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潮连镇洪圣殿里为何祭祀王来任

潮连镇洪圣殿里为何祭祀王来任

潮连镇洪圣殿里为何祭祀王来任广东省情网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办,南方新闻网承办

在广东江门市蓬江区的古镇潮连,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名胜古庙——洪圣殿,洪圣殿在潮连当地百姓心中地位尊崇,备受敬拜。“不怕潮连人,就怕潮连神”的民间谚语流传甚广,家喻户晓。潮连神,指的是洪圣殿供奉的三尊神像:洪圣龙王、天后娘娘和清初广东巡抚王来任。

洪圣龙王、天后娘娘,均是带有神话色彩的仙界人物,老百姓信奉神灵供奉他们可以理解;但是清初广东巡抚王来任只是几百年前一个普通官员,为什么潮连人直到今天还要供奉和祭祀他?王来任和潮连有什么关系?王来任为潮连百姓做了什么好事?查历史资料,原来王来任因为为民请命,向康熙帝多次奏请结束“迁海移界”,好让广东沿海百姓重返家园,是清朝时广东沿海广大父老乡亲的大恩人。

洪圣殿、王来任、迁海移界这样几个历史名词的背后,牵引出一个血泪交织的历史故事,先辈的苦难后世不应遗忘,今天的人们应该重温和铭记家乡这一段艰辛难忘的历史。

一、洪圣殿内供奉的“王大人”

潮连洪圣殿,共供奉三尊真神。洪圣殿俗称大王庙,敕封“南海洪圣广利昭明龙王”。该庙位于潮连富冈山麓,面临西江,神灵轶事名扬遐迩。

根据当地百姓介绍,该庙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为二进三楹,是集砖雕、灰雕、木雕、古刻于一体的建筑物。在历史的长河中,几经风霜,几经重修。由于它建筑独特,是民间艺术精华,于1998年被定为江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潮连乡志》所载,关于洪圣殿最早的建造和起源,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明万历十三年,潮连北厢卢姓书生中乡试,派任安徽蒙城知县。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素有声望。他侍母至孝,因母病医治无效,闻大王神灵,求神扶乩开药,母病渐愈。母感神,嘱其任满离职时,请神回乡祀奉。卢到庙占卜,得神应允,乃雕新神像放于原庙,抬旧神像回乡,船行如箭,不日回到潮连,抬着神像选择庙址,当抬至海边天后庙时神像忽然重起来,抬之不动,占卜得知神意在此建庙,又占卜问天后娘娘,应允。于是卢知县与乡绅商议,决定把天后庙改建为洪圣殿。洪圣殿竣工后,洪圣龙王像供于正中,左为天后娘娘,右为王巡抚。

为什么潮连人尊敬巡抚王大人呢?潮连人会告诉你,王大人是好官、清官,是潮连人的大恩人,所以要祭祀他、纪念他、铭记他。为何王来任能与洪圣龙王、天后娘娘并立大殿呢?原来明朝时,潮连已经有洪圣殿,初期只是供奉洪圣龙王和天后娘娘,后来清康熙年间潮连父老遭遇“迁海移界”,在此兵荒马乱、生死未卜、前路茫茫之际,潮连父老仰慕洪圣殿之灵验,磕请神灵指引,结果求到一个“香”字,当时无人能解。直到六年后,清廷终止迁海移界政策,潮连百姓可以重返家园,潮连父老才对当初求得的那个“香”字恍然大悟:原来拆开香字,就是一千八百日,恰好是潮连父老离开家园颠沛流离的六年时间。至此,潮连人感叹洪圣龙王和天后娘娘对“迁海移界”预测之灵验,也感佩广东巡抚王来任帮助广东沿海百姓重返家园的大恩大德,遂合议把这三神合一,从此洪圣殿就成了供奉“三神”的庙宇。

二、迁海移界,清初新会父老遭遇的空前浩劫

清朝初年,清廷采用隔绝大陆台湾之间往来的策略,以图困死据守台湾的郑氏政权。康熙元年(1662年),清廷颁令江、浙、闽、粤、鲁5省沿海边民全部内迁50里,史称“康熙迁海”。根据史料记载,迁海移界政策实施历时八年(1662—1669年),江门、新会所属的古井、沙堆、麻园、睦州、三江、外海、潮连、荷塘、周郡、崖西、双水等沿海村镇均受到波及,这些村镇内的数十万亩良田被迫弃耕,房屋被强行拆毁,无数农家霎时成了一无所有之贫民。《新会乡土志》关于“迁海移界”一事有这样的描述:“迁民贫者行乞街市,露宿衢道,往往饿死”“迁民失业,饿殍蔽道,弃儿塞路”。

