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三微一端”助力 网络主旋律步入“合唱共鸣”

“三微一端”助力 网络主旋律步入“合唱共鸣”

“三微一端”助力 网络主旋律步入“合唱共鸣”119.90多地群众吐槽奇葩证明100.57专车软件治理94.5610养老金并轨改革话题79

119.90

多地群众吐槽奇葩证明

100.57

专车软件治理

94.56

10

养老金并轨改革话题

79.92

(注:热度值由新闻量、博客博文数、论坛帖文数、微博量、微信量加权计算所得)

社会领域,上海外滩踩踏、天津港爆炸和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为代表的几起安全事故引发普遍反思,公共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受到强调。“全面二孩”从最初的普遍呼求到政策出台后的“养不起”,政策如何衔接、是否会改变中国人口结构成为舆论关切。“我妈是我妈”等奇葩证明联合登上社会热点前十名,《穹顶之下》、专车软件治理等话题的热议,均反映出民众对政府简政放权、解决切身利益问题的进一步期待。

(注:热度值由新闻量、博客博文数、论坛帖文数、微博量、微信量加权计算所得)

国际议题热度提升成为本年度一大突出特征。巴黎恐袭和《查理周刊》两大事件在国内反响剧烈,很大程度上与民众对国内安全形势尤其恐怖主义威胁的关注相关。叙利亚3岁小难民伏尸土耳其海滩的照片传遍社交网络,成为难民危机爆发以来“最揪心画面”,人文关怀和深度反思成为主流舆情。经历长期预热的美联储加息和TPP谈判是另一国际性舆情热点,相关讨论主要围绕对中国可能产生的冲击及应对展开。此外,NASA发现“另一地球”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也在热度排行前十名,体现了网民对科技、生态等话题的多元化关注。

5.传媒领域

排行

事件

热度

互联网+行动计划

296.88

网络宽带“提速降费”系列话题

185.23

2015苹果公司新品发布会

119.78

2015世界互联网大会

119.74

第八届中美互联网论坛

117.01

国信办等四部门启动“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

112.29

新闻客户端进入“战国时代”

98.65

优衣库不雅视频

87.46

阿里巴巴进军传媒业

86.49

10

国家网信办发布《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

80.07

11

网媒记者转正

42.68

12

微信春晚抢红包

41.22

13

微信、微博造谣最高获刑七年

31.14

(注:热度值由新闻量、博客博文数、论坛帖文数、微博量、微信量加权计算所得)

传媒领域,以“互联网+”和网络“提速降费”为代表的高层举措为互联网发展注入新动力,以世界互联网大会和中美互联网论坛为代表的多边、双边对话推动中国与世界互联网互通互联、共享共治。行业内部,新闻客户端兴起如雨后春笋,加之阿里巴巴等商业巨头加速布局传媒业,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发展的趋势和前景吸引大量讨论。苹果公司新品发布会、优衣库不雅视频事件等个体事件也一度引爆网络。

◆舆情特点分析

1.民间舆论场主动唱响网络正能量

首先,官方话语得到民间舆论场更多正面回应。以抗战纪念活动和大阅兵为代表,国家举措带动全社会爱国热情集中迸发。娱乐明星、网络大V和普通网民成为主流媒体之外网络正能量传播的“第二力量”。9.3阅兵当天,4675万网友在微博上为祖国点赞2.159亿次,微博大V@千钧客发起的话题#指尖护卫大阅兵#阅读量达2亿。何炅、李冰冰等超过130位明星参与的#我向老兵敬个礼#活动阅读量破6.6亿。普通网友@周顾北的周的微博“#9.3胜利日大阅兵#这盛世,如你所愿”3天转发102.3万,点赞47.5万,累计互动量154万。

其次,草根舆论主流价值传播自觉性提升。“总书记热”引发多场域同频共振,“复兴之路”工作室推出的“跟着习大大走”系列网络视频备受热捧,“学习大国”、“学习小组”等解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重要活动的微信公众号成为网上“明星”,网民积极评价总书记内政外交活动,“亲民情怀”、“语言魅力”、“智慧担当”被认为是“魅力指数”的三大表征。又如,今年3月,中央也门撤侨,网民纷纷主动释放正能量为祖国点赞,并再次亲切地称解放军战士为“最可爱的人”。

再次,多场域互动增加、共鸣增多、诉求趋同。“全面二孩”政策在“千呼万唤”中最终落定。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后,社会上下反响良好,舆论满意度迅速提升。

2.深化改革和反腐整风舆情焦点“下沉”

