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飞将军是谁(古代飞将军是谁)

飞将军是谁(古代飞将军是谁)

飞将军是谁(古代飞将军是谁)毛泽东曾赋诗给一位将领说道:“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自此,“飞将军”的美誉便传开了,得此赞誉的人叫做黄公略。飞将军是谁(古代飞将军是谁)黄公略是红一军团的高级将领,人们曾把他和朱德、毛泽东、彭德怀三人并成为“朱毛彭黄

毛泽东曾赋诗给一位将领说道:“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自此,“飞将军”的美誉便传开了,得此赞誉的人叫做黄公略。

飞将军是谁(古代飞将军是谁)

飞将军是谁(古代飞将军是谁)

黄公略是红一军团的高级将领,人们曾把他和朱德、毛泽东、彭德怀三人并成为“朱毛彭黄”,可见他的才华之优秀。

黄公略对敌人恨之入骨、忠于革命。曾被国民党两次派人挖了祖坟,还让他亲哥哥来劝降,不过这些做法都没有让黄公略对于革命的忠诚有丝毫动摇,最后他还把自己的哥哥杀了以正军心。

这种嫉恶如仇的性格可追溯到黄公略年少时期。

一、从小立志报国

1898年,黄公略出生于湖南省湘乡,他们家是一个失意的书生家庭,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

同时黄公略的生母并不是他父亲明媒正娶的夫人,而是一个在封建思想迫害下和老爷发生关系的丫头。

黄公略出生时家里还有一个哥哥,是他父亲的正室所生,所以小小年纪的黄公略便在家里体会到了人情冷暖。

7岁时,父亲黄秀峰感觉儿子年纪到了,可以开始读书,就亲自教导他学习那些“旧书”,希望黄公略和他哥哥能有一个人通过科举入仕,完成自己的遗憾。

年纪又大了一点,黄秀峰感觉自己的小儿子还算好学,就出钱把他送去了桐山小学读书,毕业后又进入了永丰高等小学就读,这两所学校都属于新式学校,所教授的内容和黄秀峰教授的古板科举内容不同,更加激发了黄公略的兴趣。

在学校内学习的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知识,让小小年纪的黄公略就对于人民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关注,同时通过自己封建家庭的视角来看社会,更加激发了黄公略对于劳苦大众的同情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黄公略很喜欢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等诗句,并立志要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13岁的时候,他路过一座石桥,发现一个税务警员在欺负民女,这一行为让他非常生气,可是他知道凭借自己小小的身躯是没有办法打得过那个警员的。

于是,黄公略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趁警员不注意给他撞下河里去。

想到就做,黄公略假装过桥,到了警员身边时突然冲向了他,给警员撞下了水。

随后害怕被报复的黄公略跑回了家,父亲看他气喘吁吁的便问他怎么了,黄公略不敢隐瞒,就将自己刚刚做的事情和父亲说了。

黄秀峰知道后叹了一口气,但并没有骂他,毕竟他只是迂腐,还不是无法明辨是非。但终究小家小业,黄秀峰怕黄公略性格太烈以后打抱不平时惹到了不该惹的人,就让他读一读兵法韬略,来修心养性。

读兵书的时候,黄公略对张良的为人十分仰慕,就根据张良在接受黄石公兵法后而精通韬略的故事,给自己改名公略,最初他的名字其实是黄汉魂。

二、参军报国

黄公略小小年纪就已经确定了自己的报国志向,不过他毕业后并没有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反而是大娘和哥哥给逼的走上了参军报国的道路。

1914年,黄公略从学校正式毕业后,回到了家乡的私塾教书,虽然他胸怀大志,可是在那个年代下的平民子弟想要做官是几乎不可能的,而去投军的话,没有关系的他只能从基层做起,他的年龄还太小,父亲也舍不得。

直到一年之后,黄秀峰去世,黄公略的大娘也就是他父亲的正室以及他的长兄一直排斥他们母子,他大哥不务正业,整日在外面花天酒地,这样只花钱不挣钱的日子根本持续不了多久,仅仅靠着黄秀峰留下来的财产支撑,于是为了赶走黄公略母子来独占财产,他的大娘和兄长更加排挤他们。

