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强烈推荐 | 老漫画解读真历史

强烈推荐 | 老漫画解读真历史

强烈推荐 | 老漫画解读真历史中学历史教学,关注历史园地

我们书中的老漫画指的是什么?

干吗要用老漫画来解读历史?别的不好吗?比如如今市面上为讲历史,创作了不少新漫画,不是更好看吗?只用一般历史文献材料不好吗?这可谓浩若烟海,内容丰富。

这些问题,且待我们一一解答。

01

老漫画指的是什么?

什么是漫画?

关于漫画,读者在过去和现在的认识是很不同的。在许多年轻人眼中,漫画就是卡通,是日本与美国为代表的充满幻想的图画故事,是超现实的。他们的理解不一定错,但事实没那么简单,卡通其实是漫画中专门的故事性连环画。可见他们熟知的是在庞大丰富的漫画品类中新兴的一个分支,是用于消遣的商业娱乐产品。

讽刺漫画事件_历史讽刺漫画_中国历史讽刺漫画

年轻人眼中,卡通就是漫画!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漫画”的解释是:

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

其实漫画在中国的历史并不长,曾在日本留学的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二集·漫谈“漫画”》中如此介绍:“漫画是Karikatur的译名……这一种画,在中国过去的绘画里很少见。”这种说法中包含着中国知道西方漫画的来源,本身没什么错。但追根溯源,显然还没有到尽头。

有研究这一方面问题的爱好者归纳出这样一张路线图表,颇有些意思:

历史讽刺漫画_中国历史讽刺漫画_讽刺漫画事件

历史上的漫画有特定的时代语境

由此可见,东方古代的“漫画”一词,是因合适而被借用的,本区域本身并无这样的绘画分类。而根据波罕·林奇的《西方漫画史》,上述图表中“漫画”一词最初的源头是意大利语“caricatura”,意为“夸张”,17世纪下半叶在意大利悄然出现。他介绍,有一本古老的法文词典写道:“漫画就是指画中进行夸张”,当时的画作只要不受绘画规则约束和教条束缚,跟着感觉将明显的特征画出来,适度夸张或基本保持原貌,就是“漫画”。

现在,漫画作为独特的艺术门类深受喜爱,人们把漫画称为没有国界的世界语,漫画还被西方艺术评论家们誉为“第九艺术”,与绘画、雕刻、建筑、音乐、诗歌(文学)、舞蹈、戏剧、电影并列。

什么是老漫画?

我们关注的老漫画强调了一个“老”字,就是那些已经存在于过去的历史长河中,曾在它诞生的年代以自身视角描绘和漫说当时历史群像和事物的漫画。老漫画主要为时政漫画,但又不局限于时政漫画。

在我们编著的《老漫画中的世界史壹·六国崛起》中,有许多展现近代历史事件的早期漫画作品,也有不少版画作品。

02

为什么选老漫画?

为什么不创作新漫画

来叙说历史?

因为我们与这样做的作家意图不同。

他们这样做,是希望用自己的历史解释将历史变得简明、轻松,是以漫画为表达自己观点的手段和工具,这跟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历史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适用于传达自己的观点。但这样的漫画不是历史本身,也没有什么史料价值。其优点是通俗、有趣。这一类的作品最近数十年很多。

我们则是将历史上的老漫画作为分析历史的材料,通过解读分析历史上留存的图像资料,遵循“论从史出”的原则整理逻辑构建历史叙事,构成观照历史的独特视角。而老漫画本身就是存在于那个时代的历史。

历史讽刺漫画_中国历史讽刺漫画_讽刺漫画事件

新漫画作家用自己的历史解释

将历史变得简明、轻松

中国历史讽刺漫画_讽刺漫画事件_历史讽刺漫画

将老漫画作为分析历史的材料,

解读史上留存的图像,以独特视角观照历史

为什么选择漫画

而不是其他文献材料?

