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杨思勖怎么读(杨思勖屠越南)

杨思勖怎么读(杨思勖屠越南)

杨思勖怎么读(杨思勖屠越南)因为“马革裹尸”太有名了,所以很多人都会误以为,马援平定越南(交趾),是场艰苦卓绝的战争。最起码激烈的程度,不应该比70年代越南战争差吧?!欸!结果还真不是。杨思勖怎么读(杨思勖屠越南)在历史上,尽管对手特别的顽强,但马援一路打过去,却完全都是平推,似乎挺轻松的。细细分析起来

因为“马革裹尸”太有名了,所以很多人都会误以为,马援平定越南(交趾),是场艰苦卓绝的战争。

最起码激烈的程度,不应该比70年代越南战争差吧?!

欸!结果还真不是。

杨思勖怎么读(杨思勖屠越南)

杨思勖怎么读(杨思勖屠越南)

在历史上,尽管对手特别的顽强,但马援一路打过去,却完全都是平推,似乎挺轻松的。

细细分析起来,他应该是掌握了窍门。

70年代越南战争很惨烈

欢迎继续阅读,敬请关注了解更多!

说起来,越南曾在中国版图之内。

秦始皇横扫六合以后,派出了两路大军。北路由蒙恬带领,向北驱逐匈奴;南路由屠睢统帅,向南征服百越。

其中,南路军克服了瘴气、疾病,在湿热的丛林里勇敢前行,甚至连屠睢都中毒箭身亡,终于平定了整个南方。

公元前214年,秦设南海、桂林、象郡。

这个象郡,如今就在越南。

邻国史书《安南志略》,对此有详细的记载:“古南交,周号越裳,秦名象郡……今安南居九郡之内,交趾、九真、日南是也。”

由此可以证实,秦朝版图的最南边,到达了今天越南奉化一带。

而有汉一代,基本是继承、拓展了这个边界。

不过呢,那里毕竟是山高路远,一旦中央朝廷出现了动荡,就很容易会出现割据的局面。

就像在公元40年,西汉覆灭、东汉刚建,政局发生了动荡。

顺化城

恰巧交趾太守苏定,因罪处死了当地部族领袖子诗。

结果不出意外,子诗的部族叛乱了。

但也有点意外,组织叛乱的人,是他的老婆征侧、小姨子征贰。

真要说起来的话,东南亚的女人很厉害!不仅在家要干家务,出门还能种田,打起仗来又成了勇敢的战士。

相反当地很多的男人,倒是喜欢抽烟喝酒,成天懒散、无所事事。

想必苏定也不了解情况,抓了不顶用的男人,结果惹出了一堆事情。说不准当时抓了女人,未必就有后来的麻烦。

很快,叛乱席卷了六十五城。姐姐征侧,也在麋冷这个地方,被叛军拥立为女王。总之,二征叛乱成了大气候。

甚至在多年以后,两人成了越南的传奇人物。

后世曾有当地名人评价说,“她们不愧为仙龙的后代,不愧为现代进步人类所赞誉的翱翔在高山之额上的雄鹰。”

越南的女性英勇善战

幸好东汉的开国皇帝,是英明神武的刘秀。

他这个人呢,看问题很透彻,遇到叛乱这种事,圣旨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打。

与此同时,他看人也很准。因此就选了马援,作为平叛的主将。

公元42年,马援领命,点了几千马步精兵,就离开洛阳出发了。这有什么好说的,皇命在身啊,平定一场叛乱,还不是武将应该干的活儿么?

光武帝刘秀

实话实说,越南并不好打。

首先是路远,千里迢迢赶过去,怎么也要几个月的时间。

其次是地险,从云南过境,高山峻岭、雨林密布,绝对是打伏击、搞游击的好地方。

再加上气候不同,中原朝廷出兵,很容易就水土不服。

最后是人心,当地山民不服王化、好勇斗狠,二征轻易就能有源源不断的兵员,以众凌寡、以逸待劳,绝不是好捏的柿子。

这么一想,马援应该很犯愁才对?

嘿嘿,不是。

越南山多林密,是打游击的好地方

他打越南只花了两年,这里边儿还包括了赶路的时间。

除此之外,马援还不务正业,干了三件挺有名的事,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

第一件事,马援写出了金句。

这老兄在打仗的闲暇,挺关注家里的孩子教育。有一天吧,洛阳突然来信说,侄子马严、马敦两个人,交了损友、放浪形骸,反正是无心学业。

结果马援一看着急了,立马挥笔成章,写了封情真意切的回信。

这封信,叫《诫兄子严、敦书》,后来被收录到《古文观止》里。

里边儿,有两个著名的成语。

一个成语,是“刻鹄不成尚类骛”。意思是说呀,你们要好好地学习鸿鹄,就算学不成,也可以像鸭子一样不是?

