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教育活动要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体,由低级到高级,是指教育要适用( )。
A.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C.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D.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答案】A。思鸿网校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分别为: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选项A,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选项B,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选项C,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指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选项D,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题干中,教育需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02“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这句话说明教学工作应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
A.互补性
B.顺序性
C.个体差异性
D.不均衡性
【答案】D。思鸿网校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这句话的意思是:过了适当的学习时期才去学习,虽然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表明了学习应当抓住关键时机,错过这个时机就很难再弥补回来。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互补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之间可以相互弥补,教学时应扬长避短。
B选项,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顺序性发展规律体现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方向。
C选项,个别差异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各不相同的,教育必须因材施教,针对性的教学。
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D选项。
03在一次开学大会上,张校长向全校老师强调“一定要注意学生品德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为国家、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由此得出,张校长强调的教育目的属于( )。
A.宗教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社会本位论
【答案】D。思鸿网校解析:本题考查确立教育目的的有关理论。教育目的主要包括宗教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和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其中,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包括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等。基本观点是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所贡献的指标。题干中,张校长所强调的教育目的是为国家、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体现的是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属于社会本位论。D项正确。
A项:宗教本位论的代表人物包括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基本观点是主张使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皈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诚的宗教人士。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包括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基本观点是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实现自我。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其否定教育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的是教育过程内有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并非主张教育完全无目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04新课程改革理念明确提出“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这需要教师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 )。
A.教育观察法
B.教育调查法
C.个案法
D.教育行动研究
【答案】D。思鸿网校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教育实验法、教育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个案法、历史法和作品分析法。其中,教育行动研究是指在教育情境中,由教育实践者(通常指教师)进行,目的在于改善教育专业的实践,采取批判、自省、质疑的研究精神,借以实践其教育理想并获得专业成长与提升的一种研究。题干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这需要教师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教育行动研究。D项正确。
A项:教育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研究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育调查法是指研究者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的研究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个案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状态下,对特殊或典型的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来认识该案例的现状或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05简单说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简答)
【参考答案】
本题考察的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1)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区别: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2)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联系: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