2015年,全面深化改革按下“快进键”,进入“关键年”,多个领域改革方案出炉。反腐倡廉和党的建设保持不放松,“建章立制”成果渐显。较之去年,舆情焦点明显变化。

其一,全面深化改革相关舆情焦点由顶层设计层面向落地执行层面转移。与2015年“深改元年”强调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相比,网络舆论对深化改革的关注点进一步下沉。随着各领域改革方案出台,分散性讨论趋势明显。军队、法院等行政领域,养老、农村等民生领域,国企、交通等行业领域,都有各自社会声音。梳理其中的共同点,强调政策上传下达,保障落实执行不走样的声音较为普遍。改革遇到的种种“肠梗阻”则是舆论集中关注和期待突破的问题,社会期待政府内部形成“改革上,不改革下”的氛围,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前。

其二,反腐整风相关舆情焦点由大案要案向常态化和制度建设转移。去年,周永康、苏荣、令计划等“大老虎”落马引爆舆情热点,也是网络有关反腐整风的主要兴趣点。今年,“大老虎”落马的舆论吸引力逐渐下降,舆情关注点更多关注反腐败步入“新常态”,尤其制度建设取得实效。从年初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向制度建设要长效”,到年末《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订,舆论对反腐整风的信心和期待同步增强。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中国民众中认为官员腐败是“非常大的问题”的比例由2014年的54%降至44%,63%的民众相信官员腐败问题在未来5年将有所好转。

3.热点舆情话题向全球化方向延伸

2015年,网络舆情热点向国际化、全球化方向延伸,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话题在国内舆论场都曾大幅升温,且相关讨论由浅层关注向深层解读发展。

据统计分析,巴黎恐怖袭击、欧洲难民潮,乃至“2015苹果发布会”等受关注热度不输国内事件,“中东呼吸综合征”和“第二个地球”跻身“百科十大词条”之列。梳理舆论较为关注的国际事件可以发现,中国导向对国际事件在舆论场升温发酵的驱动作用十分明显。舆论关注国际动向,更关注国际动向对中国和中国民众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对比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如,关注美联储加息,舆论认为加息将对新兴经济体产生较大冲击,并通过贸易、投资和金融渠道间接影响中国经济,同时可能加快中国资本外流速度;关注巴黎恐怖袭击、俄法参与打击IS和中国公民被极端组织杀害,舆论分析IS对中国反恐安全形势和国家战略利益的挑战,并就中国是否应参与打击IS展开激烈辩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光明网舆情中心统计发现,有关中国应否打击IS的网络讨论中,强调和平来之不易,呼吁从长远利益考虑的观点占据多数,凸显了在关乎中国利益的国际性问题上,网络舆论趋于理性,参考价值不断提升。

舆情热点的全球化走势与中国国际话语权不断提升保持一致。通过领导人外访、国际会议、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等,“中国力量”收获越来越多的海外掌声,舆论对国际大势的兴趣和关注度同步上扬。

4.舆论诉求朝多元化、小众化发展

今年以来,动物保护、同性婚姻合法化等“小众诉求”的关注度和呼吁度都有所增强,舆论诉求整体向精神层面和多元化方向发展,公益性、人文性诉求开始崭露头角。

环保问题成为突出诉求。《穹顶之下》播出24小时内全网播放量近亿,成为微博上、微信上最热门的话题,引发环境问题的全民讨论。“雾霾”话题、环保话题同时也是“两会”期间的网络焦点、两会委员代表提案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从今年1月1日期正式实行的新《环保法》也被认为是“史上最严”而备受关注。

国内频繁发生的虐猫、虐狗等虐待动物事件引起舆论重视,全国两会期间,网民呼吁“反虐待动物法”提案尽快通过得到广泛响应,微博话题#反虐待动物法#阅读量达510万。河南2名大学生涉非法收购、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燕隼,被判刑10年半和10年,舆论呼吁借此大力普及保护动物的法律法规。此外,动物保护相关舆情还延伸至全球各地。微博话题#非洲象濒临灭绝#阅读量突破5800万,演员佟大为、郭京飞、朱亚文等共同发出“2015请你和我一起拯救非洲大象”的倡议。越来越多的网民站出来,为动物保护发声出力。

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同性婚姻在全美合法得到世界范围关注,国内舆论对同性恋话题的关注亦大幅提升,尤其呼吁消除同性恋歧视并推动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声音不断增加。百度新闻检索显示,截至12月1日,今年“同性合法”相关新闻16000篇,是2014年同一时段新闻量(2040篇)的7.8倍。

5.公共安全问题成为负面舆情高发区

今年,系列公共安全事件在舆论场反应强烈,成为负面舆情主要增量。一方面,“6•1”东方之星客轮沉没、“8•12”天津港爆炸等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十分严重,单个事件本身的影响力足以推动舆情升温发酵。另一方面,电梯“吃人”、校园“毒跑道”等事件因连续多发,形成规模效应,引发社会关注,且相关舆情衍生效应较为突出。

