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2008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

2008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

2008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三、政府和网络舆情的应对(一)各级政府对网络民意的重视空前高涨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提出要正视舆论“新格局”

三、政府和网络舆情的应对

(一)各级政府对网络民意的重视空前高涨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提出要正视舆论“新格局”,即在传统的党报、国家电视台之外,关注都市报纸和网络新媒体的兴起。在人民网,胡锦涛与“强国论坛”网友聊天二十多分钟。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与网民在线对话,在中国还是第一次。胡锦涛在《人民日报》强调,“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广东省领导人要求广东领导干部“充分尊重并畅通民意,决不能堵塞民意,形成‘言塞湖’”。这是以四川震后堰塞湖的威胁为喻,重温中国的古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二)“问计于民”,积极采纳网民的意见和建议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带动下,各地大兴“开门纳谏、问计于民”之风,就公共事务通过互联网等途径广泛征集意见,鼓励各界人士建言献策。“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例如人民网开设网民“对书记省长说”栏目,湖南、山西、安徽等省的领导人都很重视网友给自己的留言,批示解决网友反映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重视网络监督,厉行官员问责制,提高政府公信力

汶川大地震后,赈灾资金、物资的监管备受网民关注。5月中旬,网上传言中国红十字会送给灾区的帐篷每顶高达13万元,网友纷纷跟帖表示质疑。审计署随即派出审计小组入驻中国红十字会,对其接收的汶川地震社会捐赠资金和物资进行跟踪审计与监督。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在网上公布了援助地震灾区的物资明细表。由这个案例可以看出,网络监督提高了救灾物资采购、分配的透明度。

另外,从瓮安、孟连等地的群体性事件,到山西、河北的一系列安全事故,互联网或者参与揭开事实真相,或者形成强大的民意压力,致使一批不作为或乱作为的地方官狼狈丢官,直至被追究法律责任。山西临汾市一位县长感叹:“在山西为官已属高危行业,搞不好就要锒铛入狱。我们现在是在鸡蛋上跳舞,当太平官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

(四)突发事件迅速反应,“尽早讲、持续讲、准确讲、反复讲”

西方一些学者通常把“危机管理”称为“危机沟通管理”,认为如果危机不可避免,加强信息的披露与公众的沟通,争取公众的谅解与支持,避免流言四起和社会恐慌,是危机管理的基本对策。2003年“非典”流行初期,由于疫情不透明,曾经引起国内民众的恐慌和国际社会的恶评。2008年中国接连发生诸多重大突发事件,政府在汲取最初的一些经验教训后开始改变突发事件应对方式,把快速反应作为重要策略,引导与突发公共事件相关的舆论。国务院新闻办把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策略,概括为“四讲”,即:尽早讲,政府要尽快抢占信息发布制高点,第一时间表明对事件的态度及应对措施;持续讲,向公众不断披露事件进展情况;准确讲,发布信息真实全面,争取公众的认可;反复讲,采取各种方式对公众进行答疑解惑。这是对近年来突发事件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汶川地震当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地报道震情灾情,“及时主动、有针对性地引导社会舆论”。在伤情满目的5月份,各门户网站和网络论坛/BBS对网友发帖、跟帖,无论是文字、图片还是视频,都敞开绿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灾情即时大规模的发布,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五)从“维稳”到“促和”,网络舆情应对的新理念

以瓮安事件和重庆出租车罢运事件为代表,政府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心态和处置手法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表面“维稳”转变为深层次“维和”。

“瓮安事件”影响深远。最初,地方政府延续传统政治思维,将其定性为“黑恶势力”挑衅政府,警方通缉,媒体讨伐,既没有公开事件的详情,政府自身也没有反思。此后的几天里,网上言论对此提出尖锐质疑和批评:34%的人以讥讽的口吻谈论贵州省公安部门发布死者的同学竟然半夜在桥上“做俯卧撑”的消息;31%的人要求“别把群众认定成黑社会”;22%的人质疑“当事人为什么没有出来说话”。7月初,贵州省委正式提出,瓮安事件的深层次因素是“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干群关系紧张”,撤掉了负有责任的当地领导干部。此后云南省委处理孟连事件也借鉴了瓮安经验,明确提出不能随意给群众扣上“刁民”、“恶势力”等帽子,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时严禁动辄把公安机关推到第一线,绝不允许用专政的手段对付人民群众。