文献本应多元

漫画也是文献,不同的文献有不同的功用。

目前被运用最多的是以文字为载体的各种文献。这样的材料包罗万象、特别丰富,自然是好的。

读图时代,文献面目生动

随着近年来“读图”风尚的兴起,传统的以文字为载体的文献价值依旧,但相较图像而言,难免失之抽象,不够直观。图像材料具有能够创设直观、生动历史情景的特点,而文字材料较难达到这种效果。

相对其他图像,漫画有系统、犀利的优势

在图像材料中,油画由于创作者的服务对象,往往更多反映的是社会上层的历史,而且丰富度略逊,尤其到20世纪受艺术风尚影响更趋零散、抽象;邮票图像则服务于国家,代表的是官方对某段历史的认识视角。它们各有其价值。

漫画则比较特别。首先,若仅限于近现代历史,它的涵盖面更广泛,资源也更丰富。其次,随着现代社会媒体传播的发展,它往往出现于报纸、期刊、宣传品等材料中,通常能体现当时社会的舆情,与当时大量的文献有极密切之联系,史料价值也特别高。最后,漫画往往是一个时代出于讽刺或歌颂的目的创作而成,有更鲜明的时代意图和特征,而且漫画创作者往往有更明确的社会思考与相对敏锐的时代观察,因此也更贴近历史现实,用以解说历史,价值独特。

03

解读老漫画

下面,我们利用《老漫画中的中国史》来举例解读。

本书封面上有一幅漫画《中国官兵扯下亚罗号上的英国国旗》,就很有意思。漫画中,左侧被清兵阻止的英国水手和官员或义愤填膺或脸色阴沉,显然是对此事极为不满而又无可奈何。这幅漫画反映的是亚罗号事件。众所周知,英国人以此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历史讽刺漫画_历史讽刺漫画_讽刺漫画事件

[英]威廉·希舍姆·欧沃尼,绘于1860年

但是拿此图观照历史真实,就出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差异。第一,船上的水手都是中国人,不是外国人,漫画画错了;第二,该船无权悬挂英国国旗,而且也已多日没有悬挂国旗。所以漫画表达的“辱旗”事件是严重缺乏证据的,很不靠谱。那么为什么会有这幅漫画呢?

这幅画是谁画的?何时画的?画的目的是什么?

这是一位英国随军画师画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时的年代,画作并非作于当年,更谈不上现场。其创作意图显然是英国视角下,以突显自身寻找发动侵略战争的所谓“合理性”。对了解亚罗号事件真相没什么帮助,但对观照了解当时发动战争的英国立场与观念,和了解英国人眼中的当时中国人形象,却有价值。侵略军随军画师留下的清朝中国形象并不少,甚至能从中看出他们眼中中国形象的演变。

中国历史讽刺漫画_历史讽刺漫画_讽刺漫画事件

[英]詹姆斯·吉尔雷(James Gillray),绘于1792年

其实,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较早出现于漫画中,还要追溯到乾隆末年。《老漫画中的中国史》中,第一幅漫画是马嘎尔尼访华时的场景。画中的马嘎尔尼单膝下跪递交国书,随从带来众多礼物,毕恭毕敬,以及乾隆皇帝不屑一顾的神情。我们注意到,作者吉尔雷并未来华,是听口述完成此作。所以,他眼中的中国皇帝重臣全凭自己想象的印象。他们以为中国富有,故而中国君臣丰满肥硕;其表情呆板木讷如泥偶般可能体现了他们对中国人刻板的认识;还如印第安酋长般叼着长烟斗。由此可以想见,当时西方对中国的大致看法和认识。

历史讽刺漫画_中国历史讽刺漫画_讽刺漫画事件

但到19世纪末,法国《小日报》上的漫画《在中国:国王和……皇帝们的蛋糕》中,中国的形象则变得苍老、消瘦也矮小了许多,而列强们则完全无视中国,只关注彼此的反应。漫画发表于1898年,正处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西方人眼中中国形象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呢?很值得探讨。

西方人通过报章、明信片或者其他宣传品中的漫画主观描绘着中国,这些漫画折射出西方随侵略加深而出现的思想变化。中国人也随着西学东渐而开始创作漫画,这些漫画反映出中国社会对西方侵略的看法。

历史讽刺漫画_讽刺漫画事件_中国历史讽刺漫画

《时局全图》,1898年,谢瓒泰

如大家所熟知的反映瓜分狂潮的《时局图》。最初是上图中的样子,作画者谢瓒泰本就长期生活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在这幅构思巧妙的作品中,代表英国的是英国斗牛犬。谢瓒泰是兴中会成员,在作画的1898年,他更想表达瓜分对中华民族存亡的威胁,并希望唤醒沉睡中的国人。他生活在香港,对列强的殖民统治感受深切,这幅《时局图》中在澳门还画有极难辨认的葡萄牙虾。

