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山西裴氏家族的历史(裴氏家族的历史宰相)

山西裴氏家族的历史(裴氏家族的历史宰相)

山西裴氏家族的历史(裴氏家族的历史宰相)作者|zhanghong20091205来源|孔夫子旧书网动态魏晋之世,自有“王与马共天下”外,河东闻喜裴氏亦是举足轻重的力量。从此裴氏家族开始演绎自己的传奇,纵横捭阖于南北朝,繁荣昌盛于隋唐,赫赫功勋最终定格在“裴柏村”——“将相接武、公侯一门”的“中华宰相村”。山西裴氏家族的历史(裴氏家族的历史

作者|zhanghong20091205

来源|孔夫子旧书网动态

魏晋之世,自有“王与马共天下”外,河东闻喜裴氏亦是举足轻重的力量。从此裴氏家族开始演绎自己的传奇,纵横捭阖于南北朝,繁荣昌盛于隋唐,赫赫功勋最终定格在“裴柏村”——“将相接武、公侯一门”的“中华宰相村”。

山西裴氏家族的历史(裴氏家族的历史宰相)

山西裴氏家族的历史(裴氏家族的历史宰相)

从汉代尚书令裴茂,到曹魏尚书令、清阳亭侯裴潜,再到晋司空、钜鹿郡公裴秀,祖孙三代实现一个家族走向繁荣的历史性转变。从此,裴松之、裴叔业、裴矩、裴行俭、裴度等数十百颗巨星闪耀于历史的天空,为闻喜增光添彩,让中华文化熠熠生辉。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

如果说琅琊王氏以十四系、四百年左右享誉青史的话,那么河东闻喜裴氏则是十八世(间三世缺姓名)、六百余年流芳典册,两者相较而言,裴氏家族后劲十足,也值得深入研究与思考。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什么?家庭繁荣昌盛的根基是什么?家族长盛不衰的密诀是什么?

太史公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或曰:“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由此可见,“利”是安身立命的必要条件,个人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大多是以“利”为出发点。《左传》记载的“烛之武退秦师”和“弦高犒师”告诉我们怎样权衡利益。其中老烛武答应郑伯说秦的原因之一可能也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商人弦高主动以12头牛犒劳秦师更是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千秋典范。“利之为贵,莫若安身,安身则道隆,非货之谓,是以不为,非恶财也”这是裴文举在北周时期回答有的人劝其在蜀土谋利时的回答。逐利的重要标准是“安身”,或许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尺度,逐利而不为利所役。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修身、齐家是儒家对社会成员的要求之一,特别是对读书人,知书达理是对他们很高的评价。“刑于寡妻”是在妻子面前做好表率的意思,进一步引申开去可以说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行为高尚、品性良好的高素质公民。

(裴)秀少好学,有风操,八岁能属文。叔父徽有盛名,宾客甚众。秀年十余岁,有诣徽者,出则过秀。然秀母贱,嫡母宣氏不之礼,尝使进馔于客,见者皆为之起。秀母曰:“微贱如此,当应为小兒故也。”宣氏知之,后遂止。时人为之语曰:“后进领袖有裴秀。”

这是《晋书·裴秀传》对少年裴秀的记载,其中有两点足为后世之辈学习。一是才德兼备,严于律己。少年时代贪玩是儿童的本性,“忙趁东风放纸鸢”是童趣之一,裴秀却喜欢学习,甚至八岁能写出文章,足见其颖悟,同时还保持风度和操守,这不就是今天新时代素质的要求吗?德才兼备、立德树人。二是一位明理的母亲,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条件。裴母庶出,身份卑微、地位低贱,可能很少有机会像刘兰芝一样“十六诵诗书”,更别指望她像程氏一样辅导小苏轼读《汉书》,但这并不妨碍她观察思考,“当应为小兒故也”即是她的智慧之处。小小年纪,家境优渥、严于律己、勤奋好学,再加上明理母亲的辅导,成为“后进领袖”,成为政坛、学界的领军人物,引导一个家族走向昌盛,不亦宜乎?

创业维艰,守成不易。刘珝是明朝成化年间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时内阁三人,万安贪狡,刘吉阴刻,刘珝稍优),可谓“功成名就”,其一路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到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入内阁,总共用了27年时间。十八年(1482),他被同僚、政敌万安和刘吉联合构陷,引起皇帝大怒,最后“乞休”。刘珝的悲剧得益于“刘公子”,他是典型的“坑爹货”。刘公子名鎡,玩了一次“邀妓狎饮”,他的里人赵宾戏写了一篇《刘公子曲》。有的人然后进行艺术加工“增饰秽语”,然后“杂教坊院本奏之”。呜呼,27年奋斗史+7年内阁史,最终“转成空”。

一个家庭的守成尚且如此脆弱,况世家大族的守成呢?作为二十四史中罕见的世家大族,从东汉末年延续到唐末,他们值得借鉴的地方有哪些呢?

“夫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基,况我大宗,世济其美,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册……”这是西魏末期河北郡守裴侠回答从弟伯凤、世彦的话。

这可能是河东闻喜裴氏长盛不衰的秘诀吧——清俭。

上一篇: 范朝利的车(范吉朝简历)
下一篇: 赵京娘历史上存在吗(赵京娘简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