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罗贯中著“三国”,诗词锦上添花

罗贯中著“三国”,诗词锦上添花

罗贯中著“三国”,诗词锦上添花明清小说还没成形的时候,小说最初的样子是宋元话本,话本也就是说书。过去很多人大字不识一个,却博古通今,就是在乡村市井听说书的缘故。明清小说是从宋元话本基础上来的

三国志平话知乎_三国志平话_三国志平话内容

三国志平话知乎_三国志平话_三国志平话内容

明清小说还没成形的时候,小说最初的样子是宋元话本,话本也就是说书。过去很多人大字不识一个,却博古通今,就是在乡村市井听说书的缘故。明清小说是从宋元话本基础上来的,所以有很多说书的痕迹被保留在后世小说里,“话分两头,各表一枝”“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等精彩说法,都是小说从母体里带来的。

明清小说和唐诗、宋词、元曲一样著名。喜欢古诗词的亲们,可能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小说里怎么有那么多的诗、词、歌、曲。不由得好羡慕小说家,他们在学问上真是八面玲珑。这里重点说《三国演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大家公认的、超赞的小说,是从话本演变来的。它不仅在江湖上声名鹊起,而且在正史中被列为四大名著之首。《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咱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时,他是小说界数一数二的人物。

《三国演义》中的诗词非常多,想必是罗贯中老先生特别欣赏的,而且让后人很受用,估计这也是几百年来铁杆“罗粉”倍增的原因。现在,就来讲讲太原人罗贯中与《三国演义》中的诗词。

○小说·诗词代表

《三国演义》诗词节选

曹公屈指从头数:天下英雄独使君。髀肉复生犹感叹,争教寰字不三分?

——对刘备的评价

卧龙南阳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

——对诸葛亮和周瑜的评价

昔日战长坂,威风犹未减。突阵显英雄,被围施勇敢。鬼哭与神号,天惊并地惨。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

——对赵子龙的评价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用杜甫的诗赞诸葛亮

将军降汉不降曹,千里寻兄岂惮劳。送别许都关外路,刀尖曾挑锦征袍。

——对关羽的评价

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

——对张飞和关羽的评价

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安得快人如翼德,尽诛世上负心人!

——董卓藐视刘备等人的出身

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咚咚。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对关羽的赞誉

原是昭阳宫里人,惊鸿宛转掌中身,只疑飞过洞庭春。按彻梁州莲步稳,好花风袅一枝新,画堂香暖不胜春。

——对貂蝉美貌的评价

黄祖才非长者俦,祢衡珠碎此江头。今来鹦鹉洲边过,惟有无情碧水流。

——对祢衡的评价

独战东南地,人称小霸王。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威镇三江靖,名闻四海香。临终遗大事,专意属周郎。

——对孙策的评价

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

——对玄德风雪访孔明的评价

奸雄曹操守中原,九月南征到汉川。风伯怒临新野县,祝融飞下焰摩天。

——对诸葛亮战败曹操的评价

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血战长坂坡,对赵子龙的评价

昔闻袁氏居河朔,又见刘君霸汉阳。总为牝晨致家累,可怜不久尽销亡!

——对刘表的评价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出自《铜雀台赋》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出自《三国演义》第45回

大哉长江!西接岷、峨,南控三吴,北带九河。汇百川而入海,历万古以扬波。至若龙伯、海若,江妃、水母,长鲸千丈,天蜈九首,鬼怪异类,咸集而有。盖夫鬼神之所凭依,英雄之所战守也。

时也阴阳既乱,昧爽不分。讶长空之一色,忽大雾之四屯。虽舆薪而莫睹,惟金鼓之可闻。初若溟濛,才隐南山之豹;渐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鲲。然后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

——节选自《大雾垂江赋》

○小说·山西人物

采访嘉宾:马艳(山西省社科院《晋阳学刊》副研究员)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生活在元末明初,祖籍山西太原,他是一位阅历十分丰富的作家,曾流寓江南浙赣一带。

罗贯中是太原人,多亏元明作家贾仲明有记载

不受上流社会重视小说家流行用笔名

《三国演义》还有个名叫《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根据《三国志平话》改编来的,当时已经有了小说的雏形。不过,由于写得太早,文字难免有点粗糙,语言也是半文半白,读起来费点劲。但是这些似乎都不妨碍别人喜欢它。

清康熙年间,著名文学家毛纶毛宗岗父子对《三国演义》进行了精加工,并把一些文言文修改为明清时期通用的白话文。这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语言纯熟的《三国演义》。

关于《三国演义》的作者一直众说纷纭。古代有很多小说家没有署名的习惯,大多是因为小说不受上流社会重视,小说家社会地位卑微。“华阳洞天主人”“天花藏主人”“兰陵笑笑生”等小说家用的全是笔名,甚至有些人的真名至今也无法知晓。同样,罗贯中也面临这个尴尬,他是横跨元明两代的人。元时,知识分子极不吃香,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

郑振铎等人偶然发现罗本和贾仲明是忘年交

现存最早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刻本是明嘉靖年间的,这本著作让人惊艳的地方是前面有署名——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后学罗本贯中编次”里的这个人叫罗本,字贯中,表明《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就是罗贯中。

一直以来,很多专家都不知道罗贯中的生平,大致存在“太原人”“东原(山东东平)人”“杭人,钱塘人、越人,即浙江杭州人”“庐陵(江西吉安)人”“慈溪人”“鹤壁人”几种说法。193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郑振铎、赵万里、马廉在宁波的天一阁,看到一本元明作家贾仲明写的《录鬼簿续编》,上面赫然有罗贯中的名字:“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由此知道,罗贯中是山西太原人,号湖海散人,是明初的一位杂曲作家。

