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常惠将军和解忧公主(常惠简介)

常惠将军和解忧公主(常惠简介)

常惠将军和解忧公主(常惠简介)文/望于江湖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常惠将军和解忧公主(常惠简介)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金,会意字,上面“人”表示覆盖,“土”部表示藏在地下,两个点表示地下的好东西。本义是指金属。《说文》中解释说:“金

文/望于江湖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常惠将军和解忧公主(常惠简介)

常惠将军和解忧公主(常惠简介)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金,会意字,上面“人”表示覆盖,“土”部表示藏在地下,两个点表示地下的好东西。本义是指金属。《说文》中解释说:“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久埋不生衣,百炼不轻,从革不违,西方之行,生于土,从土左右。”意思是金是各种颜色的金属总称,其中黄色的是最好的,长时间埋在土里也不生锈,怎么炼重量也不减轻,做成什么形状也不改变本性,是西方的五行属性,生于土。

一般说的“五金”,是指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但多数情况下是泛指金属,比如现在的“五金商店”,就是泛指,现在卖的主要是铁制品和塑料制品,你跟老板要个黄金制品,恐怕很难有货。现在我们说的“白金”是指铂,而古代的“白金”是指银子。“金”也可以用来指铜,古代军中所用的铜铃叫“金铎”,为擎承露盘用的铜柱叫“金茎”,用来计时的铜漏壶叫“金壶”。古代的“黑金”是指铁,现在所说的“黑金”,指的是用非法手段取得的钱财,或者专指煤炭和石油这两种非常值钱的矿藏。

水,象形字,中间是水脉,两旁是流水。水的本义是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物理属性是无色无味且透明,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释名》中说:“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说的是相当有水准!

水字经常被用来做部首,凡是带三点水或两点水的字,全部都和水有关。但是“水”字本身却也经常用来表示和水本义无关的意思,比如用来指金银的成色,后来引申为货币兑换贴补及汇费等额外收入或附加费用,像贴水、扣水、汇水等。如果我们平时请客吃饭,有客人说你点的菜太“水”了,就表示对你的抠门作风的严重不满。

金生丽水,既可以说表达的是一种古人对地理的认识,又可以说是五行之说的观点。一般情况下,金矿都在河流附近,而按照阴阳家的五行之说,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大要素构成的,各要素之间有相生相克的关系,金克木而生水。

“金生丽水”一句,如果不考虑五行之说,可能源于《韩非子·内储说上》:“荆南之地,丽水之中生金,人多窃采金。采金之禁,得而辄辜磔于市,甚众,壅离其水也,而人窃金不止。”就是说古荆州南部丽水中有金子,哇,有好东西啊!大家纷纷去偷采,按照当时的法律,很多偷采金子的人都被凌迟处死,杀了好多人,几乎把江水都阻塞了,但还是无法阻止人们偷采的热情。

韩非子所说的“丽水”,可能是泛指周边环境比较好的水域,也可能是指一条具体的河流。明代程登吉在《幼学琼林》中说:“黄金生于丽水,白银出自朱提。”这里的“丽水”是指金沙江,“朱提”指四川西部盛产白银的朱提山。

周兴嗣时代“金沙江”这个名称还没有诞生。与周兴嗣同时代的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称金沙江为“绳水”,再早一点,三国时期诸葛亮所说的“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中的“泸”就是现在的金沙江。

金沙江是因为盛产沙金而得名。沙金是怎么形成的呢?

沙金本来离水老远,居住在山里的金矿石中。一些金矿石露出地面,经受着凄风冷雨、狂风暴雨、微风细雨的长期吹打,实在受不了了,风化崩裂,沙金得以脱离矿山,随着泥沙顺水而下,和石沙混在一起流入河水中沉积。沙金的长相比较特别,沙金的颗粒大小不一,大的像鸡蛋(这种太少太少太少了),小点的像蚕豆,更小的像细沙,其主要特点体现在颜色上,七分成色的为青黄色,八分成色的为淡黄色,九分以上成色的赤黄色。

沙金一般是在河流底层或低洼地带,和石沙混杂在一起沉积着,要经过反复淘洗才能分离出来。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有一首《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逐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描写了淘沙金的辛苦,跟被谗言陷害遭贬谪、然后再想办法咸鱼翻身重返政坛一样难。