愤怒之下的黄公略,决定不要继续在这个家里过这受气的日子了,而是去参军报国。临走之前,黄公略和母亲说:“娘,您放心,我去外面做我的事业,参军报国,等当大官了接您一起去享福,先辛苦您受一点苦,我会定时寄钱给您。”

就这样,18岁的黄公略加入湘军,在这里开始了他短暂一生的军旅生涯。

在湘军中,黄公略认识了和自己一样有志向的李灿、彭德怀等人,并同时考入了湘军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又回来担任连长。

这个时期的黄公略便展现出了他对于士兵的关爱,也才有了最后为了提醒战友注意隐蔽而自己不幸遇难的遭遇。

湘军到了1923年早已经成为了旧军阀,内部昏暗,部队领导为了利益和其他势力进行无休止的混战。军官们也都醉心玩乐,每天吃喝嫖赌,对于基层的战士们根本就不把他们当做人。

更加可气的是,大多人们参军当一个普通士兵,都是因为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下生活不易,来部队讨口饭吃,可上司们拖欠和克扣军饷都是家常便饭。

黄公略因为有学识升职很快,但同样也是因为有学识他期望追求人人平等。

所以每当战士们太久拿不到军饷时,黄公略就拿出自己的钱给手底下的基层士兵们,这一作法使得他深受爱戴。

1926年,黄公略参与了北伐战争,由于他作战勇敢,同时所作所为深受底层士兵们喜爱,因此他这一支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都在当时的军队中名列前茅,屡立战功。

第二年北伐战争结束后,黄公略被送进了黄埔军校第三期的高级班继续学习,希望他能够继续给国民党服务。

然而这个时候的黄公略已经对于马克思主义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希望能以马列主义来救国救民。

面对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打压抓捕,黄公略决定脱离国民党,他参与了叶剑英等人领导的广州暴动。

虽然比较可惜的是这次活动由于小人告密等意外,功败垂成。不过黄公略的表现也得到了共产党人的认可,同意了他的加入申请。

三、创建湘鄂赣苏区

加入共产党这一行动是秘密进行的,其他人并不知道。因此在黄埔军校毕业后,黄公略又回到了已经改叫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五师的原部队中,这个时候的彭德怀早已加入共产党,不过也和黄公略一样还是在国民党处任职。

彭德怀和黄公略两位故友见面,自然是非常高兴,不过他们彼此并不知道对方共产党员的身份,为了不会泄露一些情报,两人进行了一些试探,最后发现原来都是“同志”。

直到1928年,黄公略共产党员的身份被国民党发现,这个时候的蒋介石早已经没有了孙中山先生的制约,展露出了野心与獠牙,对共产党员大肆迫害,为了避免被抓捕,黄公略带领着手下的三营在平江县嘉义镇起义,随后又和部队参与了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担任着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第十三师第四团的党代表。

不过在加入红军后,发生了一个对黄公略打击很大的事件。

在以前官兵们实行的是按时发军饷,虽然高层会经常拖延克扣粮饷,但是仍然会让士兵们有一定的期望。可是红军中实行的是供给制,根本没有粮饷,还要经常躲避国民党的追捕和围剿,生活过得非常糟糕。

在一些旧军官的煽动之下,黄公略带领的三营不久之后就全部跑光了,这对于黄公略的心里打击是很大的。

但是黄公略也并没有低迷,反而迅速学习毛泽东和朱德等人带领红军的经验。带领部队打击土豪和分田地的暴动农民来补充部队,而自己则和部队的战士们一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在冬天的时候,由于条件艰苦没办法所有人都配齐棉袄,黄公略便和大家一样穿单衣,慢慢的,军心又重新凝聚了起来。

1938年,黄公略带领部队在平江、浏阳附近联系群众,一起和国民党反动派做斗争,通过游击战术黄公略把国民党耍的团团转,成功创建了湘鄂赣苏区。

四、被国民党视为大敌

通过黄公略的努力,他发动了包括毛田、鲁家湾等地暴动还指挥了白沙、大胜等战斗,这些活动导致大量国民党士兵被消灭,同时也开拓了大量的我党根据地。

如果上述行为只是让国民党烦不胜烦而想要杀害他的话,那么接下来黄公略所做所为的足以让国民党高层把他视为大敌。

1925年9月初,彭德怀率领部队将士回到了湘鄂赣边区,和那里的红军支队一直重新组编为红五军,黄公略担任副军长。

在此之后,黄公略参与和指挥红五军进行了多次行动,把分散的游击区域连接了起来,形成了属于共产党人的大块根据地。毛泽东还曾写诗赞扬他说:“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由此可见黄公略的功劳是多么大。

