止北方大军南下。在侯景攻破建康之时,驻扎荆州的就是梁武帝的第七子萧绎,他尚有军队30万。
可在台城被围时,萧绎只派遣了8万人去支援,他也在打自己的如意算盘。他希望台城早日被侯景攻破,等侯景杀掉梁武帝以及自己的兄弟之后,他才率领大军消灭侯景,于是名正言顺地称帝。然而萧绎的如意算盘并不如意,因为在梁武帝的第六子萧纶在城破后逃亡到了郢州,并被推举为中流盟主,担当其讨伐侯景的大任。这不是打破了萧绎的计划了吗?于是萧绎派遣王僧辩进攻萧纶,萧纶逃到汉东。不久,宇文泰的将领杨忠进攻汉东,萧绎为了保存实力,就割让了部分土地,并要求杨忠杀萧纶。杨忠收了土地,自然利索地办了事,这种手足相残的事情对于南朝来说,早已司空见惯。
此时,萧绎总算可以进攻侯景了吧!但是,他还是没有,因为他还有一个弟弟萧纪坐镇巴蜀已经16年。萧纪在巴蜀担任都督益梁等十三州诸军事、益州刺史,史称他“南开宁州、越,西通资陵、吐谷浑,内修耕桑盐铁之功,外通商贾远方之利,故能殖其财用,器甲股积”。萧纪还有精兵四万,马八千匹,实力雄厚。而恰好,萧纪的想法也是和萧绎一样,当建康城的梁武帝和简文帝被杀后,他就带领大军出发,准备去平叛,然后称帝。萧绎看到这个形势,赶紧联系宇文泰,于是宇文泰派遣大军攻入益州,萧纪的大后方沦陷,而萧绎也直接进攻萧纪东进的军队,并杀死萧纪,如此萧绎又少了一个对手。
不过,萧氏自相残杀的事情还未结束。当时昭明太子萧统的第二子萧誉驻守湘州(长沙),第三子萧詧驻扎襄阳,两人对荆州呈现南北夹击之势,并不想听从萧绎的调遣。接着就发生了萧詧、萧绎南北夹击萧绎的内战。当萧绎攻破长沙后,萧詧就立马投降于宇文泰,如此荆州的门户——襄阳也就沦陷了。经过了这一番内乱,萧氏集团将梁朝一般的国土拱手让人,南朝疆域从260万平方公里萎缩到130万平方公里。
551年,侯景出兵进攻荆州,萧绎派遣王僧辩出击,侯景大败。之后,萧绎的军队攻入建康城,侯景被杀,于是侯景之乱终于被平定了。另外,城破后,萧绎还暗示王僧辩进行大屠杀,其意思主要是要杀掉自己的兄弟,果不其然,建康城内被囚禁的萧氏子弟很快被杀。萧绎军队攻破建康后,城内的百姓都来欢迎“王师”,然而王师进城后,杀得比侯景更凶,王僧辩听到了石头城的哭喊声,还以为是侯景反攻,史书记载当时的情况是“王师之酷,甚于侯景”。荆州大军将建康城抢劫一空,最后干脆一把火烧了,使得“都下户口,百遗一二;大航南岸,极目无烟”。由于建康残破,萧绎也只能迁都荆州。
定都荆州,无疑又将自己暴露于宇文氏的兵锋之前,554年,宇文泰命令大军进攻荆州,萧绎被杀,荆州十万人口被俘虏到长安沦为奴婢,弱小者直接被杀,这又是一场浩劫。之后,宇文泰将空城荆州给萧詧,萧詧悔恨不已,忧郁而死。荆州被破灭,王僧辩、陈霸先又在建康拥立萧方智为帝,很快陈霸先又杀萧方智,梁朝彻底灭亡。
结语:侯景之乱,原本是无法发展到让梁朝亡国的地步的,但是萧氏宗室自相残杀,使得侯景得以坐大,而宇文泰不断得利,最终自取灭亡。侯景之乱,受难的最终还是江南的黎民百姓,无数让了死于兵荒马乱之中,被屠杀、饿死、流亡。而侯景之乱也成为了南北朝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在南北格局上,让南朝失去了长江上游重地以淮南,使得长江全线再也无险可守,灭亡也就是早晚的事情了。而宇文氏得到了巴蜀作为大后方,为统一打下了基础。从社会阶层来说,侯景之乱导致江南的士族大量灭亡,陈寅恪亦指出:“梁末之乱,为永嘉南渡后的一大结局。南朝士族在经过数百年腐化之后,于梁末被全部消灭。”这为后来隋唐推行科举制、均田制扫清了障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