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秦惠公和秦孝公的关系(秦惠公后面一个君王是谁)

秦惠公和秦孝公的关系(秦惠公后面一个君王是谁)

秦惠公和秦孝公的关系(秦惠公后面一个君王是谁)在战争中,一位优秀的将领不仅要懂得如何指挥战争,更要有收拢人心的能力。虽然说“慈不掌兵”,但是一位将军如果能在合理范围内宽厚待人、爱护手下,那么他的军队一定是具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战国时期,就有一位名叫吴起的将军,他与部下同吃同住,对待手下如同自己的家人,甚至还

在战争中,一位优秀的将领不仅要懂得如何指挥战争,更要有收拢人心的能力。虽然说“慈不掌兵”,但是一位将军如果能在合理范围内宽厚待人、爱护手下,那么他的军队一定是具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

战国时期,就有一位名叫吴起的将军,他与部下同吃同住,对待手下如同自己的家人,甚至还为一位士兵吸吮毒疮。这位士兵自然十分感动,将这件事写信分享给了母亲。不料母亲没有感动,反而痛哭不止,认为自己的儿子命不久矣。

秦惠公和秦孝公的关系(秦惠公后面一个君王是谁)

秦惠公和秦孝公的关系(秦惠公后面一个君王是谁)

士兵的母亲究竟为什么会这样想呢?这位吴起将军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在《旧唐书》中有着这么一段关于古代名将的评价:“凡言将者,以孙、吴、韩、白为首。”其中的“吴”指的就是吴起。吴起与孙武齐名,被合称为“孙吴”,两人的著作《吴子》和《孙子兵法》合称为《孙吴兵法》。

话说,年轻时吴起拜在曾申门下学习儒术,以图求得卿、相的职位。离开故乡时,他就对母亲发誓,如果不取得官职,不会回来卫国,结果吴起真的“说到做到”,连母亲去世他都没有回国奔丧。

这时,身为老师的曾申看不下去了,儒家对孝的要求本身就很高,可吴起连母亲去世都不管不顾,简直就是儒生中的“败类”,吴起就这样被老师赶出了师门。

在离开老师家后,吴起辗转鲁国各地,开始学习兵家的知识,并且投奔鲁国国君,为他效力。在鲁元公十七年时,齐国发兵攻打鲁国。鲁元公任用吴起为大将,带领鲁国军队打败了齐军。

后来,鲁元公听信谗言,认为吴起品行不良,于是免去了吴起的官职。在这之后,收留吴起做门客的季孙氏被杀,吴起担心惹祸上身,便离开了鲁国,转投魏国。

魏文侯一向敬爱人才,但又听说吴起为人好色而且残忍不孝,心中很是犹豫。后来,他找到了与吴起同师门的李克询问意见,李克回答,“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司马穰苴也就是田穰苴,是春秋末年优秀的军事家,魏文侯听李克都这么评价吴起了,也就没有了疑虑。在公元前409年前后,魏文侯派吴起进攻秦国河西地区的临晋、元里,吴起顺利占据两地并建筑了城池。

不久后,吴起奉命再次攻打秦国,连拔五座城池,迫使秦国放弃了河西地区,并且加固了防御工事防止吴起进攻。其后,魏国在河西地区设立西河郡,吴起也成为了首任郡守。

因为这里是魏、秦的交界处,吴起在驻守期间丝毫不敢怠慢,他先是先让孔子的学生子夏学习儒学来治理地区,又大刀阔斧地改革了征兵制度,创立了武卒制。

而在河西地区的这些年里,吴起一共和包括秦军在内的诸侯国不断战斗,“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为魏国“辟土四面,拓地千里。”

作为将领,吴起除了有过人的军事思想,他还有着杰出的领导能力,使得士兵对他心悦诚服。在魏国效力时,吴起曾领导了“阴晋之战”。

在这场战役之前,吴起曾夺取了秦在河西的大片领地,于是秦惠公领兵五十万,大举进攻魏国西河郡,既是为了一雪前耻,更是想要夺回河西地区这块战略要地。

魏国得知消息后,令吴起迎战。面对着五十万之多的秦军,吴起十分冷静,派出探子打探情报,确定了秦军士兵大部分都是简单武装的农民,这个重要情报使得魏国松了一口气。

在早些时候,吴起曾定下规定,立下重要军功的士兵待遇丰厚,而没有功劳的则待遇一般,而且对于有军功的士兵家属,吴起也是多有慰问和奖赏。于是,那些还没有军功的士兵便日夜期盼着为国效力。

等到了吴起准备应战时,还没有军功的士兵争前恐后地想要参战,吴起很是满意,就挑选了五万没有军功的士兵,加上魏武侯增援的战车五百辆、骑兵三千,迎战秦军。

结果,阴晋之战以魏国取得胜利而结束,这一战也成为了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除了利用军队来激励士兵,吴起在军营平和近人,与士兵过着一样的生活,丝毫没有长官的特权。

吴起平时穿着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军中士兵标配的饭食,领兵外出作战时,他就睡在营地的田埂上,用树叶盖着身体。在行军的时候,吴起也不乘车不骑马,而是和士兵们一起背着粮食赶路。

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还记载了一个有关吴起爱护手下士兵的故事:一次战争之后,吴起手下的一名普通士兵的伤口起了恶性毒疮,吴起听说后,亲自前往探望,甚至替士兵吸吮出了伤口的脓液。

而当这名士兵的母亲听说这件事后,竟然放声大哭。邻居问:“你儿子只是个士兵,却受到将军的优待,亲自为他吸吮脓液,你应该感动,为什么会这么伤心呢?”

士兵的母亲回答:“我伤心哭泣不是这个原因,在几年前,吴起将军曾经为我的丈夫吸吮毒疮,结果我的丈夫为报答恩情,不久后就战死沙场。

现在轮到我的儿子蒙受恩情,也许不久之后他也会死在战争中,我为此而伤心。”可见,吴起十分擅长收拢人心,使得士兵愿意为他效力。

尽管吴起为魏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是在公元前387年前后,吴起还是遭到了谗言陷害,受到了魏武侯的怀疑和疏远。

吴起无奈之下离开了魏国,投奔了南方的楚国。楚悼王还是十分欣赏和支持吴起的,他先后任命吴起为宛城守将和令尹。在楚悼王的支持下,吴起开始在楚国寻求变法以图强。

经过吴起的变法后,楚国的国力空前强盛,不仅扩大了疆土,还使得其他诸侯国忌惮楚国实力,进而联合抵御楚国。

但和我们熟知的“商鞅变法”类似,吴起的变法也触及了旧贵族的利益,贵族“皆甚苦之”,更是十分怨恨吴起。

楚悼王去世后,吴起从前线赶回奔丧。旧贵族们立刻将他包围,用箭射伤了吴起。吴起知道自己难逃此劫,就利用楚悼王的尸体与贵族们鱼死网破。

结果,吴起被射杀,而参加的贵族也因为侮辱了楚悼王的尸体而被满门抄斩,一代军事奇才,落得这样的结局,可谓凄惨。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上一篇: 诸葛亮儿子诸葛瞻(诸葛亮儿子为什么成不了大器)
下一篇: 李瑞东简介(李瑞东丁然刘琳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