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胡祖望简介(胡祖望照片)

胡祖望简介(胡祖望照片)

胡祖望简介(胡祖望照片)1962年2月24日,身在台湾的胡适因心脏病突发去世。老蒋为他写了一副挽联:胡祖望简介(胡祖望照片)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帅表,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据李敖披露,这副拧巴的挽联里隐藏了许多故事,涵括了胡适拧巴的一生,尤其是他的家庭教育。胡适的儿子胡适有两个儿子,长子胡望祖,次子胡思杜。胡望祖是胡适的惊喜。他十岁时就被父亲胡适送到外地

1962年2月24日,身在台湾的胡适因心脏病突发去世。老蒋为他写了一副挽联:

胡祖望简介(胡祖望照片)

胡祖望简介(胡祖望照片)

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帅表,

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

据李敖披露,这副拧巴的挽联里隐藏了许多故事,涵括了胡适拧巴的一生,尤其是他的家庭教育。

胡适的儿子

胡适有两个儿子,长子胡望祖,次子胡思杜。

胡望祖是胡适的惊喜。

他十岁时就被父亲胡适送到外地求学,长大后胡望祖想学习机械,胡适就尊重儿子的决定,让胡祖望进入了西南联大,不久,又让他去美国留学,进入胡适曾经留学的康奈尔大学。

就这样,胡望祖和父亲成了校友,多年后,胡望祖的儿子胡复也进入了康奈尔大学,祖孙三代同为校友,一时成为佳话。

胡望祖毕业后先是在美国就业,后来又担任了中国航空公司的工程师。他一生虽然没有父亲胡适的伟大成就,但也算是有了一个安稳的人生。

胡思杜却是胡适的惊吓。

小时候的胡思杜身体不好,患有严重的肺病,因此不能按时上学,只能请了家庭教师来上课。

年少时的胡思杜不喜欢读书,他的爱好是“擅长交友,好玩乐”。

长大后的胡思杜出国留学,也没有努力学习,还沾染了许多坏毛病,最后被学校遣送回国。兜兜转转的八年留学生活,他连一张大学文凭也没有拿上。

最让人大跌眼镜的一件是:解放前夕,胡思杜拒绝和父亲胡适一起去台湾,还发表文章抨击胡适,最后竟登文宣告与胡适断绝父子关系。

面对自己的小儿子的所作所为,胡适一直抱着“不相信”的态度。即便是胡思杜被遣送回国,他还一直认为里面还有别的原因。直至后来他亲眼看到儿子抨击他的文章,脸都气黑了,可还是不相信,仍然说“此文是小儿奉命发表的”。。

最后,胡思杜36岁自缢身亡,胡适依然不相信,仍在自己的遗嘱里把财产分成三份:老婆江冬秀,长子胡望祖,还有小儿胡思杜。

其实,与其说胡适对自己儿子的不相信,不如说胡适不愿意否定自己的教育理念

胡适的教育

在胡适的思想里,根深蒂固着一种观念:女性更适合教育孩子,在一个家庭里,父亲的教育可有可无。孩子教育不好,是因为妻子的不耐心。

所以,当胡适有了自己的孩子后,也把教育孩子的任务交给了妻子江冬秀。他自己或是忙于工作,或是忙于交友,这时候的他似乎全然忘却了自己的妻子江冬秀也没有接受过几天教育。

抗战爆发后,胡适被派往美国,长子随父亲赴美留学,只留下思杜和母亲在上海。

江冬秀最大的爱好是打麻将,而不是教孩子。每次当江冬秀”上场后“,胡思杜只能在麻将桌下面钻来钻去,自己玩耍。

不仅如此,胡思杜长大后,曾向母亲提出,自己对政治感兴趣,想学习政治。却被江冬秀一口回绝,还写信给胡适:“思杜居然要学政治,去做那狗官”。胡适收信后,居然与妻子保持了一样的看法。

且不说学政治是否会“做狗官”,可作为一名著名的教育家,胡适忘记了“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一规律,这也成了他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大失误。

胡思杜当时没有反抗,可等他的父母一坐上飞机离开,他就放弃了父亲为他安排的图书管理员的职业,马上选择进入了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开始接触他心心念的政治。

胡适的拧巴

胡适有一段写给儿子的话,多年来备受世人推崇:“我养育你并非恩情,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所以我既然无恩于你,你便无需报答我。你是独立的个体,是与我不同的灵魂。你是自由的,我是爱你的。我绝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所有的理论无论被语言修饰得多么精美,都需要回看其执行者的言行才能验证它的不朽。

