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萧耀南纪念币(萧耀南简介)

萧耀南纪念币(萧耀南简介)

萧耀南纪念币(萧耀南简介)张绍曾内阁成立时,国内战争不停,各省兵变、“匪”患的警报越来越多,北京各机关和教育界出现了索薪的高潮。外交方面,四国银行团屡次抗议到期外债不还,公开建议国际共管中国财政,并拟委托总税务司安格联监督北京政府的全部收支;领袖公使、葡萄牙公使符礼德代表各国,严厉责成北京

张绍曾内阁成立时,国内战争不停,各省兵变、“匪”患的警报越来越多,北京各机关和教育界出现了索薪的高潮。外交方面,四国银行团屡次抗议到期外债不还,公开建议国际共管中国财政,并拟委托总税务司安格联监督北京政府的全部收支;领袖公使、葡萄牙公使符礼德代表各国,严厉责成北京政府营救各地被“匪”掳去的外侨。同一时期,直系军阀的两个头目,曹锟醉心于最高问题,吴佩孚忙于布置“援闽”、攻粤的武力统一计划。在这样一团糟的局面下,张绍曾并不感到气馁,相反,他自居为几年来唯一的合法内阁,想在他的手里实现全国和平统一。他建议召集各省实力派代表、各政党领袖、在野名流在北京颐和园举行“国事协议会”,协商和平统一的问题。一月八日,他致电西南各省,主张“对内先谋事实上之协商,对外完成法律上之统一”。他不赞成联省自治运动,认为“与其先争联治之名,毋宁力图省治之实”。

黎元洪本来不愿有一个津派内阁,后来看见张绍曾的所作所为,脱离了津派的政治阴谋轨道,主张先办统一,后办大选,才觉得这个内阁在目前阶段对他是有利的。同时,政学系阁员李根源献计把张绍曾拉过来,实现府院合作,才能抵制最高问题的进行。

萧耀南纪念币(萧耀南简介)

萧耀南纪念币(萧耀南简介)

为了谋求和平统一,张绍曾十分重视直系以外的各种势力,派出大批代表分往西南各省联络。他打算仿照袁世凯的老办法,授孙中山为全国铁路督办,黎却主张授为兵工督办,这两个意见都受到国民党议员的反对,没有发表。对于奉系军阀,张绍曾找到曾充张作霖顾问的鲍启元,礼为上宾,叫他从中牵线,打算无条件地取消上年(一九二二年)五月十日惩办张作霖的命令,恢复东三省巡阅使名义,并提升张学良、杨宇霆为陆军中将,而不顾及保、洛两方面的反对。可是鲍启元打了几个电报给张学良,就像石头投入大海,没有接到回答。

津派早已看出张绍曾是个并不十分听话的人。张绍曾的先办统一后办大选的意见,与津派先选总统愈快愈好的愿望,完全背道而驰。张绍曾的和平统一方针,与保、洛两方面的武力统一政策,存在严重分歧。另一方面,张内阁的登台,本来是用政治分赃的诺言,取得国会的通过的,后来由于阁员不敷分配,国会各政党不能染指,他们认为受了骗,因而恨恨不已。以上情况,说明张内阁从成立的一天起,就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内阁。

闽、粤两省的新风云,是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吴佩孚催促孙传芳迅速带兵入闽,进攻讨贼军以解救陈炯明的危机。一九二三年一月七日,孙部开拔到赣东,准备进入福建。一月十五日,陈炯明兵败倒台。李厚基在同一天取道汕头出走,“援闽军”常德盛部也由闽西败退到杉关来。卢永祥暗中接济王永泉、臧致平的军火、军饷。许崇智、王永泉、臧致平、李福林等联名通电,反对直系派兵入闽,孙传芳在不利的形势下,只得顿兵不前。

