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影响我国的四种社会思潮的剖析和思考
靳辉明
当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社会思潮,主要是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社会思潮不同于学术思潮。现在西方比较流行的两大思潮-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就是学术思潮,还有唯心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极端利己主义等等。这些学术思潮和社会思潮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在于这些学术思潮直接地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给社会思潮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支撑;不同的是学术思潮更加以理论学术的面貌出现,对社会的影响不像社会思潮那么直接,有时甚至以一种客观公正、中立的形式出现。而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这四种社会思潮,实质上都属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范畴,对我国社会特别是青年的思想影响很大。
(一)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实质上是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民主社会党人也自喻为“资本主义床边的医生和护土”,试图通过改良主义的方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弊病,鼓吹用价值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在我国,有人主张用这种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甚至宣扬只有民主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丧失信心的一种理论表现。这种思潮对我国的影响很深广,主要因为它在当今世界特别是在欧洲国家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再加上它标榜一种似乎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似乎不给社会带来阵痛和很大的代价,通过逐步的改良就可以根本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和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来满足广大群众的利益需求。所以,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尖锐对立的情况下,特别是在“资”强“社”弱的情况下,很多群众就会跟着他们走。貌似中立、貌似客观、貌似正确,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另外,他们夸大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某些失误,攻击科学社会主义,甚至还用马克思主义为幌子来欺骗和争取群众。
民主社会主义同马克思主义有一定的历史联系,但它绝不是马克思主义,更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正宗继承者。那么,民主社会主义同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关系?下面从民主社会主义的演变过程作一点分析。
民主社会主义的演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上半叶,它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了,而且在工人运动中得到了广泛传播,民主社会党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例如,在他们的纲领中就写着,主张通过阶级斗争和革命取得政权,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为奋斗目标等等。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社会民主党的运动,先后创立了第一国际、第二国际,但他们对社会民主主义这个名称并不满意,对“社会民主主义”有所保留。这个时期可以称为社会民主党马克思主义化的时期。
第二阶段:从恩格斯逝世到第二国际解体,伯恩斯坦修正主义成为多数社会民主党的主导思想。这些党纷纷抛弃马克思于义基本原理,举起了改良主义的旗帜。有些社会民主党的领导人说,废除资本主义的口号已经过时了,已经没有吸引力了,提出要同资本主义共存共荣,要当好资本主义床边的医生。价值社会主义就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这个时期可称为去马克思主义时期,就是抛弃马克思主义的时期,这个时期延续了差不多半个世纪。
第三阶段: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发展为多国的实践,并一度出现社会主义阵营,促使民主社会主义兴盛一时。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跨越欧亚大陆,领土占世界三分之一,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生产总量(GDP)占世界三分之一。除此以外,亚非拉广大国家都举起了社会主义的旗帜,包括萨达姆领导下的伊拉克时期就有复兴社会主义党。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总统肯尼迪曾哀叹“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红色海洋中的一个孤岛”。
由于社会主义还处于幼年时期,社会主义国与国之间,社会主义国家内部难免会出现很多矛盾,最后到新自由主义泛滥的时候,社会主义也由高潮进入了低潮,很多国家又抛弃了社会主义旗帜。这个时期,社会民主党就更尖锐地诋毁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反对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甚至参与国际敌对势力搞垮苏东社会主义的活动,可以说是国际大资产阶级的一个帮凶。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写了一本书《大失败——21世纪共产主义的消亡》。他说:民主社会主义和福利国家常常是同共产主义学说的吸引力进行斗争,为共产主义的模式提供另一种民主选择的有效方式。从这位西方著名政要的话中,可以清楚看出民主社会主义在当代的作用。从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如何直接搞垮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中,我们又可以清楚地看到苏联为什么失败。当前,虽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但世界范围内马克思主义研究不断升温。总的来说,是资强社弱,但也不排除局部地区出现社会主义高涨,比如当前拉美地区左翼运动高涨就很能说明问题。
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反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民主社会主义起初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完全抛弃马克思主义,甚至坚决反对马克思主义。1959年,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哥德斯堡纲领》中就公然写到:民主社会主义在欧洲植根于基督教的伦理学、人道主义和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没有关系。在1980年的纲领中,仍然把人道主义哲学、基督教看作其主要思想根源。
