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桑榆之年(桑榆之年是多少岁)

桑榆之年(桑榆之年是多少岁)

桑榆之年(桑榆之年是多少岁)钟振振博士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

钟振振博士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钟振振:明词新解(2)

桑榆之年(桑榆之年是多少岁)

桑榆之年(桑榆之年是多少岁)

风流子·上元风雨

[明]金堡

东皇不解事,颠风雨、吹转海门潮。看烟火光微,心灰凤蜡,笙歌声咽,泪满鲛绡。吾无恙,一炉焚柏子,七碗覆松涛。明月寻人,已埋空谷,暗尘随马,更拆星桥。〇素馨田畔路,当年梦、应有金屋藏娇。不见漆灯续焰,蔗节生苗。尽翠绕珠围,寸阴难驻,钟鸣漏尽,抔土谁浇。问取门前流水,夜夜朝朝。

关于“泪满鲛绡”

夏承焘先生等《金元明清词选》上册注曰:“[鲛绡]《述异记》:‘南海出鲛绡,一名龙纱,以为服,入水不濡。’”(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第380页)

按:这里的“鲛绡”,是女子所用巾帕的藻饰词,故以“泪满”为言。

此义屡见于宋以来诗词中。

如宋晏几道《探春令》(绿杨枝上晓莺啼)词曰:“为少年、湿了鲛绡,帕上都是相思泪。”

周邦彦《鬓云松令》(鬓云松)词曰:“檀板停时君看取。数尺鲛绡,半是梨花雨。”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词曰:“春如旧,人空痩,泪痕红浥鲛绡透。”

吴文英《莺啼序·咏荷和赵修全韵》词曰:“乍湿鲛绡,暗盛红泪。”

陈允平《江城子》(东风吹恨上眉弯)词曰:“泪薄鲛绡,零露湿红兰。”

元白朴《念奴娇·壬戌秋泊汉江鸳鸯滩寄赠》词曰:“聚泪鲛绡,画眉螺黛,总在归时节。”

邵亨贞《沁园春·美人目》词曰:“难忘处,是鲛绡揾透,别泪双零。”

明林鸿《金陵寄红桥》诗七首其六曰:“伤春雨泪湿鲛绡,别雁离鸿去影遥。”

聂大年《卜算子》词曰:“粉泪湿鲛绡,只恐郎情薄。”

沈宜修《满庭芳》(玉树香浮)词曰:“肠断鲛绡帊上,休回首、枉自魂惊。”

皆是其例,可以参看。

关于“不见漆灯续焰,蔗节生苗”

夏承焘先生等《金元明清词选》上册注曰:“[蔗节生苗]《群碎录》:‘宋神宗问吕惠卿曰:何草不庶生,独于蔗?庶出何也?对曰:凡草种之则正生,此蔗独横生,盖庶出也。’蔗节生苗即指此。”(人民文学出版1983年出版,第381页)

按:此注及引文,似未得要领。

这里的“蔗节”,是古墓中陪葬的食品。

南朝宋谢惠连《祭古冢文》曰:“东府掘城北堑,八丈馀得古冢。……棺上有五铢钱百馀枚,水中有甘蔗节及梅李核、瓜瓣,皆浮出,不甚烂坏。铭志不存,世代不可得而知也。公命城者改埋于东冈,祭之以豚酒。既不知其名字,远近故假为之号曰‘冥漠君’云尔。”

又曰:“蔗传馀节,瓜表遗犀。”

宋岳珂《桯史》卷一《晋盆杅》曰:“余居负山,在湓城之中。……庆元元年五月,大雨隤其巅,古冢出焉。初仅数甓流下,其上有刻如瑞草,旁著字曰‘晋永宁元年五月造’。……居数日而山隤堲周半,堕骨发,棺椁皆无存矣。两旁列瓦碗二十馀。左壁有一灯尚荧荧,取之即灭,犹有油如膏,见风凝结,不可抉。碗中有甘蔗节,它皆已化。……萧统《文选》吊冥漠君文(按:《文选》卷六〇录有谢惠连《祭古冢文》)亦有蔗,意其殽核之所重云。”

元方回《雪中忆昔》诗五首其二曰:“定应冥漠犹遗恨,蔗节瓜犀启夜邱。”自注:“魏京尹墓亦为盗所发。”

又《泛湖遇雨戏为短赋》曰:“彼割据于五季,若钱氏之数王。渺邱垄之无迹,怆松楸其可伤。涸银海而出金椀,穴狐兔而上牛羊。岂不亦雄杰一时兮,终若雍门之泣孟尝。赋梅处士,妙解影香。骨可以腐,千古不亡。郁孤山其硉矹,拥万树之青苍。罔蔗节之遗恨,保故封犹苦堂。”

又《普同塔记》曰:“惟革除鼎布以来,胤嗣于其所先,配俪于其所偶,舆仆于其所事,交朋于其所知,盖有讣而莫临,暴而弗殣者,不止蔗节瓜犀之感。”

以上诗文,皆用谢惠连祭文为典故。故“不见漆灯续焰,蔗节生苗”,当是喻指人死不能复生。

关于“钟鸣漏尽”

夏承焘先生等《金元明清词选》上册注曰:“[钟鸣漏尽]指长夜将晓的时候。”(人民文学出版1983年出版,第381页)

按:注者所言,是“钟鸣漏尽”的原始义。但金堡此词,用的却是它的引申义,或曰比喻义。

这里不是说“长夜将晓”,而是以夜之尽喻言人之死,故下文紧跟着便说“抔土谁浇”——墓上有谁来酹酒祭奠呢?

《三国志》卷二六《魏书·田豫传》载:“屡乞逊位。太傅司马宣王以为豫克壮,书喻未听。豫书答曰:‘年过七十而以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

《魏书》卷五五《游明根传》载:“明根以年逾七十,表求致仕。……明根对曰:‘臣桑榆之年,钟鸣漏尽。’”

《隋书》卷六二《柳彧传》载:“彧上表曰:‘……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平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

《旧唐书》卷一八七上《忠义》上《苏安恒传》载:“长安二年,又上疏曰:‘……陛下何故日夜积忧,不知钟鸣漏尽。’”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〇四《仁宗》载:“监察御史曹修古言:‘七十致仕,载在礼经。……比有年近八十,尚在班行。心力既衰,职事何补?钟鸣漏尽,未悟夜行之非;日暮途穷,多为身后之计。’”

以上诸例,还只是喻言人之老寿无多,至唐陈子昂《周故内供奉学士怀州河内县尉陈君硕人墓志铭》曰:“钟鸣漏尽竟兰焚兮。”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二七《炎兴下帙》录和州进士何送英上书曰:“至如渊圣皇帝(按,谓宋钦宗),一陷虏廷三十年矣。父既殁,母亦归。兄弟离散,宗庙丘墟。伶仃一身,羁縻外国。春去秋来而神消魂黯,水远山遥而心驰魂飞。天下闻之,孰不悲咽!在陛下手足之爱,想亦未忘。然而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将恐岁华荏苒,钟鸣漏尽,虽欲痛之,其可及乎!”则已进而喻言人之寿命终结。

金堡此词,语意与陈子昂铭、何送英书正同。

作者/钟振振编辑/冯晓

上一篇: 秦孝公求贤令(秦孝公求贤令原文)
下一篇: 张华昭(张华昭易兰珠)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