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时期的众多军阀中,若论战斗力和残忍性,恐怕没有哪一派军阀能比得过马家军,这支军阀长期驰骋于西北地区,并对我国近代西北的安定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马廷贤(马廷贤屠礼县)
在马家军中,数宁马和青马的势力最为雄厚,青马,指的就是曾割据于青海的马家军分支马步芳集团,宁马,指的是宁夏马鸿逵集团,这两派军阀,都是马家军后期形成的分支,对近代西北格局影响颇大。
其实,除了马步芳和马鸿逵,马家军早期还有一个甘马集团,它的创始人兼领导者是马安良,那么,马安良为何没有像马步芳那样长期割据一方呢?它又是怎样走向没落的呢?
说到甘马集团,就不得不提马安良的父亲马占鳌,因为马家军,就是在他的领导下而组建起来的。
同治、光绪年间,我国的西北地区出现了回民起义,当时,整个甘东、宁夏和青海都有义军起义,他们在西北攻城掠地,专门与官府作对,而马占鳌、马安良父子,就是这些义军中的一支。
和其他义军不同,马占鳌起兵,是带有投机意识的,他虽然也与官府对抗,但在出兵问题上,却往往是出兵不出力,所以在回民起义最初几年,马占鳌就凭着投机的方式,逐渐坐稳了西北义军首领的位置。
1864年,太平天国覆灭,清政府调转枪口,开始专门对付甘宁回民起义,在这一阶段,清朝以左宗棠为陕甘总督,节制各军,开往甘肃。
面对着左宗棠的数万大军,马占鳌、马千龄和马安良等人并没有坐以待毙,他们先是在新路坡一役中设伏全歼湘军前锋傅先宗部,然后又派出信使乞降湘军。
左宗棠在定西大营中,得到了新路坡大败的消息,正当他焦虑之时,突然接到了马占鳌乞降的书信,于是,在欣喜之余,他全部接受了马占鳌的投降,并将马部改编为三旗马队。
马占鳌之所以携战胜余威投降清军,一是摄于清军的实力,二则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军队。在马占鳌看来,马家军虽然暂时取得了胜利,但要面对左宗棠的数万后续大军,他根本没有取胜的希望,所以在取得小胜之后,马占鳌则主动归顺清军,力图通过这种方式保住自己的爵位。
不得不说,马占鳌在关键时刻还是很有眼光的,在当时的那种环境下,马家军要想存活,除了降清别无他法。
马占鳌降清后,通过一系列平叛战争血洗义军,他残酷地镇压了昔日与自己一同起义的义军首领马彦龙等人,并将他们的部队编入己部。甘宁回民起义后,清廷论功行赏,马占鳌获总兵头衔,赐号“勒尔津巴图鲁”。
自此,马家军阀遂正式形成。
马家军阀在马占鳌手里正式形成,但到了第二代马安良时,因为连续出现了河湟事变和庚子抗倭,马家军却出现了分裂的迹象。
马安良生于1855年,河州临夏莫泥沟人。
马占鳌在世时,他的两位谋师马千龄、马海晏皆为平叛立下过大功,所以镇压甘宁回民起义后,他们二人则分别晋升为标统,坐领一方。
马千龄,即是宁马马鸿逵的祖辈,而马海晏,即是青马马步芳的祖辈。
马安良继任马家军首领后,1895年,甘肃爆发了震惊全国的河湟事变,为了镇压回民义军,清政府调原驻于南疆的董福祥军进入甘肃,在这种情况下,马安良、马福禄(马千龄之子)和马海晏等人则分别加入了董福祥的军队。
在对待回民义军的事情上,马安良和他的父亲马占鳌用了同一种手段,他不顾甘、青、宁人民的反对,在河州、西宁等地大肆屠杀回民义军,并向清政府谎报战功。由于这次“平叛”有功,董福祥加授“太子少保”衔,马安良授花翎副将副总兵衔,马福禄也因功编入董福祥军,随后又随从董福祥进入京师。
马安良看似在河湟平叛中升官了,但因为董福祥军的到来,马家军另外两支分系马海晏、马福禄部却加入了董军,自此便脱离了他的控制。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马福禄、马海晏随从董福祥军与倭寇激战于京师,在正阳门战斗中,马福禄英勇殉国,其四弟马福祥兼领其众。
马福禄阵亡后,马家军剩余军官马福祥、马麒、马海晏护送慈禧太后西出紫荆关,马安良也从甘肃赴陕掩护光绪帝渡河。因为护驾有功,庚子抗倭后,马安良晋升为镇南军统带,继续驻防河州;马麒(马海晏之子)升为花翎衔循化营参将,驻防西宁;马福祥则由阿尔泰护军使晋升为宁夏镇总兵。
马家军阀从马占鳌最初起兵,到归顺清政府,再到河湟平叛、庚子抗倭,最终分裂成为了甘、青、宁三大派系,其中,马安良一脉是马占鳌的直系亲属,是马家军阀出身最正的首脑,那么,为何后期甘马会走向没落的?