第二,反对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不再把社会主义作为奋斗目标。《法兰克福宣言》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实现不是必然的,甚至把主张社会主义必然性的马克思主义看成是反伦理的,认为资本主义是永存的。它从理论上否定规律性、否定决定论、否定制度的选择,认为主张必然性和规律性就是一种宿命论。因此,看待一些西方学说,应该考虑到它深刻的背景,认清它们是和一些社会思潮、政治思潮联系在一起的。
第三,否定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一科学社会主义根本原则。二战前,社会民主党的纲领中也主张用公有制代替私有制;二战后,社会民主党人就更加明确地抛弃了社会主义这一根本原则,认为公有制并不是抑制资本主义弊病的特效药。在他们的纲领中,用经济民主监督取代了二战前纲领中关于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规定。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社会民主党在他们的纲领中就不再提及所有制问题,在这一点上最清楚地表明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具有根本的区别。
第四,主张通过社会福利制度解决社会两极分化。社会民主党人看到了搞市场经济必然带来社会两极分化,所以,他们主张在搞市场经济的同时实行福利制度。当今世界有三种市场经济:一种是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一种是民主社会党实行的社会市场经济,一种是我们国家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党实行的社会市场经济就是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种改良,他们看到市场经济会推动经济的发展,但也会带来很多的社会弊病,主张搞社会福利、社会保障。这种改良可以说在资本主义的范围里解决了一些问题,在一段时间里缓和了社会矛盾,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它只局限于分配领域,并不触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而且福利制度发展到今天也难以为继了。英国工党的一些学者非常赞同社会福利制度,认为在资本主义的社会里只有这样一个福利制度才能解决问题。可是,有些问题是难以克服的,尤其是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很多国家将资金和税收用于解决社会福利,有的甚至将税收的百分之七十多都用于社会福利上,这样就势必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生产能力;二是这些国家的社会福利很高,容易使人产生惰性。例如,在英国的福利制度下,穷人的各种福利月收入不低于500英镑,他们可以不通过劳动依然生活下去,甚至去国外旅游。英国和北欧的一些学者认识到这个问题,他们不断研究解决方案,希望给政府提供对策性的建议。法国总统萨科奇上台后看到福利弊病带来的问题,但仅在一定范围内限制福利就马上遭到了群众的抗议。从这点来看,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的一些问题,但不能解决它的根本问题。这最能体现民主社会主义的改良主义性质。
第五,主张政治多元化,攻击社会主义国家没有民主人权,是专制主义。在这一点上,民主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右翼没有什么区别。北京奥运会火炬在西方传递时,西方舆论一边倒攻击我们,特别是在欧洲尤为明显。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和西方在政治观、价值观上是根本不同的。
第六,用价值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社会民主党人不断宣扬他们的“基本价值”,宣扬伦理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变成对价值目标的追求,而不是马克思主义所说的把共产主义作为一种追求现实目标的现实运动。二战后,他们更把这种情形推向极端,企图代替科学社会主义。在他们看来,经济、政治不是主要问题,道德价值才是根本的。社会民主党的文件里明确写到民主、人权不仅仅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而目是社会主义的目的,他们把对价值目标的追求看作是社会主义的目的本身。他们宣扬的价值显然就是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或者像戈尔巴乔夫所说的“全人类的价值”。
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曾用一句话来评价当代民主社会主义,“过去社会民主主义总是与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现在,在一个资本主义已经无可替代的世界上,社会民主党的取向又应当是什么呢?是告别社会主义。”这句话比较恰当地说明了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民主社会主义不仅离社会主义越来越远,而且是直接反对科学社会主义的。
(二)新自由主义思潮
这种思潮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渗透到我国。新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多次到我国宣传这种思潮。目前,它不止是一种思潮,作为一种政治主张已经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是相对于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自由主义而言的,是古典自由主义发展的一种极端的表现形式。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以前,西方多数国家都奉行古典自由主义政策。在大危机来临之后,凯恩斯主义就提出加强国家干预,加强宏观调控,甚至罗斯福新政也出现了。在这期间,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经历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凯恩斯主义代替了新自由主义,成为当时主导的政治理念。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又陷入经济萧条和危机,凯恩斯主义提不出克服危机的有效对策,于是新自由主义就大行其道。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里根出任美国总统,利用这一新的形势,大力推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和政治政策,从此,新自由主义便上升为西方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和对内对外的政策。
新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在经济上主张“使经济尽可能最大程度地自由化”、“尽可能快地私有化”,并且在财政和金融方面采取强硬措施保证自由化和私有化的实施;在政治上极力鼓吹政治和文化的“一体化”,推行美欧式的多党制、民主化,宣扬政治多元化和文化的美欧化,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西化”。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利用由他们控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向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行所谓的“新自由主义改革”,试图在世界范围里建立以新自由主义为基本理念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实现他们称霸世界的“新帝国主义梦”。
