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画龙点睛的故事(画龙点睛的故事和寓意)

画龙点睛的故事(画龙点睛的故事和寓意)

画龙点睛的故事(画龙点睛的故事和寓意)唐朝有一首写雪的五言绝句被誉为雪诗典范,现在是小学生要背诵并默写的一首诗,这就是祖咏写的《终南望余雪》。这首诗极有名气,用词也很朴素好懂,没有新奇华丽之处,人们对它也耳熟能详,但这么一首看似朴素的诗,要说清它到底好在哪里却并不容易。画龙点睛的故事(画龙点睛的故事和寓意)这首诗是祖咏参加科举考

唐朝有一首写雪的五言绝句被誉为雪诗典范,现在是小学生要背诵并默写的一首诗,这就是祖咏写的《终南望余雪》。这首诗极有名气,用词也很朴素好懂,没有新奇华丽之处,人们对它也耳熟能详,但这么一首看似朴素的诗,要说清它到底好在哪里却并不容易。

画龙点睛的故事(画龙点睛的故事和寓意)

画龙点睛的故事(画龙点睛的故事和寓意)

这首诗是祖咏参加科举考试时写的命题作文。终南山在长安城南面,考试前一天下过雪,第二天考官就用“终南望余雪”做了考题。一般科举考试的命题作文很少有脍炙人口的佳作,但祖咏是个例外,这首应试的《终南望余雪》居然是他一生最好的诗作。

“终南阴岭秀”,中国把山的南面叫“阳”,因为山南能晒到太阳,同理,山北晒不到太阳,所以山的北坡叫“阴”。终南山在长安城的南面,从长安城望终南山,看到的正是终南山的北坡,这一个“阴”字,写出了诗人看山的位置是在终南山的北面,同时还写出了这片山岭的视觉效果是阴暗的,一个“阴”字,信息含量很丰富,很耐琢磨。

下一句“积雪浮云端”的“浮”字也和“阴”字一样,用字精炼准确内涵丰富。因为是阴岭,所以山上还有积雪残留,这些未化的积雪仿佛浮在云端上。为什么积雪的视觉效果是浮在云端上呢?一是因为终南山很高,山顶与云相接,二是因为山的低处温度比较高,雪容易化掉,所以只有高高的山顶上才有没化掉的积雪。从这句里还可以看出前一天的雪下得不大,所以连阴岭低处的雪也化掉了。五个字,信息含量同样很大,“浮云端”把积雪的视觉效果写得很生动。

“林表明霁色”这五个字,一个字一个意象,五个字就组成了一幅层次丰富的南山暮景图。“林表”是树梢,是树林的最上面一层。“霁”是雨后或雪后初晴,雪后的夕阳,照亮了终南山最上面的一层树梢。为什么是树梢被照亮?因为终南山的北坡是晒不到太阳的,傍晚的太阳照射的终南山的西南面,所以从北往南望去,终南山只有西面一层树梢是能照射到阳光的,这是一副带有剪影效果的暮景图,色彩层次非常丰富,阴岭是暗的和冷色调的,林表的霁色是“明”的暖的,当然还有夕阳的红艳,以及被夕阳映红的余雪和树梢,这么层次丰富的画面,祖咏用五个字就搞掂了。

前面这十五个字扣题写终南山的余雪,字字精炼,句句生动,每句都经得起反复咂摸品味,诗写到这里,一幅完美的雪景图已经完成了,可以和王维的“诗中有画”媲美。但写到这里,诗里写的都是静态的景,虽然艺术性极高,但最后一句怎么写非常关键,这最后一句会决定了全诗能不能从静态活起来,以及全诗能达到什么样的境界。

如果最后一句也写得静了,全诗就是只是画面,会显得“死”了,缺少意境;如果最后一句勉强拔高点题,比如应试诗一般都会往皇上圣明,天下太平,自己为国尽忠等主题上去点题拔高,这样的点题就会显得和前面的诗境脱节,缺少境界。(小朋友们被教出来的作文套路是不是这样的?)如果祖咏也按这个套路去写这最后一句,这首诗就至少会砸了一半。

祖咏当然没被套路,他写的是“城中增暮寒”,这一句从景回到人,从视觉写到感觉,天色将晚,雪又在化,长安城里更增加了几丝寒意。这五个字看似简单,但余韵无穷,把诗歌最讲究的韵味写出来了。傍晚了,城里会更冷,这更冷之后会有些什么呢?是添衣、生火、取暖、吃火锅?还是裹紧薄衣,在寒风中瑟瑟?又或者心下凄寒,思念远方的亲人?祖咏不说,留给每个人自己体味,他把空间给了读者,让读者参与诗境的完成。这种既点到又留白的收尾手法,如余音绕梁,袅袅不绝,境界就在这种意犹未尽之中,和读者的兴发感动中生发出来了。

清朝王士祯在《渔洋诗话》里把这首诗称为史上最好的几首咏雪诗之一,这首诗的艺术水准担得起这样的赞誉。

关于此诗还有个小故事,这首诗考官要求写的是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但祖咏只写了四句,《全唐诗》记载,考官看了他的诗,要他按要求写十二句,但祖咏说“意尽”,他觉得四句已经表达完整,多加一句都是画蛇添足,拒绝多写。真是充满年轻人的自信和意气!真正的诗人,不为考试写诗,不为别人写诗,只为自己写诗,哪怕是这种决定前途的科举考试。

上一篇: 万圣节的故事(万圣节的故事简短)
下一篇: 洪立熙(洪立熙个人资料)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