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之战”是夏对有扈氏的一次征战,《尚书·甘誓》记载了这次战事,但是“甘誓”从古流传至今,出现了三个版本:《尚书·甘誓》、《墨子明鬼下》和《史记·夏本纪》。这三个版本代表的是儒家和墨家的观点,司马迁的甘誓脱胎于《尚书》,只是在词语上有了些许改动。
有扈氏(有扈氏的读音)
明鬼》是我国古籍《墨子》里记载的一篇文章,见于《墨子》第二十九到三十一篇。《淮南子·泛论训》:兼爱尚贤,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而杨子非之。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也,而孟子非之。
——引用自头条百科
史学家钱玄同认为《甘誓》中某些词不符合上古行文习惯,应该是遭到了儒家的篡改。童书业认为《甘誓》是战国时的作品,为后人记录。大部分的学者虽然在《甘誓》的成书年代上有争议,但都赞同它不是夏代的作品,而是后人书写记录的。
在伐有扈战争记载里,笔者更偏向于《尚书》,文字更为古朴简洁,全篇只有八十多个字。所用语法与甲骨文卜辞有很多共同之处,与流传下来的《夏书》中记载的夏代佚文小句子句式相仿,因此可以断定它的成书年代是比较早的。
关于到底是禹伐有扈还是启伐有扈,《墨子》里面指明是禹,而《尚书》则是没有明确的指代,只说是夏王伐有扈。先秦人大都认为是禹伐有扈,是启记录了禹的功绩,因此把这篇文排在了《禹贡》的后面。
关于夏王灭有扈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现在比较主流的说法是有扈氏不遵守夏朝颁布的法令,怠慢不尊重夏王,持有武力好勇斗狠因此被禹或启攻打而导致灭国。
禹启都可能对有扈进行过征伐,如果一定认为是禹或是启则显武断。孙诒让在《墨子问诂·明鬼下》中提出“或禹或启皆有伐有扈之事”。钱穆先生亦言:“舜、禹、启以来,虞、夏氏族驱逐苗民以固西陲,又攻有扈以扩东土也。”《左传·昭公元年》和《尧典》都明确记载,伐有扈不是一次的事情。
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像这种战争只能依靠口传,而口传非常容易发生异变并加入传播者的主观感受,因此不可尽信。但是本次战争的胜利,对夏的政权稳固有着巨大的胜利这是不可否认的。
有扈氏在史书记载上,他的武力和部落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他不服从夏王领导,那么夏王的领导权就不稳固。而作为可以与夏部落对抗的大部族,自然也不可容忍部落联盟领导权的旁落,因此夏与有扈氏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他是一场领导权之战,关乎着父系君主世袭制能否的得到延续的命运之战!无论是禹还是启他们身上都压着千钧担子,这场战争是不可失败的战争,它关乎着父权的未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