诚然,生于那个时期,胡适有如此超时代的想法,的确难能可贵。可是,也许正因为身处那个新旧交替的特殊时代,才让胡适做起来表里不一。

之前,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胡适曾在游记中这样写:余主张两事:一曰无后,一曰遗产不传子孙。

他在社会伦理道德上主张“无后”思想,反对孟子说里面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腐朽观点。他认为人一旦有了家庭,就会目光狭隘,就不能把自己的全身心献给社会,就不能给人类谋福利,并且列举了很多不婚无子的优秀人士。

但是,在他的现实生活里,他却难以自圆其说。他娶妻生子,一生有三个孩子,女儿五岁时因病夭折,身边还有两个儿子。并且,对于自己的孩子,他也未曾真正做到“绝不会以爱之名掌控你的人生”。

因为,他一生都没有真正了解过自己的儿子,或者说他只是单方面的想让儿子跟着自己的想法走。这就导致他最后一直表现出来的一系列“不相信”。

即便如此,对于胡思杜最后发文攻击自己的父亲,其语言犀利让人评价“枉为人子”,也让人不禁疑惑,父子之间怎么会有如此大的矛盾?

这还要从胡适的爱情史说起。

胡适的爱情

我们知道:婚前的爱情只关乎恋爱,婚后的爱情就关乎忠诚了。结婚后的胡适,好像忘记了这一点。

众所周知,胡适作为民国大才子,不仅思想家进步,文采斐然,还相貌堂堂,风度翩翩。他还留过洋,见过世面,可是妻子江冬秀却是胡适的母亲“钦定”的大字不识几个的小脚女人。

自古文人都多情。婚后没几年,胡适就“出柜”了。其对象还不是别人,是江冬秀三嫂的妹妹曹诚英,江冬秀和胡适结婚时,曹诚英还是江冬秀的伴娘。

彼时曹诚英已经怀孕,胡适就决定回家给妻子摊牌离婚。没想到江冬秀也不是普通的女子,只见她一手拉4岁的大儿子,一手抱着2岁的小儿子,还硬是拿了一把菜刀,告诉胡适,倘若离婚,她就先杀了他的两个孩子,然后自杀。

迫于江冬秀的彪悍,还有外界舆论的压力,胡适只好放手,曹诚英在堕胎之后,也黯然离去。事情虽然过去了,但那争吵的场面,以及此后家庭因此引起的不断波动,给两个孩子留下了难以弥补的创伤,也成了难以抹去的阴影。

再后来,胡适的身边粉蝶不断,绯闻不断:徐芳、洛维茨,还有陆小曼。目睹父亲的所作所为,胡适在儿子胡思杜心中的形象一落千丈,父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胡思杜甚至对父亲胡适逐渐心生怨怼。最后,胡思杜才会断然拒绝与父亲一同去台湾。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孩子。这一点,胡适做的不是不到位,而是很不好。

伟人的悲哀

东野圭吾在小说《红手指》中这样说:父母教育孩子的失败,是家庭最大的悲哀。

毋庸讳言,在中国的近代史上,胡适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但同时,他又是一个争议不断的人物,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上。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虽没有抛弃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包办婚姻的妻子,却一直和其他女子暧昧不清。

他爱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生活在自由快乐的环境里,但是身为父亲的他没有给孩子们创立一个安稳幸福的家。

作为赫赫有名的教育家,平时没时间陪伴孩子,缺失了对孩子的爱,却把教育的失败都推给了自己的妻子。

生于新旧交替的时代,他成为开路的先锋,而正是因为这个特殊的时代,让他在很多方面都扮演着双重的角色,造就了他拧巴的人生。

大儿子胡望祖也算是有所建树,可比起胡适,还是逊色许多了。至于小儿胡思杜,成为胡适人生书写的一个败笔,不仅打破了“虎父无犬子”的俗语,更让人唏嘘不已。

胡适去世当天,老蒋在日记中这么写:“晚,闻胡适心脏病暴卒,在革命事业与民族复兴的建国思想言,乃除一障碍也。”

回味他亲手写给胡适的貌似高大上的挽联,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END.

【文|若茗】

【编辑|丹尼尔李】

【排版|毛毛雨】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曾国藩孙子公开李秀成供词真迹,100年前真相暴露:忠王还是忠王

30岁之前是庸人,30岁之后是圣人:究竟是什么改变了曾国藩

上一篇: 杨思勖怎么读(杨思勖屠越南)
下一篇: 贞观庶子秦怀道(贞观庶子虎虎生虎)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