另一个成语,是“画虎不成反类狗”。大家可以触类旁通,意思也差了不多少。

马援激励两个侄子,可真是善于比喻!

当然了,经过这么多年的演化,这俩成语今天的意思,多半和最初有了点不同。

第二件事,马援专业喝酒。

基本上说呢,或许是他打仗打得太平淡,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嘛,所以在史书上,对他打仗过程的记录,就总是轻描淡写,也不怎么吹。

然而,书上对他搞得“亲善活动”,却喜欢浓墨重彩。

每次马援平定一地,他请了哪些当地耆老,摆了多少丰盛筵席,大家开开心心地说了啥、干了啥,史官们反正都挺关心的,特别的八卦。

搞得后世看史书,都会被迷惑了:难道马援光吃吃喝喝,就把偌大的叛乱,给平定了?

第三件事,马援树了几根铜柱子。

说到这个事儿呢,还真是汉代武将们的恶趣味。他们好像不管打到了哪儿,都喜欢留下类似“到此一游”的纪念。

比如说,公元前119年,霍去病一战杀了七万多匈奴,一口气抓了仨匈奴王,就搞了一个盛大的庆典,所谓“封狼居胥”嘛。

再比如说,公元99年,窦宪抓了二十多万匈奴俘虏,又抓了一百多万头匈奴牛羊,在山上刻石记功,所谓“勒石燕然”嘛。

这轮到了马援,他也不例外呀!

在搞定越南叛乱以后,就命人铸造了大铜柱子,还写上六个特别霸气的大字,树在了南方的边境上。

这六个字是啥呢?反正今天是和谐社会,也就不提了。

不过当地的越南人吧,看到大铜柱子上边的字儿,其实心里很不开心的。

但是又没有什么办法,没人敢推倒啊,于是捡了瓦块、石头去丢,久而久之竟丢成了小山。

而后世的中原统治者呢,一般对马援的铜柱子都挺感兴趣的。

甚至连元世祖忽必烈,在接见越南使者的时候,居然也没事儿好好问人家:当年马援树的铜柱子,现在可还好啊,想必一样光洁如新啊?

搞得越南使者的脸色,真是青一阵白一阵的。

欸,就是喜欢你生气,可又拿我没办法的样子!恶趣味呀,恶趣味。

马援打越南,真应了一句歇后语:“三只手指拿田螺,手拿把掐”。

他不愧是历史名将,竟然早早地就洞察了天机,找到平定越南最有效的方法。这个战法,总结起来就一个词儿:“海陆并进”。

假如用一千多年后,美国佬麦克阿瑟的话说,那就是“蛙跳战术”。

仅仅这么一说,大家可能还不一定能明白奥妙。但是看一看地图,想必就很容易理解了。

越南南北1600公里,东西最窄仅50公里,长宽比达到了31:1!可以说非常的狭长。

再加上3200多公里的海岸线,你说“蛙跳战术”有没有效果?

由海及陆,想打哪儿打哪儿,敌人根本防不胜防。

特别窄

所以马援在越南,前后打了几十场仗,基本上都是一个套路。

每次他在地图上圈好点,在必要的火力侦查后,大军就会乘坐楼船,突然登陆并包围那里的对手。

你想守城?那咱就围歼。

你想逃跑?那咱就野战!

一般来说,敌人最后都降了。

真正死扛着的,好像也只有二征姐妹了。她们在锦溪这个地方,想拼命顽抗到底,结果最后还是被抓了。

二征姐妹

因此,马援打起来还真是轻松。

第一个原因,他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性。

汉军想打哪儿打哪儿,想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划得来就打,划不来就不打,真打不下来还可以扭头就走。