首先,官方话语在重大安全事故中的导向和立场引发舆论质疑。突出重视程度、救援力度和英雄事迹的传统宣传报道方式在“6•1”和“8•12”两起事故中遭到更多批评。有网民直言,“不反思,不问责,只赞美,只感动,灾难就会接踵而来。”

其次,灾难事件引发的舆论场内部撕裂现象突出,衍生话题层出不穷。围绕事故原因、评判标准、媒体导向等多个问题,网络舆论分歧不断,既有直言事故定属人祸,又有呼吁理性客观,既有发文赞美“最美消防员”,又有嘲讽“麻木不仁”。

最后,网络谣言、渲染恐慌的言论借机大肆传播,考验社会心理承受能力。有关事故死亡人数惊人、事故原因“不可告人”等谣言一度被信以为真,部分媒体官微甚至成为谣言推手。同时,天津港爆炸和多地化工厂发生爆炸事件后,网络渲染恐慌的言论不断出现,引发舆论情绪波动。

6.“反转剧”频发折射舆论非理性情绪犹存

包括成都变道女司机被打、广州区伯被抓、厅官裸行抗议三亚城管执法、“掏鸟16只被判10年半”、导游被投诉强制购物实为“一元团”在内,今年,多起新闻事件出现反转剧情。事件反转连带推动舆论观点“大转弯”,背后反映的是社会非理性因素依然较为突出,急于站队、道德绑架、“键盘侠”等非理性现象需要纠正。

其一,媒体失当报道对事件反转和舆情反转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以大学生“掏鸟”事件为例,“掏鸟16只获刑10年半”是前期大部分媒体标题的核心内容,而“盗猎、贩卖国家保护动物”的事件核心鲜有反映,在标题引导下,多数舆论显然会倒向当事大学生一边,批评判决过重。在“标题党”风气和追求点击率的驱使下,媒体的专业性、客观性正面临考验,尤其在涉及法律案件的报道中。

其二,系列反转剧连带衍生其他话题,社会“新闻消费”热情高涨。成都变道女司机被打事件中,“人肉搜索”的伦理道德问题再次成为舆论争议热点。此外,有关女司机开车不安全的讨论,甚至当事男司机同款衣物、行车记录仪等,都“风靡一时”。

◆传播特征与舆论格局

1.舆论场重心向移动端转移

经历“媒体融合元年”后,2015年,在中央媒体带领下,国内新旧媒体融合发展继续向前。移动端成为媒体融合的主攻方向,也越发成为网民和舆论场的重心。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10月29日发布的《“十二五”中国互联网发展十大亮点》显示,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全面开启。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5.94亿,使用手机上网比率相比电脑高20.5%,手机超越电脑成为中国网民第一大上网终端。

一方面,传统媒体将移动端作为发力焦点。中央媒体成绩喜人,不断推出各种移动媒体产品,各地传统媒体开发新闻APP亦掀起热潮。无界、南方+、九派、封面、交汇点、看楚天、前沿等纷纷亮相,新闻客户端呈井喷式发展。受此趋势影响,移动端越发成为媒体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的关键环节。

另一方面,客户端成为受众新闻信息主渠道。据腾讯企鹅智库《2015新媒体发展趋势报告》,54.9%的受众选择新闻客户端作为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占比过半。作为信息主渠道的客户端同时正在成为舆论场的新重心,PC端的网民声音相对手机端逐渐失去传统优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信息渠道,三大传统媒体电视、纸媒、广播分别占比13.5%、3.8%、2.8%,纸媒甚至不及智能手表的4.4%,传统媒体在舆论场影响力正面临手机端和更多智能终端的巨大挑战。

2.网络视频愈发具备独立媒介形态

本年度,用户短视频分享进入市场培养和发展阶段,网络视频成为媒体创新传播形式的一大抓手,表现出向“两微一端”的超强渗透力,对舆论场影响日益凸显。继微博微信之后,微视频的独立媒介形态日臻成熟,互联网发展步入“三微一端”时代。

秒拍、美拍等类似产品大行其道,东方之星沉船、天津港爆炸等诸多热点背后都能找到网络视频的烙印,微视频以其视觉冲击和震撼力在社交媒体上形成刷屏效应。主流媒体在借力微视频加强融合方面也做出了积极尝试。央视新闻着力打造“V观”短视频,“秒拍”订阅用户超过4000万。两会期间,光明日报社与新浪微博合作推出“秒拍两会”,这些60秒以内的视频采访成为两会期间传播效率最高的新媒体报道形式之一,其中单条“秒拍”被点击播放高达300多万次。人民网借助方频道、海外分公司的视频力量,将人民网视频业务渗透至全球各地,相继推出《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胜利日大阅兵》、《中国年轻人今天关注英国什么?》等视频新闻,展现出清新自信亲和的新媒体面貌。