清初新会乡土诗人、江门水南人黄居石也是“迁海移界”的受害者。他有四年时间被迫离开故乡,迁徙到肇庆谋生。期间他写了许多反映“迁海移界”导致民不聊生的写实诗歌,最出名的要数他写的长诗《徙村行》,至今读来一字一泪,令人凄然。诗云:

新朝防海不防边,威令雷行刻不延。相传徙村诏昨下,居人犹疑未必然。

已报大人巡海上,力役征徭交鞅掌。令尹苍黄出郊迎,牛酒猪羊忙馈饷。

犹恐菲薄慢王师,计田派饷日公仪。民力竭矣胥吏饱,岂无老弱死鞭笞。

惊看村前一旗立,迫于王令催徙急。携妻负子出门行,旷野相对啜其泣。

孰无坟墓孰无居,故土一旦成丘圩。此身播迁不自保,安望他乡复聚庐。

君不见咸阳三日火,顷刻烟尘起青琐。不独眼前事可哀,国亡家破奚独我。

吁嗟,谁绘郑侠图,流连载道天难呼。回首昔年烟火地,青青草树暮啼乌。

有统计数字表明,迁海移界政策实施八年,新会沿海农村毁掉良田50余万亩(占新会全县田亩总量的六成以上),被迫离家迁徙到异地的新会百姓8000户(约占全县户数五成以上)。

三、王来任其人其事

康熙四年(1665年),广东巡抚王来任巡视广东沿海,见沿海乡村田园破败,村落十室九空,凄惨景象入目,既震惊又同情迁民遭遇。他想方设法减轻民众苦难,多次上书朝廷,陈述“迁海移界”政策对广东百姓带来的严重伤害,为此他不惜犯颜得罪上司和朝廷。

清雍正《广东通志·名宦志·王来任列传》记载:“王来任,字宏宇,奉天人,天聪八年举人。康熙四年以副都御史巡抚广东。时粤地屡经盗寇,赋役未减,平靖两藩轻视民命。来任至,安集流亡,咨询疾苦……”王来任向皇上奏陈广东六大害,包括:夫役、民船、采卖、私抽、诬盗、擅杀,书谏请命禁革,得到清廷的关注,准逐条施行。王来任奉旨亲自为民平反积案,微服出行,巡逻海疆,监察地方官员,重惩横暴作恶的官兵,百姓甚为感恩。

但是,在迁海问题上,王巡抚因同情迁民,执行上司命令不力,康熙七年(1634年)被罢官还京,不久病倒,但他仍冒死写下《展界复乡疏》,最后一次上书朝廷,请求清廷展界,让广东沿海迁民回乡复业。王来任在奏疏中道:“微臣受恩深重,捐躯莫报,谨临危披沥,一得之愚仰祈睿鉴,臣死瞑目。”他直言粤迁界参事,数百万迁民流离失所,每年抛弃地丁粮银30余万两,又置重兵,驱使未迁之民筑墩台,树椿栅,乃劳民伤财之策。他巡抚广东两年多,并未听过郑成功大逆侵掠之事,所见的都是迁海之民被逼为盗。如展边界,这些为盗之迁民,会卖刀买犊了。他力陈建言:“将原迁之界悉施其禁,招来迁民复业耕种与煎晒盐斤”。王来任披肝沥胆之奏稿,被康熙皇帝诏许之。康熙八年正月,两广总督周有德奉旨驰禁展界,动员迁民归故里复耕,百姓如获再生。然而,为结束“迁海移界”殚精竭虑奔走呼吁的王来任没有等到这个好消息,就因操劳过度病卒。

四、祭祀王来任对理解地方社会的意义

由于王来任爱民如子、为民请命,江门、新会沿海父老感激王来任、尊敬王来任、怀念王来任,听闻王来任去世,新会百姓叹息不已。

迁海移界政策停止实施,百姓可以回到家园复耕田地之后,新会各村镇兴起修建王来任纪念祠庙之风。据《新会乡土志》记载,直到光绪年间,除了潮连洪圣庙供奉的王来任塑像,新会双水富美村村民建有“恩宪祠”纪念王来任;江门江嘴村和水南村各建一间巡抚王公祠,内树王来任全身塑像,供父老拜祭。

数百年后的今天,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江门、新会各地关于纪念王来任的庙宇均已消失,潮连洪圣殿这尊塑像可能是硕果仅存的一尊了,对研究潮连乃至新会的地方历史有着特别的意义。

潮连人数百年来在洪圣殿供奉王来任,说明了民间百姓一直以来对清官好官的尊敬,从某一程度也折射出人们对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生活幸福的无比渴望。从这个意义上说,历朝历代像王来任这样为百姓谋福祉的官员,都被老百姓敬仰,百姓不会忘记他们,历史也不会忘记他们!

(作者单位: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

上一篇: 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成就
下一篇: 酷酷的滕不怕报复吗 酷酷的滕被社会王打了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