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戎是周人对天下边陲西部民族的统称
戎,是秦汉以前对西北诸民族的统称,很早就进入了中原祖先的视野。传说中尧帝曾听从舜的建议,将战败的三苗集团成员迁徙到西方去归化西戎部族。在后来的发展中,戎族以渭河上中游及其以北、以西地区为活动中心,向西、向东延伸。
由于活动地域的不同,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戎族的分支。这些人主要由羌人和少量东迁的印欧人组成。早期的活动中心位于农耕区与畜牧区的交接之地,同时兼备优良的农耕与畜牧条件。同时也具有东亚和中亚联系的有利地理位置。
芈月传里的义渠国是现在的哪里(义渠国是现在的哪里战国地图)
不如东扩的印欧人与羌人一起构成了先秦时候的戎狄
夏、商、周时期,有关戎族的记载十分稀少。但是通过地名、姓氏等信息可以得知,诸夏的祖先与戎族以通婚,以流放与战争的形式展开互动。周族先祖就率部族北迁至甘肃和陕西之间,建立豳国。这时周人的祖先面对的戎族,大约也包括义渠人的祖先。
最迟在商王武乙的时代,义渠就已经是一个有影响力的政权。战国时代的史书《竹书纪年》记载:公元前1117年,崛起中的周人在岐山下休养生息一番。周文王的父亲季历趁着两王子争夺权力,一举挥师打败义渠,生擒其君主。
商王武乙的时代已经有了义渠的早期记载
到了西周初期,经历了一系列军事征服和外交结盟之后,义渠也算是西周大分封体系的成员之一。在周成王建设了洛邑王城筑成后,大会天下诸侯及四夷。当时的义渠人还向周天子进献了一种名叫“驳”的骏马。这时西周军事实力强盛,戎狄各部落与周王保持着同盟或者臣服的关系。在为周王室提供包括军事、占卜、祭祀、交通和贸易等各种服务。
1980年出土的西周雕像周天子的胡巫
当义渠戎在西方活跃之时,后来周朝故地的继承者--秦人也来到西部地区。赢秦部族原本世代居住东方,与商关系密切,而且在一系列征战中为商王效忠。在殷商后期和西周早期,几支秦人部族陆续迁徙到了西陲之地,以流亡者和戍边者的身份在那里扎根。当时的陇西、陇南各地,世代居住着被称为羌、戎的少数民族,秦人在与这些少数民族的艰苦斗争和融合中站住脚跟,逐渐发展壮大。
在周穆王的时代,周人的军事力量还比较强大,可以维持对西戎的进攻态势。但是西周分封体制的防御对象是东方的殷商遗民,对于西方外敌的崛起是始料未及的。到了他的孙子周懿王时期,周朝的核心腹地岐山都受到了戎狄的侵袭。虽然中途有周宣王中兴这样的回光返照,但分封制已经一点点的将王室的财产势力给削弱了。而且西周末年,岐山地区遭遇了地震,地陷,旱灾等天灾,境内惨不忍睹,很多周朝贵族已经在犬戎入侵前迁徙到了关东。这进一步削弱了王土的防御能力和恢复能力。
西戎与北狄大体上以黄河为分界线
公元前771年,大洪水终于爆发。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的军队,杀死周幽王,掳走褒姒及王室珍宝并焚烧镐京。秦襄公和卫武公等贵族带兵勤王,立太子宜臼为天子为周平王。
虽然被拥立为王,但是周天子已经背负了弑君弑父的骂名。加上王土内的农业和城市损毁严重,要塞遭到废弃。前770年,平王东迁洛邑,历史上所称的春秋时期开始。
西戎的进攻终结了西周时代
西戎的攻击给了秦人以大发展的机会
杀死幽王的犬戎,却给西部其他戎族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而在诸夏的世界里,戎狄诸部族在春秋初期有过一次大规模的持续入侵活动,与南方楚国的侵略此起彼伏。这些族群先后攻破了卫国、燕国等较大的诸侯国。齐国、鲁国和郑国也受其侵扰。戎狄甚至把公主嫁给周天子,以婚事参与周王的废立活动,一度导致周襄王流亡失所。
