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鸟儿也飞不过去’的草地天险,终于被红军征服。敌人企图把红军困死在草地的阴谋彻底破产……过草地是向神秘的大自然挑战,要把连野兽都走不过的沼泽征服,要同风雨、冰雪、饥饿搏斗,要粉碎反动派的骑兵的袭击,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在等待着我们。但是当我一想起主席的指示:‘你们必须从茫茫的草地上走出一条北上的行军路线来。’就感到我们肩负的任务无尚光荣,只觉得眼前明亮无比,浑身是劲。”
——杨成武《毛主席指示我们过草地》
杨成武
包座战役简介(包座战役红军牺牲了多少人)
长征途中遇到决策问题
1933年10月,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不仅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计划”,且造成了红军的重大伤亡。
在此情况下,红军只能被迫放弃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中共临时负责人博古
1935年8月,中央红军来到毛儿盖地区,毛儿盖是一个只有几百户人家的镇子,一夜之间进驻数万红军,粮食问题无法解决。
此前,蒋介石在成都召集会议。会议上对红军的行动作出分析:红军可能东出四川,也可能向西北行动。如出西北,不可能在草地行动,因为那是一条绝路。
毛儿盖地区
从常理来看,蒋介石的判断是没有错误的。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它纵长500余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为典型的高原湿地。
人在草地上行走,需要脚踏草根,沿草甸前行。草甸之下,积水淤泥是沼泽,浅处没膝,深处没顶。若是不慎陷入,会越陷越深,最后死于沼泽之下。
过草地
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中这样描绘:“除了无边无际的野草外,没有别的东西,而野草下面则是浑水深达数英尺的沼泽。大树小树一概没有,看不到鸟类飞翔,听不到虫声唧唧,甚至连一块石头都找不到......天空永远密布乌云,把大地衬托成灰暗而阴沉的地狱。”
美国作家史沫特莱
松潘计划的失败
1935年6月26日,中共中央在两河口举行会议。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对目前的情况作出了战略计划指导,强调两个方面军要统一指挥。
6月29日制定了《松潘战役计划》,该计划要求:红1军和红4军分为左、中、右三支行军,消灭松潘地区的胡宗南军,并控制松潘以北及东北各道路,以利我军北向作战和发展。
胡宗南
7月2日,红军军委发文要求:为筹足过草地的食物,各部队每人带足15斤粮食和足够吃1个月的食盐,并组织筹粮别动队,解决粮食困难。
然而,张国焘却以“统一指挥的组织问题未解决”为由,一直按兵不动,正是他的错误想法导致红军丧失了夺取松潘的有利时机。
张国焘
从6月29日中共军委下达命令到7月31日松潘战役正式宣布失败,历时一个月,红军虽然给予敌人一定的打击,但是我军损失严重,而且由于粮食问题发生了很多饿死人的惨剧。
由于松潘战役的失败,中共军委才不得不放弃原有计划,决定红军改经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草地北上。
松潘战役计划
红军作出过草地决策
过草地决策的最终形成是因为松潘战役计划的失败。
1935年8月,中共军委在毛儿盖会议上讨论红军何去何从的问题,制定了《夏洮作战计划》。
会议的计划决定:行军路线分为两路,平行前进。左翼为林彪带领的红1方面军,右翼则是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的红4军和红30军,彭德怀带领红3军殿后。
陈昌浩
8月7日,红军左路军红25师率先进入草地,占领大藏寺,并继续向查理寺推进。
随后,红军主力经过准备,陆续向草地进军。左路军先头纵队红5军、红9军、红31军于15日兵分两路,从卓克基地区出发,开始穿越草地,向阿坝前进。
长征过草地
对于过草地的困难和危险,中共军委和红军总部高度重视,多次下达指示。
指示要求所有部队都必须进行细致的思想动员和物质准备工作。各部队采取各种措施,组织征粮,收购青稞,炒麦磨面,缝制御寒衣物。