据考证,贾仲明为山东东平人,罗贯中为山西太原人。山左山右两位贤士,在元统一南方后,先后来到杭州,共同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使二人结为忘年交。

《录鬼簿续编》的发现不仅证明了罗贯中是“太原人”,而且大概还能推出他的时代和片段行踪。由于罗贯中的史料不多并且大部分是后人写的,所以这个贾仲明所作的小传成为迄今最早、最有力、最权威的资料。依据这个记载,包括鲁迅、郑振铎先生在内的许多研究者都认为罗贯中是太原人。那么其他说法也就不用再过多纠结了。

著名文学史家游国恩谈到罗贯中生平时,曾说过“与元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张士诚有关系。”社科院《中国文学史》也认为:“根据传说,罗贯中曾经充当过张士诚的幕客。”

再根据这些线索,综合很多后人的分析记载以及《三国演义》各种刻本题署、序跋,大致认为罗贯中生平为: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生活在元末明初,祖籍山西太原,他是一位阅历十分丰富的作家,曾流寓江南浙赣一带,拜“道行於时,匡济斯民”的赵偕为师,并在杭州结识了施耐庵。

罗贯中“有志图王”的愿望失败

罗贯中是位极有政治抱负和社会理想的人,他推崇“圣君”“贤相”,提倡“忠君”“爱民”,主张以“王道”“仁政”治理天下。在他的心目中,刘备、宋太祖等知人善任、宽仁爱民的好皇帝就是圣君的典范;诸葛亮、赵普等具有超凡智慧和武勇的将相,以鞠躬尽瘁的精神辅佐帝王,就是贤相的代表。

元代末年,朱元璋与张士诚割据一方后,都曾积极招揽人才,罗贯中可能就是那时进入张士诚幕府,加入农民义军,想做一番“有志图王”的事业,无奈张士诚不听他的建议。也许是对“有志图王”的失望,罗贯中转而进行小说杂剧创作,以寄托自己的图王之志。

罗贯中不但是小说家,还是杂剧作家,当他把大量的诗词融入到小说中时,也就很自然了。

小说约有两百首诗词,罗贯中做学问“八面玲珑”

“话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多么熟悉的声音

罗贯中,明代著名小说家,太原人,现在觉得这么说很给力。他写的《三国演义》保存了宋元话本中开头引开场诗,结尾用散场诗的形式。正文常以“话说”两字起首,往往在情节开展的紧要关头,用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套语结尾,中间又引用了大量诗词曲赋作场景描写或人物评赞等。这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最早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它把民间说唱的话本文学发展成为文人的案头作品,以后中国古代小说怎么写似乎都是按照这个套路走的。它“据正史、采小说、征文辞”,很有范儿的。

用诗词表达情感和立场

据粗略统计,《三国演义》中的诗词近200首,表达的情绪有几种,赞扬与歌颂的、肯定与哀叹的、同情与惋惜的、抨击与调侃的,等等。

《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很明显,除用大量的散文语言叙述描写外,还用许多诗词歌赋来赞扬歌颂刘备集团的人物。比如诸葛亮,小说中赞扬他的诗词不下30首。104回中有节选的元稹的《叹卧龙》,“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诸葛亮的人品、才能、功绩,用八句诗全表现出来了。管仲、乐毅、孙武、吴起,都是历史上有特殊才能的人物,赞扬诸葛亮的“英才”“妙策”胜过他们,所以诸葛亮成为超常人物,也就不足为奇了。

罗贯中是比较向着刘备的,这不单单因为他是汉室后裔,更主要的原因他是慈善仁义的典范,“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赞扬了刘备的智慧、武功及未来的前程。“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歌颂了刘备爱护百姓的仁义善良之心以及群众对他的凭吊怀念。

关羽,人称武圣关公,是咱山西人,《三国演义》用很多诗词来说他,比如忠义,“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忠义慨然冲宇宙,英雄从此震江山。独行斩将应无敌,今古留题翰墨间。”“功成自合归玄德,解印封金离许都。不羡金银光照室,惟思恩义走长途。人言俊杰千年少,我道将军万古无。不是追兵无铁骑,曹公尤重去时书。”比如勇猛,“东吴赴会,单刀往还。足摇地轴,手撼天关。鸿门小可,渑池等闲。关公之名,威震江山!”

曹操不仅是军事家、政治家,还是诗人。他的《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都很脍炙人口。罗贯中为了褒扬曹操的雄心壮志,渴望贤才及建功立业的忧患意识,第48回中,引用了他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正率百万大军,兵临长江,欲吞东吴。这首诗真实反映出曹操扫平四海“一统”天下的誓愿,罗贯中引用这首诗,恰到好处。

罗贯中对董卓抨击时有个细节,当尚书丁管谏阻立即被斩的时候,用了一首诗“黄绒潜怀废立图,汉家宗社委丘墟。满朝臣宰皆囊括,性有丁公是丈夫”,表面是赞扬丁公,实质是揭露董卓的狼子野心。

罗贯中不但是小说家,还是杂剧作家,当他把大量的诗词融入到小说中时,也就很自然了。《西游记》《红楼梦》等著作中引用诗词的写法,不能不说是受了罗贯中的影响。

本报记者郭志英

上一篇: 野史记载的真实历史是什么?
下一篇: 从没带过兵、五虎将中实力最差的赵云,为何能成为三国志14牌面?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