甘马集团之所以会走向没落,与马安良后期实行的军事政策和所处环境有关。
1909年,清政府调任升允出任陕甘总督,升允一到甘肃,就将原甘肃军队改编为马步四标,其中,马安良任马队第1标标统,驻防河州,张定邦为步兵1标标统,驻防武威,马福祥为步兵第2标标统,驻防固原,步兵第3标标统是周务学。
升允扩充甘肃巡防军,看似是为了增强甘肃的地方军事实力,实则是为了打压马家军,特别是第2标标统张定邦、张广建,后期更成为了马安良等人的大患。
1911年10月22日,陕西爆发了革命党起义,陕西革命党人张凤翙、张钫等人组建中华民国秦军政分府大都督,并与清政府分庭抗礼。
消息传到兰州,时任清朝陕甘总督的长庚大为惊异,为了摧毁革命政权,长庚、升允急调甘肃驻防军队进攻陕西。11月20日,马家军马麒所部进入宁夏,他摧毁了建立的宁夏革命政权,并捕杀宁夏革命党人唐纪方、刘大福等人。
与此同时,马安良也加入了攻陕部队,并与陕西义军激战于乾州。不过,和马麒不同的是,马安良率领的甘马军队却遭到了守城义军张云山部的顽强抵抗,战斗一直持续次年3月,马安良也毫无进展。
面对着甘马军队的失利,马安良十分恼羞,但其也没有法子,只能持续围攻。1912年3月,甘肃革命党人黄钺在秦州发动起义,马家军后路被切断,不得已,他只得从前线返回甘肃,并接受了共和旗帜。
马安良回甘后,甘肃革命党人驱逐升允、长庚等人,甘马集团与宁马、青马遂共同拥护赵惟熙为民国甘肃第一任都督。
赵惟熙出任甘肃都督时,与黄钺组建的秦州军政府发生矛盾,马安良、马福祥作为地方首脑,先后进行调停,不过,由于袁世凯不满足于赵惟熙出任都督,后期张广建遂继任为甘肃都督。
赵惟熙任期内,作为马家军阀首脑的马安良与甘肃议长、立宪派人士李镜清矛盾加大,由于李镜清坚持向北洋政府上诉马麒屠杀宁夏革命党人的罪行,马安良遂假借马麒之手杀害李镜清,并掌握了甘州的实权。
1913年,甘肃都督张广建任命为马安良为甘州提督,马安良遂重新回到河州任职。
马安良先是支持升允镇压陕西、宁夏革命军,接着又投靠北洋军阀,策划杀害甘肃立宪派人士李镜清。他所领导的甘马集团虽有实力,但因为在诸次事件中屡次违背民意,所以,不久后,甘马集团也逐渐走向了没落。
辛亥革命后,作为甘肃最有实力的军阀,马安良与甘肃都督张广建之间矛盾不断扩大,张广建摄于马安良的军威,屡屡在经费上克扣甘马军的军饷,惹得马安良十分不满。
1915年,宗社党人吕光在升允的支持下妄想恢复清朝旧制,张广建调集西宁马麒平叛,可马安良却在背后不断掣肘,甚至暗中支持宗社党,因为其一意孤行的做法,马安良后续也遭到了马家军其他两位首领马福祥和马麟的抵制。
1917年,青海循化扁都沟尕楞卑塘藏民因马安良、马廷勷父子强令征税发动起义,马安良在未得到张广建的允许下,采用了坚决的军事镇压,此举,也在甘肃、青海两省引起了一片喧哗,马安良被迫引咎辞职。
1920年,马安良在河州发动倒张运动,因为疾病恶化,同年,他在河州病亡,时年65岁。
马安良去世后,他的河州余部由其子马廷勷、马廷贤统率,不过,此二子都是不成器的庸才,1928年,在冯玉祥西北军的强力打压下,马廷勷、马廷贤相继败北,战后,甘马集团余部分别被马步芳(马麒之子)、刘郁芬吞并,甘马集团遂彻底消亡。
甘马集团之所以没有像马步芳青马那样长期割据,有这么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者,甘马集团处在青宁二马等诸派军阀之间,没有可以依靠的后方基础。
甘马集团虽然起于河州,但该地属于四战之地,长期处在各军阀的交战点上,很难形成完整的后方补给基础。由于缺乏足够的兵源,再加上屡遭兵乱,马家军后期,甘马集团逐渐走向消亡,直至被青、宁两派军阀兼并。
二者,甘马集团首脑马安良、马廷勷父子长期作恶多端,在临夏、兰州等地丧失民心。