除此,各类视频盒子、应用层出不穷,已然成为互联网重要入口,强化了视频业上下游的垂直整合,对原有舆论场格局影响逐步凸显。同时,视频中扮演评论角色的弹幕,让网络舆论场再次扩疆。视频传播事件、弹幕发表看法的网络舆论新形态后续很可能进一步壮大。

3.技术升级助力主流媒体占领舆情高点

技术升级是媒体融合的动力。H5、全景交互、虚拟现实等技术开始在媒体报道中大规模应用,其中,中央媒体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光明日报推出融媒体产品《炫融特刊》,采用html5技术,通过融合图、文、音、视和动画等多种媒体形态介绍每期主题,突出可视化、强交互的特点,9期《炫融特刊》的网络转发量达642万;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上,人民日报首次引进全景视频拍摄设备对阅兵式进行全景式交互性报道,读者不仅能够在PC端、移动端实现横竖屏兼容无死角地移动、拖拽观看全景图片、全景视频,还可以戴上虚拟现实眼镜,与手机连接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技术升级为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吸引了更多受众,同时提升了舆论引导的效果。

此外,2015年,在国外已经兴起的机器人写稿技术正式应用于国内媒体。9月,腾讯财经在国内率先开发出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Dreamwriter。11月,新华社在成立84周年之际,亦推出机器人写稿项目。同月,无界传媒的机器人“小界”也正式曝光。

依托政策、人才等多方面支持,主流媒体站在技术升级的前沿。尤其在传统媒体转型压力巨大、移动终端迅速占领舆论阵地的形势下,技术优势对官方舆论话语权把控的作用不言而喻,未来,技术升级有望也必然继续成为媒介融合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

4.自媒体“内容创业”迎来“黄金时代”

经过3年的“爆炸式”增长,领域属地细分,内容质量提升,用户规模壮大,自媒体崛起的土壤已经足够肥沃。2015年,互联网平台和商业资本的大力扶植正式助推自媒体发展迎来“黄金时代”。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获得千万级融资的自媒体超过30家。包括罗辑思维完成B轮融资,估值13.2亿人民币;新媒体排行榜完成2020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估值2.02亿人民币。

同时,各大互联网平台竞相争夺自媒体资源。除微博、微信和百度百家,门户网站、推荐引擎等都介入竞争,且在经济刺激方面“诚意十足”。根据微博官方数据,今年1至11月,微博垂直领域作者达到230万,覆盖47个行业。其中,月均阅读量高于10万的“头部作者”有25.3万人,累计收入超过2亿,预计明年达到4亿。

在“用户即话语权”的时代,自媒体拥有的庞大用户量对舆论格局的撼动力正迅速增加,尤其部分涉舆情热点、国计民生的新闻类自媒体,已经具备触发舆情升温甚至左右舆情走向的能力。

在“黄金时代”,自媒体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同样严峻,网络谣言和非法牟利尤为突出,因疏于监管,失准失实信息往往监管不严、底线过低,信息发布后,对健康的舆情生态产生负面冲击。万达和阿里巴巴先后起诉自媒体发布不实文章,自媒体发展“入法”引发更深层次思考。此外,《自媒体人生存状态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自媒体经营难以产生有效的产业模式,真正实现盈利的不超过10%。

5.媒介人才、资本加速流动影响舆论格局

光明网舆情中心对公开信息的不完全统计,今年至少有46名知名媒体人离职,多数为主要领导岗位或知名主持人。其中,中央电视台11人,地方电视台4人,平面媒体11人,网络媒体20人。综合相关媒体人离职后的去向可以发现,传统媒体人才不断向新媒体和商业市场流动。如,央视主持人张泉灵加入创业团队,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辞职创业。人才流失让传统媒体转型发展“雪上加霜”,长期看,人才“抽血”后,传统媒体的舆论主动权更面临威胁。

与媒体人加速流动相比,2015年,商业资本大举进军传媒行业的步伐更大。今年6月以来,阿里巴巴已经向媒体行业投资了数十亿美元。被阿里纳入麾下或战略入股的媒体众多,包括参股第一财经、虎嗅网,参与创办“无界新闻”、“封面新闻”,以及收购香港《南华早报》等。

分析认为,资本加速布局传媒业,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企业巨头力图通过掌握媒介话语权继续自我壮大,其影响有多个方面。一方面,商业资本为传统媒体发展转型注入了更多活力和血液,是可喜之举。另一方面,也有舆论担忧,一旦媒体被资本操控,媒体中立性、政治立场和宣传报道重心也有可能发生偏移,主流舆论阵地甚至有被 “蚕食”的风险。

(光明网舆情中心)

上一篇: 如何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下一篇: 有哪些推荐外国小说值得一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