新自由主义对世界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受害的不仅有苏东社会主义国家,而且有十年前发生金融危机的一些亚洲国家和盲目推行“新自由主义”改革的拉美国家。新自由主义不仅是一种影响巨大的社会思潮,而且也是一种现实的经济、政治政策,它已经给广大不发达国家和地区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消极影响。
(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五四运动以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产生和蔓延。20世纪80年代以来,它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冲击着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人文精神。有人趁改革开放之际宣扬从“革命范式”转向“现代化范式”,借此,主张“告别革命”。通过反思历史,否定我们过去取得的伟大成就,甚至认为革命运动就是破坏运动,不加分析地指责近代史上任何革命运动(从太平天国革命、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一直到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都是破坏运动,对历史没有做出任何贡献。“告别革命”的作者更是从理论上提出要进行反省,胡说什么最根本的反省就是反省革命的后遗症,通过这个反省来否定一切革命,历史上一切革命运动包括农民运动都是不对的;进而主张用调和、改良来取代革命,否定我们的无产阶级政权,否定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宣扬一种反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历史虚无主义。
我们知道,颠覆一个制度很重要和最有效的一种手段,就是否定它的历史。苏联演变有很多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否定革命来否定苏联的历史,通过批判斯大林、否定斯大林,最后把苏联整个历史都否定掉,甚至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不是斯大林领导的。斯大林不仅是俄罗斯的英雄人物,更是世界的英雄人物。普京上台后明确讲,不能否定苏联历史。
和历史虚无主义相反的还有历史复古主义,这种思潮是想通过恢复我们的国粹,全盘肯定这些东西,甚至要用新儒学来指导我国的改革和建设,主张要从一种世界文化、世界宗教的角度来构建社会主义文化,这是又一个极端。我们的国学,我们的古代文化确实有深厚的渊源,应该批判地继承,但继承的目的是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意识形态,而不是用它来替代。
(四)普世价值观
这是近年来颇为流行的一种社会思潮。某些人大肆宣扬“普世价值”观,认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形成的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人权观念,是任何时代、任何民族都应该奉行的普世价值,甚至主张应该用这些自由、民主、人权观念作为今天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
最近在东北举行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有的学者提出“以人为本就是普世价值”。他把以人为本做了抽象的理解,和人本主义联系在一起,主张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就是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共同的思想成果,也就是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内容。这和我们当前所构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背道而驰的。难道要把资产阶级奉行几百年的资产阶级核心价值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吗?如果这样,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而且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和全人类利益、全人类价值所体现的就是这种“普世价值”,其结果导致了东欧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演变,使其变为资本主义。
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尖锐对立、贫富分化如此严重的情况下,能够存在什么普世价值吗?要从理论上深刻剖析资产阶级学者精心炮制出的普世价值观,这的确也有很大的难度。我认为不仅要从历史上阐明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人权观念和抽象人道主义产生演变的过程及其历史作用以及在当代的影响,而且要剖析作为普世价值的理论基础,从哲学上阐明人性、价值观中的个性和共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否则很难从理论上完全驳倒普世价值。这是哲学上的难题,稍有偏差就会导致实践上的失败。这也涉及世界观、历史观深层次的根本性问题,涉及世界观、历史观的对立。既然问题提出来了,就不应该回避,应以科学的和革命的精神,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进行研究,给予正确的回答。否则,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可能的。
以上四种思潮都是客观存在的,必然会对广大群众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产生深刻影响。李长春同志在前不久召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会议上讲得非常明确:高等学校是西方敌对势力向我们渗透的重要目标,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向我国大学生传播西方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企图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使青年一代全盘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对此,我们绝不能放松警惕。他还强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抵御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有力武器。教育部还为此发了一个文件,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最根本的问题是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研究这些现实问题和重大理论问题,并且用这种研究成果去教育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的建立就为我们完成这个重要任务提供了很有利的条件。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特别是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该发扬马克思主义革命精神的战斗性,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这些思潮,剖析这些思潮的实质和造成的危害,坚持马克思主义阵地。
(《环球视野》摘自2009年第2期《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 支持乌有之乡!」
打 赏
×
乌有之乡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