马安良主政河州时,大肆推行民族压迫政策,他所驭下的军队,多次屠杀各族人民,并给西北民众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因为在西北丧失民心,后期,甘马集团逐渐被马鸿逵、马步青等部所吞并。
第三,甘马集团内部派系林立,没有像青马、宁马那样“一致对外”
甘马集团内部除了马安良一派外,还分有马国良、马廷贤、马占奎等分支,在长期的争斗中,各派不断内耗,最终被西北军刘郁芬所瓦解。
第四、马安良反复无常,为私利屠杀革命党人,在甘肃丧失军政人心
马安良在辛亥革命前后,支持马麒、马麟兄弟杀害革命党人李镜清,事后,又逼迫赵惟熙辞职,与张广建争权,甚至不惜暗中资助宗社党反民。这种做法,已经使得甘肃民主派心灰意冷,他的政治资本也是一落千丈。
甘马集团虽然没有像马麒、马步芳那样长期割据,但这派军阀也产生了一些重要将领,下面这几位就是当时的主要代表。
马国仁。马国仁,字相臣,甘肃广河县人,东乡族,曾担任过甘军简练军后旗马队管带、西军左营管带、西军指挥等职。马国仁是马安良、马廷勷父子的亲信,他青年投军,参加过廊坊抗击八国联军战斗和入陕镇压义军战斗。1914年,马国仁驻防天水,同年,白朗起义军进入甘肃,马国仁在天水城外王家磨中弹身亡,时年39岁。
马丕烈。马丕烈,又名马朝伟,马占鳌堂弟马占奎第五子,甘肃临夏漠泥沟人,曾担任过西军左营代理营长、国民军第七方面军骑兵营长、青海暂编第9师军马处处长、82军少将副官和青海省财政厅厅长等职。马丕烈是甘马军中的开明人士,在1940年到1947年七年间,他长期在青海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担任教官,并为青海培养了大批的人才,新中国成立后,马丕烈随从王震上将一同到青海劝降当地开明派人士,后期,其又先后担任新中国甘肃省农林厅副厅长、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并为甘肃、青海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98年,马丕烈在兰州去世,享年89岁。
马廷斌。马廷斌,字全钦,马安良之弟马国良长子,1901年出生,曾任国民军暂编27师团长、马家军骑兵第2旅旅长和国民党第8战区高级参谋等职。马廷斌早年曾在西军中任职,曹锟当北洋总统的时候,他进入北京,并担任了曹锟的侍从室武官,1933年,西北发生“三马拒孙”战斗,马廷斌在马步芳的推荐下,率部击退孙殿英。马廷斌军政才能突出,可因为马家军内部派系林立,他终究没能得到重用,1933年,马廷斌回家长期主持教育工作,后来,临夏获得解放,马廷斌投诚我军,并担任了西北军政委员会高级参谋。新中国成立后,马廷斌历任西北行政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政协委员等职。1981年,因病情恶化,马廷斌在兰州病逝,享年81岁。
马占奎。马占奎,马占鳌堂弟,1858年出生,参加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和入陕镇压义军战斗,历任循化奇台堡守备、西军精锐营统领、甘肃督标中军副将等职。马占奎臂力过人,他自幼习武,在马家军一众将领中,威望极高。光绪年间,马占奎随董福祥入京师,参与守卫北京,后来,民国建立,他又长期在兰州任职,并奉命协助侄子马安良统领西军。因为对西军屠杀百姓的做法不满,后期,马占奎辞去军职,专往麦加朝觐,潜心学习经学。1940年,马占奎在临夏去世,终年82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