讽刺漫画事件_中国历史讽刺漫画_历史讽刺漫画

《时局图》,1900年后

但几年后出现的我们最熟悉的那幅《时局图》,变化可是不小。此画现藏于美国国立档案馆,作者无从查找,但根据漫画所附题词均为广东方言,能推测出作者应当是广东人。画的底部多出一排万国旗和其他各有所指的动物;英国犬变得状若猛虎,威猛了很多。列强们身上有了国旗,除了两边的犀利题词外,更特别的是反映在列强环伺下清朝官绅闭塞和纸醉金迷的组图。时人对清廷的失望被浓墨重彩地表现出来。尾巴与德国香肠的纠缠暗示着德国与英国在山东的争夺。此图颇合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背景下,国人对时局的认识发展。20世纪初英德争夺世界霸权矛盾在中国同样也隐约可见。

历史讽刺漫画_讽刺漫画事件_中国历史讽刺漫画

《瓜分中国图》,1903年

1903年,蔡元培等人主办的《俄事警闻》在上海创刊,创刊号上出现了一幅《时局图》,当时改名为《瓜分中国图》,相较原来的版本简洁了许多。有意识的简明化可能是为了让更广大以及更多阶层的民众能够看个明白,20世纪初,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境遇,是任人宰割,还是浴火重生?面对此情此景,国人该想想法子了!

这一系列漫画放在一起,让读者见识,肯定颇有启发。

民国时期的漫画,线条更趋简洁,图像更为夸张,漫画特征也更为明显。这是因为读者的市井平民色彩日趋鲜明,更多考虑到时政漫画的创作周期缩短和眼球吸引的效果。这一时期的漫画创作讲求使讽刺目标丑态毕露的脸谱特征,以及文字与事物描绘的指向直白简明。

历史讽刺漫画_讽刺漫画事件_中国历史讽刺漫画

1915年《新闻报》上漫画家马星驰的漫画,也就是上面这两幅画,就很典型。《请愿之今昔观》以对比的手法,表现昔日的清朝黄龙旗下,士农工商跪求立宪,到今时民国五色旗下,官绅请愿恢复君主制。表达要素突出鲜明,用笔简洁,充分体现出当时舆论存在的讽刺性和批评性。《国庆之回顾》抓住1915年10月10日的时间节点,拿民国国旗从树立到摇撼,再到被收起来的命运变化,直抒反对的胸臆,映射出当时真实存在的民心舆情。我们从中不难理解,此后的护国运动推翻复辟帝制其实是有社会民意基础的。

讽刺漫画事件_中国历史讽刺漫画_历史讽刺漫画

《“良民”雕像》,是丁聪先生在1946年为上海《周报》第25期《昆明血案实录》创作的封面漫画。这幅漫画也和当时的多数漫画一样,没有复杂的描绘。但是眼睛前要戴上漆黑的墨镜,耳朵塞满钞票,嘴要上锁,报刊有许多删改痕迹。甚至连大脑里的脑浆也有“检查讫”的官章。国统区管控舆论,控制民众自由的特征被简单的几件标志物完全表现出来。这幅漫画表达了作者和相关报刊对国民党制造“昆明血案”动机的批评态度与看法。

这样的漫画还有很多,无法一一罗列。但是大家能从中感受到的未必是轻松,而是幽默历史情感中蕴含的沉重、凝重与厚重,这是一种能够激发人思考的“诗情画意”。以此来勾连历史,传达身处那个时代历史情景下的同理心,尝试获取感同身受的一些体验。

这些漫画材料给历史的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了信息丰富且生动直观的资源,使历史呈现出更多层次的面相,在教学中也特别好用。专为漫画设计的问题,对自主学习者而言,若从知识层面看,简单易答,因而愿意做;若从能力素养的培养而言,它们又提醒学生注意时空观念、锻炼从图像与文献提取有效信息、关注作者的立场、动机视角而非照本宣科,有培养历史思想方法的深远考虑。

04

编著那些事儿

这套书的优点

拥抱真实 每张漫画都是历史产物

并非美术 每张漫画皆有历史故事

拒绝戏说 每张漫画经历严谨考辨

上一篇: 统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作业设计.pdf
下一篇: 这些用讽刺逗你一笑的政治漫画,你看得懂吗?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