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彩一辞,不见于古代文献,最早的记载是民国时期。而世人对唐三彩的重视大约在本世纪初,1905-1909 年,陇海铁路修筑期间,洛阳北邙山一带因工程而毁损了一批唐代墓葬,发现了为数颇多的唐三彩作品。
这批唐三彩被运到了北京市场上,受到了国内外古器物研究者的重视和古玩商的垂青,从此,世人皆知唐三彩之名。建国以来,唐三彩之名长期沿用至今,当然,专业研究者则多以“唐彩色釉陶”之名称呼,从严格意义上说,后者更具科学性,因为从工艺上看,唐三彩是“釉”而算不上“彩”,但唐三彩是约定俗成的名称,有广泛的影响,因而保持这一名称具有普遍意义。
唐三彩实际上是唐代彩色釉陶的总称,由于它烧制于唐代,所烧作品用得最多的色彩是黄、绿、白三种颜色,所以得到了唐三彩的名称,实际上,它所用的色彩还包括蓝、赭、紫、黑等。这种彩色釉陶是在汉代低温铅釉陶工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对含有有色金属元素的各种原料有了新的认识而制作成功的。
三彩马
釉陶是一种施低温釉的陶器。一般只需要700至900摄氏度即可烧成。中国釉陶大约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中期出现。西汉武帝时期出现铅釉陶,以粘土作胎,以铅的化合物作为基本助熔剂,主要呈色剂是铜和铁,在氧化气氛中烧成。铜呈现翠绿色,铁呈现出黄褐和棕红色。釉层清澈透明,釉面光泽平滑。铅釉陶在东汉时期极为盛行,但基本上都是明器。
三国到两晋时期,曾一度兴盛的中原釉陶制作由于战争频繁、社会凋敝、统治者倡导薄葬而衰落。另外南方地区随着青瓷制作兴盛也影响到釉陶的烧造。
到南北朝时期,在十六国晚期有极少量产品。随着政权逐渐统一,釉陶烧造有所回升,北魏时期釉陶烧造数量较大,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大量红陶瓷胎质釉陶动物和人物俑可为代表,并配合以彩绘工艺。
北朝时期还将釉陶工艺引入建筑,开始烧造釉陶建筑饰件。另外色泽褐黄、青绿的釉陶器皿和俑类,在河北与河南交界的安阳、磁县一带都有出土。
北齐时期,一种使用白色高岭土胎质的釉陶新品种出现,并在浅淡的铅釉上随意涂抹色釉条带装饰。出土这种产品的墓葬有不少釉陶器具有代表性,如山西太原发掘的北齐武平元年(570年)娄睿墓、武平二年徐显秀墓出土的色泽浅淡的大量黄绿釉器皿模型堪为代表作,其中的龙柄鸡头壶较精美。河南发掘的北齐李云墓等出土的白胎涂绿条带四系罐是白胎铅釉带彩陶器的代表作。而单色的铅釉陶,安阳北齐范粹墓出土黄釉模印胡人舞乐扁壶是非常精美的釉陶器。此罐胎质洁白,造型工整,釉色突破了单一色彩,更富装饰性,为丰富多彩的唐三彩工艺开创了先河。
隋唐时期进入釉陶的巅峰期。隋代釉陶延续了白胎釉陶制作,在此基础上唐代终于发展为绚丽多彩的三彩艺术。如果把釉陶艺术比作一首乐曲,唐三彩无疑是釉陶历史上最绚丽的音符。
丰富多彩的唐三彩是在汉代以来传统釉陶的基础上,在大唐王朝空前强大、中外交流频繁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其造型、釉彩吸取了大量外域元素,胡风胡韵浓郁,使这种斑驳陆离的多彩釉陶艺术发展到极致。
在唐代,自上而下形成了一种厚葬之风,上自王室成员,下至士大夫阶级乃至平民百姓,都流行以唐三彩陶器陪葬。厚葬之风使唐三彩的烧造数量及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对外贸易的发达使唐三彩陶器有了十分广阔的海外市场。由于政治经济的发达,各国商贾有的远涉重洋、有的沿着“丝绸之路”来到长安、洛阳等地,把包括唐三彩在内的商品运回到自已国家。
根据外国考古发掘资料,在不少国家的许多地方已发现了唐三彩的踪迹。如埃及开罗南郊的福斯特、伊拉克巴格达北面的萨马拉和伊朗的内沙布尔等。另外在朝鲜半岛和日本也有大量唐三彩陶器发现,尤其是日本奈良等发现了唐三彩壶、瓶、罐、枕等不同造型的器物和陶片。一些国家在输入了唐三彩陶器后,仿烧了类似的风格的三彩陶器,如伊朗的“波斯三彩”、朝鲜的“新罗三彩”、日本的“奈良三彩”等。这些国家制作的三彩陶器,在风格上与唐三彩陶器各有不同,还是可以看到唐三彩的基本风格。