在齐桓公和晋献公等君主的遏制和兼并下,戎狄入侵中原的势头逐步遭到遏制。中原地区的戎狄和诸夏逐渐攻守异形。但是在西部,义渠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了。当时义渠占据了泾河上游的谷地。
戎狄一度大规模进入中原北部厮杀
与此同时,因为秦人为周天子护驾有功,所以周天子将王土分给了秦人,让他们与戎狄血战。经过了5-6代国君的经营,秦人逐渐占据了大半个关中,收编了泾河和渭河流域的周朝遗民。从他们那里学习周礼和文字。
到了秦穆公的时代,秦国土地已经从西陲扩展到了岐山以东,占有了关中的大部分地区。在秦穆公统治的早期,秦人趁着东方的邻居晋国内乱,先后扶持了两人晋国君主晋惠公和晋文公。而且秦穆公唯才是举,大力提拔了百里奚,蹇叔等来自东方的人才。在收编了关中的周人遗民之后,秦人还参与了晋文公打压戎狄对王室的干扰,击败了南方楚国对于中原的侵犯。
受西戎影响早期秦人对于相马有特别的理解
此时的秦国本身就具有较强的西戎色彩。百里奚和伯乐等名臣都善于牧马,中原诸侯将人才比喻为美玉。而将千里马与人才挂钩的比喻却出自秦文化。秦国祭祀的三牲是有着殷商文化特色和游牧特色的骝马、黄牛和羝羊。这为秦人接受戎狄文化打下了基础。
当时,西戎绵诸国的大臣由余出使秦国。由余认为秦人从周人和晋人那里学习礼仪法度,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实行森严的等级制度是劳民伤财。这是自行取乱,容易造成人民劳苦。而且资源浪费,效率低下。所以他建议秦国像内亚的游牧部族学习,减小君臣之间的权力距离。缩小君主到民众的距离,举国上下如同身体一般连贯完整。
立志于建立诸夏霸业的秦穆公
于是秦穆公以女色为诱饵,离间戎王和大臣由余的关系,从而让由余为自己所用。最终击败了20余个西戎部落。其中,义渠是给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一个部族。
这一轮称霸和改革之后,秦国与中原诸侯的文化差距越来越大。《谷梁传》就一口咬定,秦国是“狄秦”。
先秦诸夏短剑与早期斯基泰文化短剑风格类同
秦人有着区别于山东六国的习俗,配带游牧风格的短剑。考古发掘中,秦国的大小贵族几乎人人佩刀北方草原风格的短剑,这与山东诸侯很不一样。这是因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秦国人是农牧并重,畜牧业发达。贵族们的食谱以食肉为主。所以和胡人贵族一样,短剑不仅是秦人的贴身武器,也是食肉的工具和身份象征。
在战车形制上,秦国战车与周人、楚人和晋人的最大区别,在于没有中国式的战车部件---车轼。考古证明,他们的战车与中亚的亚述和波斯战车,以及阿姆河宝藏中出土的黄金战车形制相同。这一影响显然来自于与秦人关系密切的西戎乃至内亚。
义渠人墓中发现的先秦戎车
出土的秦国战车在结构上与中原不同更接近内亚样式
出土的河中与亚述帝国战车形象
斯基泰黄金制品(左)与先秦豹纹黄金胸饰(右)
秦穆公之后的230多年间,秦国的东进成效不大。14位君主多数是平庸之辈,在对中原的扩张上没有值得大书特书的功绩。所以秦只能选择与晋国北部的白狄还有南方的楚国联合,两头牵制晋国。而本国主要的扩张方向基本上是西北方,长期与西戎混战。
到了战国初期,诸夏世界经过了一轮轮整合,集结成了大约20多个实体诸侯。各国的土地、人口和军事力量,已经不是那种仅有一两个城池组成的小诸侯可以比拟。
晋国分裂前已经吞并了大部分南方的北狄部族
戎狄各部落里,除了白狄的鲜虞部族之外均已遭到诸侯国的剿灭。成气候的戎狄国家,只剩下了周边地区的大荔、义渠和乌氏等国了。其中义渠是一个比较大的国家,因为有城郭,过着半农半游牧的生活而更像中原人。当时义渠的统治核心,位于今甘肃省庆阳市境内。而且义渠人敢于称王,同时代的秦君只敢称公,说明其是以一定的实力作为后盾的。
