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柴荣不死赵匡胤敢反吗(如果柴荣不死赵匡胤敢反吗)

柴荣不死赵匡胤敢反吗(如果柴荣不死赵匡胤敢反吗)

柴荣不死赵匡胤敢反吗(如果柴荣不死赵匡胤敢反吗)单论这一件事,从忠诚度上讲,赵匡胤的德行确实有失。但对历史人物的分析,不能片面地进行定论——他是个好人或坏人,他是位君子还是小人。柴荣不死赵匡胤敢反吗(如果柴荣不死赵匡胤敢反吗)对历史人物的分析,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里综合进行。赵匡胤作为统一王朝宋朝的开国君王,不仅

单论这一件事,从忠诚度上讲,赵匡胤的德行确实有失。

但对历史人物的分析,不能片面地进行定论——他是个好人或坏人,他是位君子还是小人。

柴荣不死赵匡胤敢反吗(如果柴荣不死赵匡胤敢反吗)

柴荣不死赵匡胤敢反吗(如果柴荣不死赵匡胤敢反吗)

对历史人物的分析,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里综合进行。

赵匡胤作为统一王朝宋朝的开国君王,不仅要看他如何取得了皇位,还要分析他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取得了皇位;更要重点分析,取得了这个无上的权力后,他是怎么做的?

一、赵匡胤夺位的历史背景

熟悉五代十国这段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唐朝分裂后,黄河流域这片区域的统治权在五个政权之间更替,它们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就是所谓的“五代”;而同时,黄河流域之外的其他区域,也被不同的政权所统治,形成了包括北方的北汉在内的“十国”。

五代时期,各个割据势力都专注于内部势力的争夺,国家没有稳定的根基,导致了政权的频繁更替。

五个政权中,存在时间最长的也只有16年,最短的仅有3年战争、兵变、弑君、篡位、武将执政、黄袍加身,在当时都不是个例。

国家不稳定,没有长久的根基,又何谈对人臣的忠诚!

如果说赵匡胤利用手段篡夺了后周的皇位,对于提拔和器重他的柴荣来讲,这是不义之举。但就五代混乱的局势和后周薄弱的宫廷力量而言,若不是赵匡胤兵变夺位,也会有其他有野心的人来图谋。

赵匡胤虽然靠不光彩的手段谋取了后周的政权,但他之后靠他几乎完美的厚德和施政,稳定住了政权,统一了南方各国,建立了统一的集权国家,为宋朝国柞绵延300多年奠定了基石。从这个意义上讲,赵匡胤是对历史有贡献的人。

二、赵匡胤不是坏人,并且是个道德感很强的人

1、宽厚之心,保全柴氏子孙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后回师进入开封皇宫时,见宫娥抱着一个婴儿,就问是谁的孩子,回答说是周世宗的儿子。当时,大臣范质、赵普、潘美都在一旁,赵匡胤问他们怎么处理。

赵普等回答说:“应该除去,以免后患。”

惟有潘美不言,赵匡胤问他为何闭口不言。

潘美说:“臣与陛下曾都是周世宗的臣子,劝说陛下杀掉这个孩子,则辜负了周世宗,劝说陛下不杀,陛下必定对我生疑。”

赵匡胤如有所悟,说:“我接人之位,再要杀人之子,我不忍心。”就把这婴儿送给潘美抚养,以后也没再问起过此事,潘美也一直没有向赵匡胤提起这婴儿。这婴儿成人后,取名潘惟吉,官至刺史。

而赵匡胤也给赵氏嗣位之君定下了家法,其中之一就是“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王夫之评“太祖勒石,锁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读。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孙;二、不杀士大夫;三、不加农田之赋。呜呼!若此三者,不谓之盛德也不能。”

赵匡胤在对待后周将领、降国的君主也表现了他的宽厚之心。

最初对南唐的收复,宋朝希望采取兼并的方式以减少战争的损耗。南唐后主李煜面对宋朝的强势危险,一再接受屈辱的条件,但背后仍在积极的防御,以图保住基业。但终在一年零三个月的抵抗后,无奈投降,被俘至宋朝都城,赵匡胤授他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

后蜀亡国后,孟昶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中书令、秦国公。

荒虐无道的南汉末帝刘鋹也受到赵匡胤的礼待,被任命为右千牛卫大将军,封恩赦侯(灭南唐后改封彭城郡公)。

王夫之亦感叹道:“仁有不可施,义有不可袭,必如宋祖之优处降王,而后可曰忠厚。”