国民党为此一直想要除掉黄公略,来减少共产党方面的杰出人才,同时也为自己的发展扫清障碍。不过精通游击战术的黄公略又岂会被国民党掌握主动权抓住,因此无奈之下的国民党只能进行悬赏。

悬赏告示上面写到:“如果有人能够把红军的黄公略生擒抓住后交给我们,奖励5万元的大洋;如果有人能够杀死黄公略并拿他的人头来证明,奖励2万的大洋。”最初的确有很多人禁不住利息诱惑去对付黄公略,可惜都是惨败,甚至很多人已经丢了性命。

慢慢地,这篇告示奖赏抓捕黄公略的作用已经小于为黄公略宣传的作用了,老百姓们都知道红军是好人,对于红军的高层领导那就更是喜欢和尊敬了。

一个好事者最后给告示后面的话加了一句:“如果有人能够拔掉黄公略的一根汗毛,奖励一万两的黄金。”

国民党对于上述话语,虽然非常愤怒,但对黄公略本人也是没辙了。

不过国民党又有人出了主意,就是希望能够通过黄公略的家人来威胁他。

恶毒的国民党人竟然让士兵挖了黄公略的祖坟,并且足足有两次,还把他祖父和父亲的尸骨都扔进了湘江之中,希望借此来威胁他脱离共产党,放弃革命。黄公略非常愤怒,但是他并没有失去理智,反而是对于国民党的打击更为强烈。

国民党高层将领一看,既然用死人威胁不了,那就用活人吧。于是派遣士兵将黄公略的母亲和妻子都扣留在了长沙。

黄公略知道,自己一旦救他们就上当了,而脱离革命脱离共产党等待他和家人的也不会是好结果,为了国家和千千万万的人们,黄公略只能选择对国民党的恶劣行径视而不见,把愤怒转化为抗争的动力。

五、活捉张辉瓒

1930年,黄公略被组织任命带领红三军和敌人进行战斗。丧心病狂的国民党这个时候已经完全撕去了一切伪装,开始针对共产党进行疯狂的“围剿”活动。

反围剿行动中,黄公略凭借出色的指挥才能屡立战功,尤其是活捉张辉瓒这一行动。

张辉瓒为人残暴无道,担任南昌卫戍司令时,他杀人如麻,被老百姓们又怕又恨,南昌的市民们都把他称作“张屠夫”。

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大肆抓捕迫害共产党人时,张辉瓒表现得十分积极,还针对于革命人士和爱党人士发明了电刑、水刑等一系列残酷刑罚。

1930年12月28日,张辉瓒又积极的执行国民党高层命令来向龙岗地区挺进,妄图进犯距离龙岗不远处的君埠,他率领着手下的十八师,这支队伍被他称作“铁军师”。

可惜的是这响亮的名头只是张辉瓒为了给自己贴金而已,他率领的部队里面都是军纪败坏的士兵,还没有经受过系统的训练,战斗力在国民党中处于下流。

黄公略得知张辉瓒来犯的消息后,率领红三军正面迎击,他稍用谋略,就让张辉瓒钻进了他的陷阱。

半个钟头后,张辉瓒的士兵有两个营兵力全军覆没,这一消息使得张辉瓒出了一身冷汗,赶紧让部下的士兵集中起来,一边进行反攻,一边向万功山方向逃跑。

到嘴的肉黄公略怎么可能放过,他让红三军的战士们继续穷追猛打,不久后,就捣毁了张辉瓒的师部,参谋长周伟黄也被当场抓获。

随后,已经乱作一团的张辉瓒手下落荒而逃,张辉瓒本人也赶紧脱掉了军官的衣服,换上了士兵服。

由于红军追的紧,张辉瓒也顾不得再换掉裤子,就自己往万功山的山顶爬,刚到一半,他发现红军已经占据了山顶,急忙寻找藏身之地,妄图躲藏起来避免被生擒的命运。四处寻找后,张辉瓒把自己埋在了一个树下土坑里,上面盖着茅草,可惜最后还是被负责搜山的士兵给找到了。