公元前461年,在秦厉公灭亡了大荔之后,还一度俘虏了义渠王。但是十四年后,义渠人大举入侵,打到了秦国都城附近的渭阳一带。虽然争夺十分激烈,但是其后的一个世纪里,一直不见有关义渠人的记录。这是因为此时秦国的注意力逐步转移到了东方。
秦人的很多军事优势就源自对西戎的学习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在生活层面革除了戎狄家族混居,喜好私斗的旧俗。而且大刀阔斧地加速了秦国社会制度的变革。但是秦人向西方获取资源和战士的思路,却是早在秦穆公称霸时代就已经打下了。戎狄的战马与尚武作风,更是为秦国在山东六国中赢得了“虎狼”的威名。
公元前331年,义渠国发生内乱,秦国趁机出兵干预内政。4年之后,秦国将被攻占的义渠土地设置为县。到公元前327年为止,义渠国在秦国的连番攻击下被迫屈服。义渠国都城遭到攻陷,成为秦的属国。义渠王虽然被保存下来,但是成为了秦国的外藩。
为斯基泰男性贵族刺青(左)陜西神木那林高兔出土金头饰(右)
虽然义渠国的都城被秦人夺去,其余大部地方还在义渠王的控制之下。不甘心称臣的义渠王加强防卫,修建城池,与秦国做长期周旋。而秦人也在紧张地进行包围义渠人的战略部署。
公元前328年,秦国军队从魏国夺走陕城,在黄河几字形的拐弯处修建上郡塞,防止义渠人东进。也防止义渠与蒙古高原上的部族相互勾结。
很多秦国人本身就带有不同比例的西戎血统
同时,秦国对吞并的义渠地区也不敢太过压榨。在确保其家族或部落不会过于壮大的原则下,允许这些人保留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技术风格。这样既能防止义渠的西戎人口,在编户齐民制度下沦为顺民。也可以利用他们的服从,索取战马和新兴的骑兵兵源。他们同样负责为秦国维持同西北边区的贸易,为秦国吸纳尽可能多的内亚技术。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秦国统治下的义渠等西戎部落,还是不同程度的出现了衰败迹象。秦人原本希望从他们身上索取的军事和技术资源,正以最快的速度退化。这就迫使秦国进一步吞并更多义渠人的地盘。到公元前272年,义渠国才最终宣告灭亡。
秦人最终用学习来的西戎军事技术吞并了义渠
义渠等西戎提供的骑兵技术在秦军的辉煌时代也留下一笔
灭国后的义渠人,一部分直接北遁。这些人经常寻找机会南下骚扰,试图夺回家园。他们最终很有可能融入了新崛起的匈奴集团当中。为了阻止北遁的义渠戎人的侵扰,秦从昭王时代开始修起了长城。
另一部分依然以部落形式,生活于陇东等地。其贵族成为了臣服于秦国的蛮族封君“戎狄君公”,并大量参与到秦灭六国的战争中。为了同化义渠国的贵族,秦人宣布这些人即使因为盗窃和群斗犯罪,只要交钱便可赎罪。秦政府还鼓励他们迎娶秦女,生下的后代族籍随母,算作“夏人”。通过这种方式,加速同化戎狄部族。
汉初的边境有很多与匈奴成分同源的义渠
汉朝建立之后,面对匈奴的军事威胁。贾谊分析北方形势,提到义渠人归附汉朝。义渠人被汉朝称为“保塞蛮夷”,是汉朝对抗匈奴的外族盟友之一。汉朝用铠甲和武器以及粮食笼络这些和匈奴人习俗相近的游牧勇士。
史书中还有一个义渠族的将帅世家,就是公孙浑邪与公孙贺父子。公孙浑邪在汉景帝时曾任陇西太守。他的名字“浑邪”也是匈奴一个部族的族号和王号,不禁让人怀疑他与匈奴人的文化或者血缘关系。他的儿子则多次和卫青一起参与对匈奴作战,虽然独立作战战绩不佳,但是依旧和名将一起积累了一些战功。此君最后因为与公主私通而死于狱中,家族被灭。
汉朝时还有义渠后裔留下记载
汉昭帝反击匈奴的战争中,还有一名张掖属国的义渠王骑士表现英勇。在激战中射杀了来犯的匈奴首领犁玗王,从而被汉朝政府册封为犁玗王。
到了东汉时代,义渠的称号不再出现在史书之中。在后来的历史里,义渠的故地出现了秦胡、卢水胡等部族,可能这个千年古国的遗民。他们以种种新的名号参与了新一轮北方混战。(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