虽然为了政治的需要,赵匡胤剥夺了开国功臣石守信等一众大将的权力,但他情义兼顾,使用了最为温和的手段。

赵匡胤劝说高级将领们放弃他们现在的兵权,并许诺了几个条件,一是保持他们尊贵的社会地位,皇室会与他们联姻;二是给予他们优厚的物质条件和财富。

在所有这些有功的将领都称病让出了手中显赫的权力后,赵匡胤果然兑现了他的承诺。

2、慈孝之心,成就“兄终弟及”

960年赵匡胤称帝后,尊其母亲杜氏为皇太后。大臣们都向杜氏表示恭贺。杜氏却郁郁寡欢。当赵匡胤得知母亲是忧虑皇位能否长久时,就一再拜跪母亲“我一定听从您的教导。”

961年,杜氏患病,宋太祖服侍母亲用药进食不离左右。因此,特下诏赦免囚犯为其母祈福。

杜太后病情加重时,不放心身后事,特问宋太祖:“你知道你得到天下的原因吗?”

宋太祖悲泣不能回答。

杜氏再次追问,宋太祖说:“我之所以能得天下,完全是父母积德的缘故!”

杜氏说:“不对,只是由于后周世宗柴荣让小孩子主宰天下之故!如果周氏有年长德高的皇帝,天下难道会成为你的吗?你去世后应把皇位传给你的弟弟。天下太大,头绪太多。如能立长者为君,真是国家的福气!”

宋太祖叩头悲泣说:”我不敢不听你的教导。”

赵匡胤在位17年不立太子,又重用弟弟赵匡义,把他提拔到开封府尹这个关键的位置上,可见杜太后的训诫,对他的影响力有多大。

赵匡胤不仅顺从母亲,还对弟弟爱护有加。甚至于宽容弟弟到不容任何人说他的不是。

史书记载,开宝初年,曾有一位殿前都虞候向太祖上奏“晋王天日姿表(帝王的姿貌仪表),恐物情附之。为京尹,多肆意,不戢(收敛、约束)吏仆,纵法以结豪俊,陛下当图之。”

如此恳切之言,太祖不仅没有听取,反而认为此人是离间他们兄弟,“亟令诛之。”

在太祖的宽容仁善之下,他的弟弟却做了许多不守本分的事情,为他之后的登上皇位做了诸多铺垫。

赵匡义私自结交太祖身边的近臣。正史记载,赵匡义还是晋王时,欣赏田重进的忠勇,就让手下人给田重进送去了美酒。

既然有第一人,就会有第二人。当然田重进不接受他的拉拢,称“为我谢晋王,我知有天子尔。”

但不是人人都如同田重进如此这般忠勇、谨慎,接受晋王恩礼的肯定大有人在,比如王继恩。

976年,宋太祖驾崩,宋皇后命令王继恩速召皇子赵德芳入官,料理后事。可是,王继恩径自去南府,宣召皇弟赵光义,继而促使赵光义登基。

赵匡胤不是糊涂君王,他对于晋王的所做作为,肯定不是一无所知的。但他容忍了弟弟的行为。这种包容之心,确实难得。

反观赵光义登基后的作为,因为猜忌而刻薄地对待太祖的儿子;对太祖的宋皇后更是贬损其丧礼,使百官不得成服。

同为至亲兄弟,人品高下立现。

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他们需要的无非是一个安宁、稳定的生活环境,而赵匡胤执政所实施的策略深得民心。特别是他颁布的“三条传世戒律”,也成为300多年宋朝百姓、士大夫休养生息最好的举措。

道德感高的人,都有极强的自律。

赵匡胤一向简朴,连内廷的帐幕都没有花纹装饰,赵匡义忍不住提醒他。赵匡胤严肃地指正他“你忘了我们在洛阳夹马营的日子了吗?”

征服后蜀后,侍卫将后蜀后主孟昶宫中的珍稀物品敬献给赵匡胤,其中有一件用七宝装饰的便溺器,赵匡胤连忙命令手下将此物毁碎,并感叹道“人要奢侈到这个地步,想不亡国都不可能呀!”

确实,被赵匡胤征讨的南汉末帝刘鋹,与孟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中可知,赵匡胤“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几乎是战无不胜的了。

参考资料:

《宋史》

《宋论》

《理说宋朝》朱晔著

上一篇: 谢仲达(武林外传谢仲达)
下一篇: 武夷山是哪个省的城市(武夷山是哪个省的城市武夷山茶叶)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