叛军原先在崇山峻岭中,设置的防线完全失去了作用。搞不清哪里是后方,也不知道哪里是前方,只能处处设防、疲于奔命。

第二个原因,他得以集中优势兵力。

汉军人数并不多,还不到一万人,即便加上越南当地的士卒,也不会超过两万。以这么点兵力,征服并守备那么一大片土地,当然是不够的。

但是捏成一个拳头后,一个点一个点地去消灭叛军有生力量,汉军战斗力的优势,就充分显现出来了。

叛军虽然总人数很多,可是一旦散布到了各个地点,被歼灭也就不足为奇了。

汉军

第三个原因,他不用担心后勤了。

茫茫大海之上,汉军的楼船舰队,是近乎无敌的存在。

所有的补给,都依赖水运保障,无需从险峻的陆路运送。如此一来,叛军根本无法截断粮草。

可想而知,汉军必然立于不败之地。

毫无疑问,马援打越南的战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因此在后世,就有人效仿过。

在公元713年,越南酋长梅玄成起兵,自立为黑帝,与真腊、林邑三家合兵,一举攻陷了安南都护府,拿下了三十二州。

此时,正值大唐开元盛世,唐玄宗执政。

众所周知,这个皇帝比较喜欢信任太监。收复越南这件大事,他也交给了一个有名的太监,叫做杨思勖。

史书上说,玄宗曾问道:平定越南,你需要带多少人啊?

而杨思勖就说了:只消洒家一个人,就能搞得定他们了!

你说这个太监牛不牛?肯定身负绝世武功,武功堪比东方不败。

当然了,杨思勖最终也不可能真一个人去。他在两广招募了军队,然后借助唐朝无敌的水师,沿着马援平越的故道,就开始按图索骥了。

梅玄成的叛军,本来也算能打。

可是战术上的勇猛,弥补不了战略上的问题。因此照样处处被动,不久以后就被消灭了。

这个时候,杨思勖就体现出太监的阴狠了。

他在处理战后事宜上,跟马援就完全不同了。既没有请客吃饭,也没有铸造铜柱子,只是筑成了恐怖的京观。

然而更多的时候,马援的战法却被束之高阁。

1075年,越南李朝发动侵宋战争,攻破了钦州、廉州等地,屠杀了数十万中国民众,犯下了累累罪行。

宋神宗命令大将郭逵,主持了反击作战。

尽管宋朝的海军也很强,但这次却没有发挥作用。基本上两国的交战,都是在陆地边境。

1399年,越南发生政变。

明成祖朱棣,派遣朱能为征夷将军,从广西进军,连战连胜,重新恢复了交趾布政司。

这场战争,也没有海军什么事儿。

当然,还有其它的例子,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朱棣

为什么在这些战争中,就没有人效仿马援的战法了呢?

原来,这其中也同样有限制。

首先,马援打越南,就是平定叛乱去的。

因此目标就很明确,一定要占领全境。肯定不存在收着手、留着力的可能了。

而宋朝反击越南就不一样了,本身并没有希望灭掉越南,在战略上来说,更多地是希望惩戒,或者是做一个有限的反击。

如此一来,肆意扩大战火,搞成灭国行动,那就不容易收手了。

宋:直把杭州作汴州

其次,马援的战法需要情报。

在汉唐的时候,越南本身就在版图内,叛乱只是一时的小插曲,因此大军在平叛过程中,其实是不缺少情报的。

也正因为如此,马援和杨存勖才能避实就虚,每每能够准确击中敌人的七寸。

而到了宋、明时期,这种情报优势就没有了,如果妄自以海击陆,万一跳进了敌人的圈套,那反而得不偿失。

所以虽然陆路难走,但是综合权衡下,还是觉得步步为营更稳妥些。

步步为营

马援的将军封号,其实也很有讲究。

倘若作者信口开河,说皇帝是看他海战打得好,平定越南战功赫赫,所以被封为了伏波将军,那未免就太没学问了。

要知道,有汉一代,将军位分为六品。除了含金量较低的杂号将军外,其它的将军号基本上是固定的。

比如说卫青是大将军,他是一品的官职。

卫青

霍去病是骠骑将军,他是二品的官职。

而什么征东、征南、征北、征西,也是二品将军号,所谓“四征将军”也。平东、平南、平北、平西,则是三品将军号,所谓“四平将军”是也。

马援的伏波将军,按规定是五品的将军号。

所以他当不上平南将军啊,硬杠杠不够啊,在级别上差了一级呢!

但是呢,伏波将军绝对好使。

喜欢本文,敬请下方长按点赞

帮助推荐本文给更多读者为感!

月下空山听清泉,不同视角看问题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全文完

上一篇: 亶父怎么读音(古公亶父怎么读)
下一篇: 胡祖望简介(胡祖望照片)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