11月初重庆发生出租车司机集体罢运,地方政府也没有像过去那样把事件说成“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而是实事求是地分析“的哥”的怨气从何而来,诚恳回应和认真解决当事人的合理要求。特别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薄熙来关注网上的议论,亲自出面与出租车司机和市民代表座谈,协调出租车公司下调“的哥”的“板板钱”(份钱)。重庆的做法,在随后的三亚出租车罢运事件中被复制。两地交通管理部门均被问责。

虽然政府应对互联网舆情的态度整体有明显改观,但一些地政政府和部门在面对安全事故等公共事件时打官腔、拖延、瞒报的习惯动作仍时有出现,心存侥幸地希望通过“拖、压、捂、盖”等方式瞒天过海。2008年初南方冰雪灾害引起铁路客运阻塞,面对来自各方批评质疑,铁路部门不断以“官腔”回应,引起广大网民强烈不满。山西临汾市襄汾县的尾矿溃坝事故以及河北石家庄的三鹿集团有毒奶粉事件发生后,相关地方政府甚至国家有关部门一度企图隐瞒真相或者应对冷淡,也造成了严重的不良社会影响。

四、“火炬一代”的崛起

我们不妨把2008年在海外护卫奥运火炬传递的留学生,以及在国内奥运志愿者中的年轻人,称为“火炬一代”或“鸟巢一代”。他们从年龄上说差不多都是“80后”。中国超过2/3的网民是30岁及以下的年轻人,56%的论坛版主是20~30岁的年轻人,差不多都是“火炬一代”。他们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成长,因此对这个国家的兴盛和荣光感同身受,与新时期的社会体制和文化规则融合多于冲突。他们的教育条件优越,专业基础更为扎实。他们将是中国迈入中等发达国家的领军群体。他们不再一味崇尚西方,更容易发现西方社会的缺失面,对西方中心主义的傲慢和居高临下的批评十分敏感。

(一)“AntiCNN”与护卫奥运火炬的中坚

2008年上半年,因为不满西方媒体在拉萨事件中的不实报道和奥运火炬传递在欧美国家受阻,中国社会掀起了一股反西方的热潮,而站在潮头的正是“80后”的“火炬一代”。23岁的清华大学工程物理专业毕业生饶瑾创立了反对CNN网站,旨在揭露西方主流媒体对华的不实报道、“作恶的证据”。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网站的日点击率达到500万,注册会员10万人,全球网站排名维持在第1800名左右。据Alexa的网站监测数据,反对CNN网站在5月和8月峰顶时段的日访问量接近网络IP的万分之一,访问分布遍及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和欧美主要国家。反CNN网站表示“并不对媒体本身,只反对媒体不客观的报道;并不反对西方人民,只反对偏见”,这与1999年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后的街头抗议相比更为理性。国内网民在门户网站的新闻跟帖,在论坛/BBS和个人博客中的同仇敌忾,使西方媒体、政府和大企业感受到强大的舆论压力。这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中是值得铭记的。

在奥运圣火全球传递过程中,在欧美几座城市遇到了很强的政治性干扰。“火炬一代”再度挺身而出,成为护卫火炬的主要力量,在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美国洛杉矶等地都爆发了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抗议示威活动,其中以巴黎的规模最大,参与者达万人。“轮椅上的微笑天使”、以身护卫火炬的上海残疾女青年金晶,站在巴黎共和国广场用一口纯正的法语演讲“支持北京奥运、反对媒体不公”的留学生李洹,在互联网上迅速成为“80后”的杰出代表。接着,法国连锁超市家乐福因其最大股东资助“藏独”的传闻而遭“抵制”。在北京、上海、武汉、合肥等十多个大城市,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数千名中国人聚集在家乐福门前表达不满。这一行为也引起了网络上的激烈争议。金晶呼吁网友慎重抵制家乐福,作家韩寒直指抵制家乐福“是非观太简单”和“不是真正的爱国”,更让年长的一代感受到“80后”不同寻常的独立思考能力。而青岛女孩王千源出现在美国杜克大学同情“藏独”的示威人群中,是否应该遭到“人肉搜索”和人身歧视,则考验着“80后”的价值评判和文化胸襟。

(二)北京奥运会上微笑的志愿者

在火炬受阻事件后的几个月,北京奥运会如期而至,大量活跃在赛场内外的“80后”志愿者再度成为海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鸟巢一代”的网络形象较火炬传递时引发的争议更少,服务奥运被认为是中国年轻一代在全世界面前最成功的一次形象展示。连一向反华的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也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发出由衷的赞叹:“北京的青年志愿者亲切而不卑不亢,和日本的大学生不同,他们对国家前途明显充满了希望,他们让人感到青春的跃动,真是了不起啊!”

