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招教面试备考 | ​初中历史说课稿范例 之《三国鼎立》!

招教面试备考 | ​初中历史说课稿范例 之《三国鼎立》!

招教面试备考 | ​初中历史说课稿范例 之《三国鼎立》!小伙伴们好招教面试方式多种例如试讲、答辩、结构化、说课等方式今天小招带大家继续学习招教面试之说课稿范例初中历史说课稿范例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一、说教材1

历史说课稿怎么写_历史说课稿_说课历史

小伙伴们好

招教面试方式多种

例如试讲、答辩、结构化、说课等方式

今天小招带大家继续学习招教面试之说课稿范例

说课历史_历史说课稿怎么写_历史说课稿

初中历史说课稿范例

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第一课《三国鼎立》。第四单元是本学期的最后一单元,对于本书来说是总结的单元,可以说是本书的一个缩影。从夏商周的交替到春秋战国的分裂,再到秦汉的统一。统一到分裂,再从分裂到统一,在本单元都有体现:东汉末年到三国的分裂,再到西晋的统一;从北方的战乱到北魏的统一(黄河流域);最后北魏分裂,为下学期的隋唐统一埋下伏笔。因此本单元的总结意义体现无疑。而本课《三国鼎立》是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秦汉的统一,下启魏晋时期的分分合合。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表演,设身处地;史实辨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贴近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灯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是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历史使人智慧,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之所以把重难点定成这样是因为:本课用一半的篇幅介绍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而这两次战争又归结与三国鼎立。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升入初中,稚气未脱,还无法融入初中年级,在历史的学习上还不够重视。七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因此我们教师要做好引导。我校学生为农村学生,知识水平、能力相对较差。要求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去信道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吸引学生注意,但要注意控制度,否则自制力差的学生容易混乱。

三、说教法

本课采取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通过历史剧的表演,分组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前,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吸引学生进入我所设定的历史情景中。运用图片,让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观察,找出问题的答案。在上课中,让学生自己讨论回答问题,并自主完成学案上的表格,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贯穿于本课,我把所有问题的答案融入于学生的活动之中。比如:在历史情景剧的表演中,把战胜或战败的原因融入其中,这样学生就能够从讨论中得到正确的答案。

四、说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自己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后,及时进行总结,这样能使学生及时地学进脑子里。同时让学生参与到我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学习。

五、说教材过程

结合教材结构清晰的特点,为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我将教学过程分为:(新课导入——情景再现,夯实基础——合作探究,突破难点——归纳总结,情感升华——课外拓展,寻踪觅影)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同时多媒体展示《三国演义》的典故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图片中的提到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时期的?与之有关的历史人物又是谁?(利用音乐与图片相结合,让历史“走近”学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教学。)

第二环节:情景再现,夯实基础

创设情境: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东汉末年,呈现在你眼中的是怎样的景象?多媒体展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和曹操《蒿里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描述东汉末年社会环境。我点出:在东汉末年烽火连天的时代,各路豪杰逐鹿中原,三国历史最引人入胜的要数精彩的战争中的激情壮烈和斗智斗勇了。我们先来学习“与三国有密切关系的战争”。

1.官渡之战

在这一子目录的学习中,我先给学生展示两个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通过交流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思维概括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我适时引导与提示,明确落实官渡之战的知识点。接着我会演示官渡之战的战争示意图,加强历史事件的直观性,牢固记忆,提高教学效果,突破本课重点。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三顾茅庐》的图片,增强教学的趣味性,通过问题设置悬疑,利用“三顾茅庐”的典故过渡至赤壁之战的学习。

2.赤壁之战

创设情景:将教室模拟成孙刘联军的军营。学生分别扮演诸葛亮、周瑜、黄盖、孙权,在战争开始前析敌我形势,进行战略部署。通过对历史情境的再现,使学生身临其境,突出“火烧曹营”的战术。再展示视频《火烧赤壁》,加深对赤壁之战的理解。我引导学生落实知识点,突破重点,同时指出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

3.三国鼎立

多媒体展示三国鼎立动态示意图,组织学生阅读材料,简述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同时提醒学生,曹操并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三国时期是从曹丕于220年建立魏国开始的。纠正学生认知上的错误。通过完成表格填写,巩固学生的记忆。接着,我将分别请三位学生介绍三国经济的发展。在学生讲解的同时,适时补充相关的图文信息,充实教材内容。强调:230年吴国派人到达夷洲(台湾),让学生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版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要,学生的互助互学为平台,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获取相关知识,突破本课难点。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三部曲:

第一步:我指导学生填写两次战役对比表,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曹操两次战争一胜一负?讨论曹操先胜后败的原因。总结出两次战争的共同特点:(以少胜多),并由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一胜一败的结局入手,进行第二步纵深分析。

第二步:纵深分析

①赤壁之战时中国为什么不能形成统一的局面?②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③从东汉末年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把学生分成两个方阵,选出代表互相采访,并可反驳对方的观点,我及时引导点拨,这些逐层深入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提升对历史现象、历史问题的认识,突破难点。

第三步:乱世英雄

多媒体展示曹操的图文材料,让学生思考:你如何评价曹操?在学生自由讨论发表看法后,我会引导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是看他对当时的社会是否有贡献。

第四环节:归纳总结,情感升华

让学生畅所欲言,本课掌握了什么知识?懂得了什么道理?得到了什么启示?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我用1、2、3、4、5来总结,简化知识点,增加知识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兴趣,并强化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第五环节:课外拓展,寻踪觅影

让学生课后收集整理材料,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六、说板书

设计一、官渡之战

1.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2.官渡之战200年袁绍10万败曹操3万~4万胜

3.曹操统一北方二、赤壁之战1.战前形势2.赤壁之战208年曹操80万败胜孙刘联军10万胜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历史说课稿怎么写_历史说课稿_说课历史

招教面试之说课资料包

1、科目知识齐全——十三门学科

2、案例题材丰富——三十三页例题

3、知识通俗易懂——案例试题详细解读

历史说课稿_说课历史_历史说课稿怎么写

历史说课稿_历史说课稿怎么写_说课历史

扫码获取

历史说课稿怎么写_历史说课稿_说课历史

上一篇: 果识分享|唐三彩,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珍品
下一篇: 十三陵有哪些皇帝三国历史上谁死的最惨?周瑜还是魏延?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