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宝鉴》反面的骷髅揭示了《红楼梦》中末世中的乱世和死亡,那是一幅惨不忍睹的画面。
林黛玉是来自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绛珠”就是血泪。林黛玉象征的是一个身染血泪的战争中的幸存者,她“前世”的出身之地是“西方灵河岸”.在这里,她和三生石有着一段木石姻缘。
泣血稽颡的意思(泣血稽颡与泣血稽首的区别)
所谓的“前世”不过是一种譬喻,用来影射她的一段生活经历。
“灵河”究竟具有什么特殊意义呢?
我们先从原著文本中去解析“灵”的概念,下面来分析书中关于“灵”的文字:
1贾瑞之灵
第十二回,跛足道人士给贾瑞送来风月宝鉴,说“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他正照风月宝鉴而亡,“寄灵于铁槛寺”。
2秦可卿之灵
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后,贾宝玉赶过去,“忙忙奔至停灵之室,痛哭一番。”秦可卿死后“停灵于会芳园中,灵前另有五十众高僧、五十众高道,对坛按七作好事。”
秦可卿的丫头瑞珠撞柱而死,贾珍遂以孙女之礼殓殡,“一并停灵于会芳园中之登仙阁”;宝珠甘愿为秦可卿义女,按未嫁女之丧,“在灵前哀哀欲绝”。
锦乡侯、川宁侯、寿山伯等众侯伯送来祭礼“摆在灵前”。贾珍因想着贾蓉不过是个黉门监,“灵幡经榜上写时不好看”而心下不自在。
贾珍于是为贾蓉捐了龙禁尉,秦可卿则“灵前供用执事等物,俱按五品职例。灵牌疏上皆写‘天朝诰授贾门秦氏恭人之灵位’。”
可卿葬礼正五七上,又有十三众尼僧,搭绣衣,趿红鞋,“在灵前默诵接引诸咒,十分热闹。”
凤姐则到会芳园中“登仙阁灵前”烧纸大哭。
这一天,也送来了林如海的死讯,贾琏和黛玉要“送林姑老爷灵到苏州”。
发引日近,贾珍亲自坐车,带了阴阳司吏,往铁槛寺来踏看“寄灵所在”;又一一嘱咐住持色空,好生领备新鲜陈设,多请名僧,以备“接灵”使用。
次日则进城料理出殡之事,一面又派人先往铁槛寺,连夜另外修饰“停灵”之处,并厨茶等项“接灵”人口坐落。
至送葬这一天,吉时已到,一般六十四名青衣“请灵”,前面铭旌上大书“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诰封一等宁国公冢孙妇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享强寿贾门秦氏恭人之‘灵柩’”。一应执事陈设,皆系现赶着新做出来的,一色光艳夺目。宝珠自行未嫁女之礼外,“摔丧驾灵”,十分哀苦。
秦可卿之丧事描写隆重,用了二十个“灵”字。
3贾敬之灵
第六十三回贾敬死亡,使用了“宾天”这一皇帝专用词汇,并且得到天子恩赐,“按上例赐祭”,也就是说,贾敬的葬礼是皇帝的规格。
可是,其中应该用到“灵”字之处,原文省略了许多。
尤氏到贾敬死亡之地,“一面看视这里窄狭,不能停放,横竖也不能进城的,忙装裹好了,用软轿抬至铁槛寺来停放。”这句话省去了“灵柩”一词。
天子恩旨写道“令其子孙扶柩由北下之门进都,入彼私第殡殓。任子孙尽丧礼毕扶柩回籍外,着光禄寺按上例赐祭。”
这里的“灵柩”只简称为“柩”,省去了“灵”字。
贾珍贾蓉到后,“从大门外便跪爬进来,至棺前稽颡泣血......贾珍父子忙按礼换了凶服,在棺前俯伏。”这里把灵柩以棺代替。
直到最后入城,作者才肯使用“灵”这个字。贾珍“一面先打发贾蓉家中料理停灵之事。”“择于初四日卯时请灵柩进城”“至未申时方到,将灵柩停放在正堂之内。”“贾珍贾蓉此时为礼法所拘,不免在灵旁藉草枕块,恨苦居丧。”“一日,供毕早饭,因此时天气尚长,贾珍等连日劳倦,不免在灵旁假寐。”
对比秦可卿和贾敬之死,作者仿佛对贾敬这位一心想要飞升的神仙特别吝啬使用“灵”字。
“箕裘颓废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难道因为贾敬导致了贾府的衰败,作者认为他不配用“灵”字吗?
书中的“灵”字多出现在死亡事件上,以秦可卿葬礼集中使用最多。
4晴雯之灵
晴雯去世时也用到了“灵”字,宝玉梦到晴雯死了,他对袭人说世间万物皆有情理,“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验的。”
“若用大题目比,就有孔子庙前之桧,坟前之蓍,诸葛祠前之柏,岳武穆坟前之松。这都是堂堂正大随人之正气,千古不磨之物。世乱则萎,世治则荣,几千百年了,枯而复生者几次。这岂不是兆应?小题目比,就有杨太真沉香亭之木芍药,端正楼之相思树,王昭君冢上之草,岂不也有灵验。所以这海棠亦应其人欲亡,故先就死了半边。”
得知晴雯死后,宝玉又想“虽然临终未见,如今且去灵前一拜,也算尽这五六年的情常。”
以上这些“灵”字出现都和死亡有关,最重要的“通灵宝玉”之“灵”又如何呢?
5黛玉母之灵
第三回宝黛初见,宝玉因得知黛玉无玉,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道:
“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
贾母忙哄他说:
“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
这一段对话,可以作为“通灵宝玉”中“灵”字的解释了,也和死亡有关,贾母假定黛玉曾经有玉陪葬给母亲,这块假定的玉便成了黛玉和母亲的“灵”之间的联系。而宝玉认可了贾母的说辞,这等于变相地说明,“通灵宝玉”所联结的,也是死去之人的“灵”。
6太虚幻境之灵
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梦中入睡的房屋内有一副对联“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
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一节有顽石自嘲诗一首: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失去幽灵真境界”中的幽灵之境,对应太虚幻境的“幽微灵秀地”。
这说明,通灵宝玉是来自于太虚幻境的,它入世前曾在警幻仙子处备案。我们当然不认为真的有太虚幻境,也不认为真的有神仙,这些都是作者为了掩人耳目杜撰的,无非为了掩饰这些人的身份。
太虚幻境是“幽微灵秀地”,也就是幽灵之地,真有些毛骨悚然,这里是死人谷。
第五回警幻仙子本来要到荣国府“接绛珠妹子的生魂”到太虚幻境游玩,半路上碰到了宁荣二公的灵魂,于是把睡梦中的贾宝玉接了去。尤三姐死后进入了太虚幻境,归于警幻仙子门下。
这些细节告诉我们,太虚幻境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灵魂聚集地。
7结论:灵意味着死亡
死人称灵,灵柩、灵魂、灵牌、灵位等都是关于死人的描述。
灵河就是死亡之河,是“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惨状,千红万艳血流成河,尸积如山。
呜呼哀哉,触目惊心。
林黛玉是“灵河”岸上的一株沁满血泪的草,她是死人堆里的幸存者。她经历了什么?
正是:
白骨如山忘姓氏,西方灵河聚亡魂。
好知镜中骷髅骨,便是红楼掩面人。
原创不易,感谢关注,青溪邀您,共话红楼,同解其中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