(三)更加“国际化”还是更加“民族化”

吸吮改革开放新鲜乳汁长大的“80后”,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国际化、最有个性、最时尚的一代人。但另一方面,正如韩国媒体所意识到的,这些二十来岁的奥运志愿者爱国心强,“完全信任中国政府,坚决反对妨碍奥运会的行为”,“不能容忍恐怖行为,奥运会必须成功举办”。对这一代年轻人,有学者提醒说: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盲从容易导致稍有不顺就产生一种“全世界都在跟我作对”的心理,连善意的批评也不能接受。“当今人类面临着的很多问题都需要超越民族国家的视野来解决,所以我们现在更加需要的是提倡国际主义,这点不是谈得太多,而是太少。”无论如何,2008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给了“80后”一个难得的“补课”机会,弥补他们在个性发展的同时对社会、家庭责任感的不足。当他们经过风雨洗礼,把激情和理性、国际化和民族化相融合的时候,将形成比较完整的以“爱国、开放、积极”为特征的价值观。

五、问题与讨论

通过追踪观察2008年互联网舆情的新动向,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网络舆情的生成、发酵和消解机制,提高网络舆论危机预警能力。这里试提出几个问题与大家讨论。

(一)网络言论的开放与管理

2008年,互联网舆论的开放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政府逐步洞察和把握危机管理的要诀。“3 14”拉萨事件刚发生时,国内媒体失语。唯一留在拉萨的英国《经济学家》周刊记者詹姆斯 迈尔斯,见证和报道了一些藏人“大屠杀式的袭击”,店铺遭到抢劫、破坏或被点燃,公安民警、武警官兵的反应“克制”。迈尔斯的报道是反击“藏独”势力颠倒是非的有力佐证,可惜骚乱发生后,外国记者基本上被请出拉萨。在新闻资讯严重缺失的情况下,事件却被高度政治化,使得中西方难以在新闻事实层面展开客观的交流,导致中国的对外宣传非常被动。

2008年,新闻开放方面也萌生了一些新的理念。首先是中共十七大提出的“知情权”,为公民行使另外三权即“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提供了前提和保证。地震前夕,即5月1日施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以北京奥运为契机,以国务院令形式颁布的外国记者、港澳记者、台湾记者采访规定,废止了过去境外媒体采访需要有境内单位接待并陪同的限制;开放BBC、美国之音、中文维基百科等境外网站。这些政策宣示和法律法规体现了中国政府和执政党对人民权利的尊重,体现了打造公开透明的“阳光政府”、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胆识和诚意。

(二)新老媒体互动,舆论力度最强

一方面,传统媒体权威性强,但强调自上而下的“舆论导向”,不太重视体察真实的社情民意,特别是网络舆情,因此宣传容易流为自说自话、自娱自乐。另一方面,网络新媒体上的观点情绪来自民间草根,但网上经常出现虚假信息,网上言论随意性强,情绪偏激,立论分析缺乏深度。新老媒体需要互动互补。这几年,网上舆情经常“倒灌”传统媒体,引发传统媒体的讨论,特别是都市报积极呼应,新老媒体交互作用,更容易在全国掀起舆论风潮、惊动政府。2008年,新老媒体互动产生了舆论力量,在许多重大事件上都发挥了重要影响。

(三)“新意见阶层”浮出海面

伴随着以“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为特征的新媒体的长足发展,中国社会正在涌现出一个“新意见阶层”——关注新闻时事、在网上直抒胸臆的网民。据有关部门对9万人的调查,常在网上发表言论的网民,35岁以下的占78.8%,大专以上学历的占79.2%,月收入2500元以下的占68.6%,在企业工作的占36.9%,这些人是构成“新意见阶层”的主体。

论坛/BBS是“新意见阶层”的主战场。有“天下第一坛”之称的人民网“强国论坛”,注册账户83万个,聚集了一大批关心中国时政的中文网民。具有官方背景的湖南“红网”的“红辣椒论坛”,以及市场化运营的天涯社区、一塌糊涂、猫扑等论坛/BBS,都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应当看到,“新意见阶层”具有巨大的舆论能量。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健康现象,他们不平则鸣,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时,从民间反日风潮、奥运火炬传递,到汶川大地震、瓮安群体性事件,他们往往激情四溅,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凝聚共识、发酵情感、诱发行动,影响社会稳定。