一月二十二日,北京政府下令撤销讨逆军总司令,李厚基调回北京另候任用,福建督军一缺裁撤,王永泉的通缉令取消,“援闽军”停止前进,所有福建境内主客各军善后事宜,责成萨镇冰、刘冠雄、孙传芳协同办理。这些命令就是张绍曾实现和平统一的初步措施。命令中加入孙传芳,是为了敷衍吴佩孚。但是孙传芳不能单人匹马到福建“办理善后”,因此这个命令既不能适应福建境内各方面的要求,又不能满足曹、吴的愿望,不但不能解决矛盾,反而加深了矛盾。

孙中山并不反对北京政府的和平统一计划。一月二十五日,他通电发表先裁兵、后统一的兵工计划,黎元洪、张绍曾、段祺瑞、张作霖、卢永祥纷纷表示赞成。孙中山派徐绍祯到北京接洽和平统一。张绍曾认为裁兵问题必须召集全国性的军事会议才能解决,仍然主张先召开“国事协议会”,解决统一问题。黎、张两人准备派代表到上海,与孙中山商讨实现和平统一的具体办法。

一月二十六日,广州发生了江防事变,张绍曾错误地认为孙的势力受到挫折,已经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因此所派代表终止出发。同时,曹、吴竭力催促发表孙传芳督闽、沈鸿英督粤的命令——以前吴佩孚认为沈鸿英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此时又想利用他拆孙中山的台。这个问题以前张绍曾以去就力争,拒不发表,此时看见沈鸿英在广州大为得势,他又动摇起来,打算先发表沈鸿英督粤的命令,但因受到国民党议员的反对,没有发表。

一月三十日北京政府下令,嘉奖陈炯明下野,希望“广东主客军互谋谅解,勿再从事私争”,并派林俊廷为广西军务督理,丁槐为两广慰问使。这道命令引起了国民党的极大不满:陈炯明是孙中山所切齿的叛徒,已经被逐下台,北京政府不应予以奖励;而任命桂系军阀林俊廷为广西督理,也是对国民党的不友好行为。这道命令同样引起了直系军阀的极大不满,曹锟、吴佩孚、萧耀南、齐燮元、蔡成勋联名电催发表沈鸿英督粤的命令,吴佩孚代表钱秉鉴连日坐守国务院,当面催促,张绍曾感到十分为难,又想先发表孙传芳督闽的命令,以减轻来自洛阳的压力。

就在这时候,齐燮元派孙发绪携带“统一方案”到北京,方案内容分为总统问题、宪法问题、裁兵问题、财政问题、善后问题五项。这个方案实质上是先统一后裁兵,先选举总统后制定宪法的一个计划。在善后问题上,建议设立元帅府安置高级失业军人,以孙中山为元帅府首长;设立元老院安置高级政治流氓,以段祺瑞为元老院首长。这个计划的幕后设计人,有下台军阀靳云鹏等,由投机政客孙发绪起草,齐燮元出面,并叫孙发绪带到北京来先统一北方意见,征求曹锟、吴佩孚、冯玉祥、张绍曾共同签字,然后向南方正式提出。孙发绪到处宣传某人某人愿意签名,其实是“买空卖空”的手法,首先曹、吴两人就是反对设立元帅府的。黎元洪在一次宴会上,痛骂“孙发绪公然造反”,孙发绪看见风色不佳,就溜到保定做曹锟的高等顾问去了。

统一问题虽然困难重重,张绍曾并不因此灰心。他打算先发表四川、湖南、云南、贵州四省督理、省长的任命令,再来一次“纸面上的统一”。吴佩孚在这个问题上意见与之相同,他曾劝诱湖南取消省宪,如果不愿取消,则由北京政府任命赵恒惕为湖南督理,赵可以采取既不接受又不反对的态度,借以表示“赞助统一”。但是张绍曾根据各方情报,知道这些命令如果发表,一定会引起西南各省军阀的否认,因此又不敢发表了。

上一篇: 战国四大名将排名(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下一篇: 谭震林简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