此次战役,张辉瓒手下9000余人全部被杀死或俘虏,他和参谋长也被生擒,极大程度上打击了国民党的“围剿”行动,居功甚伟。

六、大义灭亲

在第一次以及第二次粉碎国民党的反围剿行动中,黄公略都起到了很大作用,这使得国民党高层都恨不得生啖其肉。最后蒋介石想出了一个诡计,那就是凭借黄公略的哥哥去招抚他,分裂红军。

最初黄公略参军便是因为他的大娘和长兄排挤他和母亲,愤怒之下加入了军队,他大哥叫做黄枚庄,沉迷于声色犬马,不学无术。蒋介石派人找到了他,让他去劝降黄公略,许诺给他很多钱还有职位,并且如果能够最后成功的话,还可以给他更多的好处。

黄枚庄一听不假思索就答应了,他认为自己凭借兄长的身份去劝降黄公略还是有一定把握的,虽然自己以前针对他,但毕竟还是他大哥。父亲是旧社会的人,弟弟也被父亲教导过长兄如父的思想,所以黄枚庄信心满满,以为自己可以手到擒来。可惜的是他低估了黄公略革命的决心。

一天,黄枚庄来到了苏区境内,和负责巡逻的战士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巡逻士兵一听,连忙带着他去找黄公略,但当时黄公略有事外出,不在指挥所内,彭德怀负责接待了黄枚庄。

黄枚庄到底是一个只会花天酒地的人,被彭德怀盘问几句后,竟然把自己此行的目的和蒋介石写给黄公略的信都告诉交给了彭德怀。

彭德怀得知黄枚庄是来劝降后恨不得杀了他,但转念一想,毕竟是黄公略的大哥,还是让他自己做决定吧。

于是彭德怀把相关的情况以及那封信都交给了黄公略,让他决定如何处置。

黄公略看了蒋介石的信,先是一翻客套,然后表示了自己身为黄埔军校的校长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学生走向对立面,又许以厚禄来进行勾引,黄公略直接撕掉了信,然后给彭德怀回复道:“大义灭亲,就地正法。”

彭德怀收到回复后有些犹豫,虽然自己也想杀了黄枚庄这个小人,但毕竟还是黄公略的哥哥,万一黄公略只是说的气话,自己代为杀死黄枚庄也不是很好。于是彭德怀请示了毛泽东,毛泽东告诉他按照黄公略的想法即可。

黄公略理解彭德怀的担忧,又亲自给毛泽东发了电报,说道:“蒋介石想要分裂红军的目的是不可能达成的,我对于革命的坚持也是绝不动摇的,我今天便和黄枚庄一刀两断,然后请部队杀死他。”

这一消息传出以后,对于部队的将士们产生了极大的鼓舞,他们看到了党内高层的决心和行动,也更加愿意把自己奉献给革命。

七、不幸遇难

蒋介石在前两次“围剿”失败后仍不死心,紧接着又发动了第三次围剿,也是在抵御此次围剿的行动中,黄公略不幸遇难身亡。

1931年9月15日,黄公略带领着红三军的将士们在赣南东固行军的时候,遭遇了国民党发动的空袭,他赶紧命令士兵们进行躲避,自己也隐蔽在了一个路边的沟里。

这个时候,突然一个参谋跑了过来,想要和他汇报关于部队在路上的情况,黄公略害怕他遇到危险,赶紧跳了起来让他做好隐蔽,跳起来的过程中,不幸被国民党的飞机扫射中了腹部,导致失血过多,不幸牺牲。

黄公略牺牲时,年仅33岁。

先生信仰的马列主义已经变成现实,可惜竟大业未成身先·死。如果先生能活到抗日,解放战争,定能一展军事才华,我想当您看到五星红旗飘扬在世界各个角落,心中必然激动。

先生放心,现在这盛世如您所愿!

上一篇: 泰国简介(泰国简介概况)
下一篇: 过山农家(过山农家翻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