(四)重视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

“新意见阶层”的核心人群是所谓“意见领袖”。网上人人能说,不代表人人所说的都能产生影响。根据网络知名度和号召力,包括时事关注度,原帖数、浏览数、跟帖数和贴文转载数,跟帖与原帖价值取向的一致性,个人网络身份(级别、头衔等),可以识别出一批网上“意见领袖”。时事评论、价值评判,首先由他们提出,再由他们传递给大众。中国网民普遍比较年轻,高中学历所占比例最大,约39%,网民的年龄和文化程度均低于传统媒体受众。因此在舆论酝酿和发酵过程中,他们更容易受到“意见领袖”的影响。政府在对互联网的管理中,应该注重与这些“意见领袖”的沟通,尊重他们为民代言、批评现实、监督政府的权利,引导他们成为和谐网络环境中的建设性的力量而不是破坏性的力量。同时,要从宣传队伍中积极培养自己的“意见领袖”,在“新意见阶层”中形成正面引导力量。

六、2009年网络舆情预测

(一)多事之秋网络舆论可能有所激化,亟需释放社会压力

2008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干群关系、警民关系,在某些地方某些时候经常处在紧绷的状态,群体性事件有所升级。预计2009年随着世界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沿海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的现象会加剧,股市楼市跌入低谷,中国经济将进入改革30年来最困难的时期。与此相伴,网络舆论可能有所激化,维持社会稳定和谐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今后一段时间容易成为网络舆论热点的问题还有:失业、医改、教改等民生问题,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矿难等突发公共事件,社会治安案件,有损政府公信力的官员贪腐、违法行政、不作为等问题,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监控,收入分配差距和贫富冲突,政治体制改革等。

(二)经济增速减缓后,政府主要应该救市,还是扶助弱势群体

目前国内A股市场救市呼声最高,房地产市场鼓动地方政府救市的力度最大。与此同时,受物价上涨影响日常生活的低收入群体,社会话语权也处于相对弱势,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否更需要照顾这批人的利益?2009年,会不会有更多的弱势群体采取重庆、三亚出租车司机的做法,通过集体行动,争取权益保障?预期2009年中国网民将针对宏观调控的重点展开激辩。保经济增长,主要是保护企业,特别是作为中国经济火车头的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还是重点照顾普通民众的利益,避免单纯为“新社会阶层”买单?

(三)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宣传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从“长期”不变发展为“长久”不变,为土地经营权流转松绑,为实现生产要素的全流通打通最后一个难关,也会影响到地方政府和发展商的利益。网上一些“意见领袖”称之为“新土改”。但经营权流转会不会导致广大农民失去赖以为生的土地、对农业和农村的稳定釜底抽薪,还需要观察。成都等地已经叫停了“股田制”改革试点。围绕土地流转,农民与地方政府、发展商之间的利益博弈,在2009年的互联网上将会有一番热闹。

(四)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将继续成为网络舆论热点

2009年的网络舆情将增加空前丰富的国际元素,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面临高涨,要不要“抄底华尔街”,是到了在世界经济政治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的时候,还是继续韬光养晦,将成为网民热议的话题。作为世界上握有大量外汇的三种力量(中国、日本、中东)之一,中国究竟是面临着一个“走出去”、收购海外公司“廉价”股权的千载难逢的机遇,还是面临着一次有可能使我们遭遇长期萧条的陷阱?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如何在动荡的国际金融体系中争取话语权?这些问题,应当会继续成为中国网络舆论的焦点话题之一。

(五)政府对网络舆情的汇总分析从主观走向客观科学

目前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反应,以编辑网络内参和领导干部上网交流为主,停留在主观印象的初级阶段。2009年,随着搜索引擎技术和信息智能处理技术的突破,得风气之先的政府部门会开发网络舆情智能监测平台,实现网络海量信息自动抓取、自动分类聚类、热点信息监控、舆情警级判断,通过计算机辅助人工分析,数量计算和社会因素解读相结合,实现热点舆情的日常监测和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在网络舆情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上会取得突破,包括舆情模型库、案例库等,并形成较成熟的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危机管理作业模式。通过柔性细腻和多样化的舆论引导技巧,让互联网成为社会舆论的调节和校正器,并进而成为民心的凝聚和共振器。

祝华新、单学刚、胡江春

上一篇: 为祖国做贡献的优秀人物的手抄报
下一篇: 如何进行舆情分析舆情分析流程的八个步骤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