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动太平洋战争后,日军大本营便确定在中国的正面战场上要暂取守势,以便集中兵力在其占领区内进行“治安作战”。1942年2月下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根据这一指令,连续两天在北平召集军事会议,提出要通过“大扫荡”,在华北进行新一轮的“强化治安作战”,从而将华北变成“大东亚战争的兵站基地”。
范朝利的车(范吉朝简历)
按照日本人的说法,此次“扫荡”作战是日军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时间最长的一次“治安作战”。为达到彻底歼灭八路军和摧毁华北抗日根据地的目的,冈村将他所能调动的机动兵力全部倾囊而出,前后共计动用了十个师团加十一个旅团。
1942年春,冀东根据地首先遭到“扫荡”,在连续的反“扫荡”作战中,冀东八路军蒙受了一定程度的损失,冀东军区副司令员包森在一次激战中,进入前沿观察敌情,被日军狙击手冷枪击中,不幸牺牲,时年仅三十一岁。
冀东之后是冀南,4月28日,冈村宁次亲临德州,指挥万余日军及两万余伪军,对冀南根据地实施“大扫荡”,并以“铁壁合围”的战术,从东、北、西三面向对冀南军区驻地实施合围。此时军区司令员陈再道、政委宋任穷到太行山开会未归,党政军机关及其军区驻地的主力部队都未及转移,形势一时危如累卵。
翌日凌晨,一二九师骑兵团首先发现敌情,团长曾玉良立即集合部队,冒着危险进入了敌人即将形成的合围圈,向军区首长报告。军区参谋长范朝利、政治部主任刘志坚决定不惜一切代价,立即突围。曾玉良主动请缨,愿作开路先锋,军区首长于是命令新七旅、特务团断后,由骑兵团掩护机关向南边的王行杖村突围。
在决定突围时,敌人的合围圈已经形成,空中敌机不停地扫射、轰炸,炮弹射过来,炸得地面像开了锅一样。骑兵团冒着敌人的炮火冲锋,竭力要为军区机关突围杀出一条血路,在冲锋的过程中,骑兵战士不断中弹落马,随处都可以看到受伤的战马在血泊中挣扎。
至中午十二点,骑兵团仍未能打开缺口,包围圈却越缩越小,四面八方全都是围拢上来的日军,远处子弹“嗖嗖”地打过来,在地面上掀起一溜溜尘烟。冀南银行驮钞票的骡子被流弹打倒在地,纸币飞得满天都是,人们已经能够清晰地听见伪军在大喊“活捉陈麻子(指陈再道)”,“八路军弟兄投降吧”,情况紧张极了。
骑兵团突围(1)连载,待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