毛儿盖会议会址
行军难于上青天
八月正是繁花似锦的季节,但对红军来说这是一次生命与自然的决斗,是一次死亡之旅。
为了克服困难,中共中央想出了很多方法:命令前锋部队沿途插上安全路标;组织有经验的人挖野菜、尝百草;严禁丢弃伤员,尽量轻装出行,减少一切不必要的辎重;尽管如此,红军的过草地之行,仍然成为了长征途中一次最艰辛的历程。
长征过草地的艰险
茫茫草原,无法判断东西南北,只能沿着牧民留下的痕迹,踏着掩盖千年沼泽的草甸缓缓而行。不仅如此,草地的天气也是变化无常。
自从部队进入草地后,几乎每天都在下雨,雨水不仅打湿了士兵的衣衫,而且也将牧民的痕迹淹没,向导一时半会也很难辨别方向。许多红军因为偏离了正确路线,陷于沼泽中身亡。
草地天气恶劣
部队行动因为连日的阴雨一直滞留,无法前进,而粮食成为了滞留草地最致命的威胁。虽然在过草地之前,中共中央要求准备足够的干粮,但是在川西北物资匮乏,根本无法满足十万大军所需。很多部队行程未到一半,便断了粮食。
干部们纷纷杀掉坐骑,给战士食用,但杯水车薪,根本无法缓解缺粮困难。
川西北物资匮乏
最后没有办法,部队只好吃野菜、草根,更有甚者吞食皮带、树皮、鞋跟等,就连粪便中没有消化的青稞粒也有人捡食。
环境的恶劣加上高原缺氧反应,使得上万名红军战士将生命永远的留在了草地,剩下的红军战士体质迅速衰弱。许多经历过草地之行的战士,回忆起往事,依然心绪难平。
过草地战士牺牲
红4团政委杨成武回忆说:“草地,茫茫的草地,残酷无情的草地,你夺去了我们多少战友宝贵的生命,不少同志在草地的短短几天经受饥寒交迫的折磨,把全身的每一分热、每一分力气都消耗尽了。他们在死前的瞬间还非常清醒,还念念不忘革命,还希望北上抗日,迈完征途的最后一步。可是,缺氧、风雪、饥饿、寒冷却夺去了他们的生命。”
草地天气温差极大,红军战士大多数衣衫单薄,饥寒交迫。深夜,忽明忽暗的篝火和难以驱赶的寒气。有些生命已经油尽灯枯的红军战士便在此时永远的闭上了眼睛。因此,每当黑夜来临,草地上便留下了很多红军战士的英灵。
过草地时夜晚点篝火
沼泽、饥饿、寒冷,夺去了一批又一批红军战士的生命。聂荣臻在回忆录中写道:过草地那些日子,天气是风一阵雨一阵,身上是干一阵湿一阵,肚里是饱一顿饥一顿,走路是深一脚浅一脚。软沓沓、水渍渍,大部分人挺过来了,不少人却倒下去了。
就这样,熬过了一天又一天,告别了一个又一个倒下的战友,红军终于战胜千难万险,走出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
聂荣臻
包座之战的胜利打开了北上通道
红军经草地北上,出乎敌人的意料。当时在包座的国民党守军是胡宗南独立旅第二团,胡宗南接到红军占领班佑的报告后,十分震惊。
胡宗南怎么也没有想到红军会穿过茫茫草原,出现在自己的后方,顿时慌乱了阵脚,连忙下令第四十九师由松潘以北的漳腊驰援包座,并在上、下包座至阿西茸一线堵截红军。
包座战役
消灭包座之敌,开辟前进道路,是摆在右路军面前的迫切任务。红军要北上甘南,必须打下包座。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徐向前与陈昌浩派人前往包座侦察,开始部署战斗。
鉴于红一军和红三军在长征中减员太多,徐向前、陈昌浩主动向党中央建议,攻打包座的任务由红四方面军的三十军、四军来承担。毛泽东批准了这一请求。
毛泽东
包座之战是红1军、红4军会师后的第一次重大战役,红军歼灭包座地区敌军,共消灭敌军5000余人,还缴获了红军所需的物资,使北上红军得到了基本的补充。
蒋介石闻讯红军穿越草地,胜利北进之后,长声哀叹:“六载含辛茹苦,未竟全功。”
蒋介石哀叹
至此,红军右路军部队完全走出草地。包座战斗的胜利,扫清了红军北上的障碍,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通道。
长征过草地的精神力量
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下,红军战士怀着共同的革命理想,保持着严明的纪律和乐观的革命精神,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战胜了自然界的困难,终于在与死神的抗争中逃出生路。
萧华上将后来在《长征组歌》中写道:“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萧华上将
希望大家能够铭记历史,不为别的,就为了继承红军的意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