三彩胡人牵骆驼俑
唐三彩在唐代的盛行并予以大量制作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当时的唐朝,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空前繁荣,文化艺术昌盛,国力的强大促使了各方面的发展。陶瓷业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从另一角度看,唐三彩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经济的发展,也进一步导致了唐代统治阶级生活走向奢侈和豪华。这种追求奢华、讲究排场的生活方式,集中反映于等级森严的典章制度在殉葬三彩狮子唐品的使用方面,亦即唐三彩陶器方面。在唐代,自上而下形成了一种厚葬之风,上自王室成员,下至士大夫阶级乃至平民百姓,都流行以唐三彩陶器陪葬。
唐三彩从唐初开始制作,其间经历了初创走向成熟时期、高峰时期和衰退时期三个历史阶段,这三个阶段与通常划分的唐代三个重要历史时期即初唐、盛唐、晚唐大致相同。公元七世纪初到八世纪即武德年间至武则天执政以前,是唐三彩在唐代漫长烧造过程中的初创时期。其大量制作的多为单一色釉而不是色彩斑斓的三彩陶器,品种较为单一。这个时期的产品以陕西礼泉县唐太宗时代的名将张士贵墓出土的釉陶器和郑仁泰墓出土的彩绘釉陶器为代表。但这两墓出土的陶器还不能算是典型的唐三彩陶器,当然,这时期唐三彩肯定已经开始烧造了。
第二阶段为武则天上台到唐玄宗统治时期,即公元八世纪初到八世纪中叶,这一阶段包括了开元天宝和整个盛唐时代。随着唐朝国力的强盛,唐三彩陶器也随之进入鼎盛时期。因为经济的发展,厚葬之风随之滋漫,无论皇亲国戚、文武大臣还是平民百姓,都有唐三彩陪葬。这一时期的人俑塑造,风格比较明显。一改魏、晋时期秀骨清相的作风,女俑丰满富态,男俑英武得体,形象生动,体现出生活中的情景。唐代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异常活跃,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加强了对外贸易,海路贸易也日见频繁。出土的大量胡人俑印证了当时有许多外国人在中原一带生活,他们多从事商业和艺术活动。经常可以见到胡人牵着骆驼,背负着丝绸等货物,形象极其生动。在伊朗、伊拉克、埃及、俄罗斯以及印尼、日本等国家都发现了大量唐三彩器,说明唐代对外出口贸易的发达。现今所见的唐三彩陶器,大量的都出于这一时期,其烧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代表了唐三彩烧造的最高水平。
公元八世纪中叶到十世纪初,“安史之乱”的出现导致了唐王朝政权的动摇,政治经济严重衰退,唐三彩的制作也随之进入了衰退期,典章制度和厚葬之风一去不复返。唐三彩的烧造已成了强弓之末,随着唐政权的减亡,唐三彩也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三彩盖罐
从目前全国各地唐三彩出土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唐三彩出土于唐代墓葬,主要是为了模拟墓葬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而供死者死后也能享受生前的荣华富贵。唐政府明确规定三品以上官员陪葬冥器九十件,五品官员以上六十件,九品官员以上四十件。
唐三彩除了作为冥器外还有一个特殊用途,那就是宗教方面。有关唐三彩宗教用品最著名的例子是陕西临潼庆山寺设立传经室出土的作品。这个遗址中的遗物排列十分有序:上方舍利塔碑立于通道正中,一对三彩狮子置于主室石门两侧,石雕舍利宝帐置于须弥座上,宝帐前一字排列三件唐三彩盘,中盘上放置一只三彩南瓜,其余两盘各摆放数件玻璃供果。从这些材料可以看出,三彩器物在唐代有作为宗教用品的用途。
