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秦汉魏晋南朝时期的形成和融合,隋唐五代的发展,闽文化在宋元时期迎来了全面的繁荣和昌盛;且由于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发展、中外交往的增多,闽文化在这段时期真正形成了其多元化的特点。
▼
宋 | 文化繁荣
由于长期北方汉人入闽,且在五代时闽国未遭受大规模的战乱之祸,故宋代的福建不仅一改过去蛮荒、落后、贫困的旧貌,而且以很快的速度成为全国经济发达、政治影响广泛、文化繁荣的先进地区。
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福建户口数1043839户,位居全国第八,比起唐中后期增加了10倍。到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更是增至1599214户。随着人口的激增,闽人开始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崭露头角,并发挥了重大作用。
章得象(978——1048年),北宋真宗咸平进士,仁宗时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为福建人在中央政府任宰相的第一人。
章得象
曾公亮(999——1078年),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与韩琦共相,办事公允,主修世上最早记载火药制备的书籍《武经总要》,后推荐王安石为相。
曾公亮
除了在政治上,闽人在思想文化方面也出现了许多具有全国影响的人物,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享有盛誉。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闽学第一号人物——朱熹。
朱熹
北宋仁宗时期为闽学发展的萌芽,一批闽地学者注重对儒家经典研究,不重训诂重义理,提倡儒家道德,宣扬儒家“尽天知性”之说,强调儒家伦理常纲,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并热衷于授徒讲学。北宋末与南宋初是闽学的创始阶段,二程洛学入闽,在福建得以很好的传播和阐发。
南宋绍兴至淳熙年间,是朱熹思想形成时期。彼时,理学家朱熹(1130~1200)创办书院,讲解经书,宣传理学,培养了大批弟子,并由此创立“闽学”学派。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代表了理学发展的最高水平,在宋明理学家中最重视知识训练,并把知识的培养与首先的修炼结合起来。朱熹总结了北宋以来理学的成就,为理学之集大成者。在朱学思想体系中,不仅熔铸了传统的儒家思想,而且还吸取了佛、道思辨哲学的营养,更定于理论思维色彩。闽学的产生和发展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它不但属于福建、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朱熹手创福建武夷书院
公元1315年(即元仁宗延祐二年),元朝开科取士,按诏实行新考试制度,即以朱熹集注的《四书》为所有参试者的标准用书。
四书集注
朱熹的《近思录》、《四书集注》、《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语类》在1967年以后皆在美国有英译本。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夏威夷大学等都设有攻读朱子学博士课程。
朱子学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
另外,协编《册府元龟》的杨亿,著有《通志》的郑樵,以及《洗冤集录》作者宋慈等众多的文化名人,共同构筑了宋代闽人文化事业方面的灿烂篇章!
▼
宋 | 商贸兴盛
北宋建国伊始,宋太祖刚刚接纳陈洪所进献的漳、泉、二州,就在京师设置榷易院;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宋王朝在泉州设置市舶司。泉州市舶司的设置,表明泉州港的日益繁荣,标志着福建海外贸易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今泉州市
根据南宋理宗泉州市舶提举赵汝适所撰《诸蕃志》一书记载,当时与福建有通商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到58个。东亚有高丽和日本,东南有占城、真腊、罗斛、三佛齐、阇婆、兰无里、凌加斯加、渤泥等;南亚有南毗、故临、细兰等;阿拉伯有麻嘉、翁蛮、记施、白达等。直至北非的易斯里(今埃及开罗)、东非的层拔(今坦桑尼亚桑给巴尔),以至欧洲的斯加理野(今意大利西西里岛)等国家,都通过海上贸易与福建有一定联系。由于海外贸易的发展,宋代的泉州港出现了一派“风樯鳞集、舶计骤增”的盛况。宋末至元代时,泉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并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第一大港”,至今,泉州也是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
元 | 贸易繁荣
元朝至元十七年(1282年),在福建设“福建行书省”,虽然这是福建历史上第一次设省,但同时在福建还设立了泉州、隆兴二个行省,所以还不能代表整个福建省。后福建境内设八个路,归浙江行中书省管辖。至正十六年(1350年)成立福建省。
元朝积极鼓励海外贸易,泉州港在元代继续得以发展,泉州为元代四大海舶建造基地之一,海上易空前繁荣。元代统治者对市舶司的设置几经变动,但泉州市舶司均没有被废或合并,可见元朝统治者对泉州港的重视。与泉州贸易的国家和地区,从南宋时50多个增加到100多个,泉州港的发展和繁荣走向了极盛,终以“梯航万国”的“东方第一大港”而著称于世。
元代泉州海外交通图
世界著名旅行家,中世纪意大利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为护送蒙古公主阔阔真远嫁波斯为后,于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冬末来到泉州,马可波罗记道:“抵达宏伟秀丽的刺桐城(泉州),在它的沿岸有一个港口,以船舶往来如梭而出名。船舶装载商品后,运到蛮子省各地销售。运到那里的胡椒数量非常客观。但运往亚历山大供应西方世界各地需要的胡椒,就相形见绌,恐怕不过它的百分之一吧。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的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
马可波罗
除了泉州港,元代的福州港也是个海外贸易十分兴盛的地方。马可波罗在福州看到:“许多商船从印度驶达这个港口,印度商人带着各色品种的珍珠宝石,运来这里出售。”至今在福州,还发现有很多元代到福州经商传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的墓碑石以及墓亭等建筑物遗址。
▼
元 | 多元文化
正是由于宋元时期大量福建人到海外做生意,打亮外国人到福建经商、传教和谋生,造成闽文化与各种外来文化的相互交流、碰撞和融合。尤其是各种外来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摩尼教纷纷传入福建,带来了各种风俗习惯、文化艺术,使闽文化增添浓厚的异域色彩。
泉州清真寺
同时闽学凭借天时地利得以发展。元代统治者大力褒奖朱熹学说,朱熹的《四书集注》被朝廷定为科场试士的程式,由于当官要由科举,科举需要朱子学,因此福建涌现出许多研究、继承闽学的人才,他们都从不同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闽学。福建再次成为理学及文人士子朝圣之地。
宋元时期的福建地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其繁华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许多外国文化融合于闽文化中,给多元化的闽文化赋予了开拓进取的海洋精神。宋元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已经跨越武夷山,走向全国和世界。一贯认同“爱拼才会赢”的福建人终于使闽文化赢得了全国性和世界性的地位!
*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