唐三彩的另一个重要的实际用途是制造建筑材料。中国以前把玻璃器称为琉璃,而从四世纪起把用低温铅釉陶技术制作的建筑材料称为“琉璃”。由此可见低温铅制铀已经超出了冥器的范围,开始应用于皇室的大型建筑上了,这为低温铅釉陶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到了唐代,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提高,琉璃的使用也逐渐增多,在单彩琉璃的基础上还出现了多彩琉璃。从发掘的情况来看,唐代琉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单彩和多彩的配合作用,但是单彩琉璃的数量要远远大于多彩琉璃。
三彩刻花三足盘
唐三彩的品种很多,有器物、有立体塑像、有明器、也有生活用具。从现存的各种唐三彩看,它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最完整的手工艺品,几乎没有一种唐代手工艺品的种类可以超过唐三彩的品种。概括起来,唐三彩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人物塑像(包括人首兽身的镇墓兽),人物塑像亦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俑类,唐三彩的俑也有多种,大型作品如文官俑、武士俑、天王俑,还有人首兽身的镇墓俑或镇墓兽。中小型作品如男立俑、女立俑、骑马男俑、骑马女俑、胡俑、戏弄俑等。文官俑、武士俑、天王俑、及镇墓兽通三彩鸭式杯。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常出土于身份很高的皇亲国唐三彩的产地
“洛阳唐三彩”是今人十分熟悉的一个概念,顾名思义,洛阳是唐三彩的产地,其实,这可能是一个不十分确切的概念,因为洛阳只出土了大量的唐三彩陶器,但至今未找到烧造唐三彩的窑场,倒是离洛阳不远的河南巩县却是唐三彩的故乡。唐三彩的产地目前已经考古发掘证实的有河南巩县窑、陕西黄堡窑(耀州窑前身)、河北邢窑、山西浑源窑、四川邛窑,但是为唐代皇家烧造大型三彩明器的窑址尚未发现。
我国出土唐三彩的地域十分广泛,可以说黄河上下,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唐三彩的发现。如河南、陕西、甘肃、河北、北京、天津、辽宁、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市都有唐三彩的出土。出土数量最多的,首先是陕西的西安和河南的洛阳,其中洛阳市出土唐三彩的地点就有二十处以上,唐三彩总计数量至少五百件之多。洛阳、西安出土唐三彩之所以最多,其原因首先与这两个城市在唐代所处的特殊政治、经济地位和历史条件是分不开的。
三彩女立俑
唐三彩器的烧造一般为两个步骤,即素烧和釉烧。它的胎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红色陶胎,出现于隋和初唐时期一种挂草绿、酱黄色混合釉的红陶制品中,这一品种还不能被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唐三彩。另一类是白色陶胎,为瓷土烧成,被认为是典型的唐三彩。这种坯体的特点一是吸水性强,使粘接部件牢固;二是可塑性较强;三是素烧后强度较大;四是胎质白,挂釉后釉色鲜艳。唐三彩器的烧成温度在800℃~1000℃左右,坯釉膨胀系数基本一致,使坯釉结合良好。
唐三彩是局限于唐代制作的三彩陶器,随着唐王朝的减亡,唐三彩也随之消失。唐代以后,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在北方地区流传繁衍,其中包括契丹民族的三彩和北宋三彩,还有金代的金三彩等。但它们的艺术水平与唐三彩相比较为逊色。风格也有较大的区别。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