玉,象形字,就是一根绳子,串着一些乱七八糟的石头,本义为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玉自古以来就是个稀罕玩意,佩戴玉饰的品种、成色成了身份、地位和风度的象征,《礼记·曲记》中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周礼·春官·大宗伯》中说:“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把玉器作为最高统治者祭祀天地四方的礼器。《周礼》还说:“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持镇圭,公持桓圭,侯持信圭,伯持躬圭,子持谷璧,男持蒲璧”,就是通过不同的玉器来区分爵位的高低,跟时下广告宣传的各种“尽显贵族风范”的“豪宅”一样,权势大、地位高、财富多的人当然要用高档的东西。

玉除了指好看的石头外,还用来比喻色泽晶莹如玉之物,比如一般用来形容美女的“玉色瑗姿”,就是说美女容貌如玉、举止大方高雅。瑗,也是玉器,是一种大孔的玉璧。“玉溜”指目光,类似秋波。还有“亭亭玉立”、“冰清玉洁”等,多美啊。

“玉”也可以用来比喻有美德的贤才,如《礼记》上说“君子于玉比德焉”。“玉笋”既指美女的手指,又指长得好看又有才华的人,“玉堂金马”则指出身高贵、文武双全的人,这样的人可不好找。玉堂,就是翰林院。

总之,玉是美好之物的代名词。有个成语叫“蒹葭倚玉树”,蒹葭与玉树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贵贱、美丑相差悬殊,所以用来比喻人与人不能相互比较,相当于俗语“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我们常说《诗经》中的那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到底是什么呢?蒹,指未秀穗的芦荻;葭,初生的芦苇,两者都是常见的、不值钱的草。

这里的“昆”应该是“崑”字。“昆冈”指中国西部的昆仑山系,也是中国最大的山脉,西从帕米尔高原起,经新疆西藏之间,通过青海西南到四川西北部,分三支向东分布,长两千五百多公里,光七千米以上的高峰就有多座,所以一般在文学作品中都会说“巍巍昆仑”。在这一大片山脉中,藏着很多质地上乘的美玉。

剑,是广为中国人所熟悉的一种兵器,其长相基本是这样的:长刃,双锋,中间有脊,短柄。《说文》中说:“剑,人所带兵也。”在冷兵器时代,剑在步兵对决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人送外号“百兵之王”,在短兵相接时,剑的优劣能够决定一个士兵的生死,进而关系到一个国家军事的强弱。

由于剑具有长短可选、软硬兼施(有缠在腰间的软剑)、贵贱由人(好剑贵、一般的便宜)、携带方便等特点,成为古人居家旅游、打架斗殴的必备兵器。

这句的意思是:质量最上乘的剑,要数“巨阙”了。

“巨阙”是把什么样的剑呢?

现在我们能找到的关于最早制造宝剑的记载,主要是在《吴越春秋》、《越绝书》中。

铸剑界的鼻祖欧冶子是春秋时期越国人。越王允常命欧冶子铸造了五把青铜宝剑,分别是巨阙、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全都锋利无比,而以巨阙为最。“巨阙”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呢?

据说巨阙剑刃长三尺有三,柄长七寸,刃宽约五寸,重约十五斤(也有人说是三十二斤),挥动时剑气纵横,当然一般人是挥不动的,弄不好还会把胳膊挥脱臼了。

这把剑刚铸好的时候也不知道叫什么名,估计是太笨重,没有被领导重视。后来允常的儿子勾践当上了越王,忽见宫中有一马车失控,横冲直撞,勾践惊慌之中,随手拔出一把剑,指向马车,想叫人赶紧去拦住惊马,但就这么一指,剑气已经把马车砍为两段。

勾践有点不相信,想找个人指一下试试,吓得大家都抱头鼠窜,于是勾践叫人拿来一个大铁锅,用剑一刺,就好像切米糕一样,铁锅被刺出了一大个缺口。因此,越王勾践便将此剑命名为“巨阙”。阙,就是“缺”。

这五把宝剑是欧冶子平生铸的最好的青铜剑,其中胜邪剑和鱼肠剑是短剑,另外三把是长剑。谁要是碰上拿这几把剑的对手,恐怕凶多吉少了,于是本来代指这五把剑的“三长两短”就变成了用于表示意外灾祸的成语。当然,这个成语的起源还有另外一种说法,《礼记·檀弓上》中说:“棺束,缩二,衡三。”意思是说用绳子把棺材底与盖捆起来(那时候还没有钉子),由于棺材是长方形的,横的木板长,纵的木板短,所以横捆三道,纵捆两道,这种捆绑方式称为“三长两短”。

按照《史记》的记载,公元前514年,吴公子光宴请吴王僚,派专诸假扮厨师上菜,从鱼肚子里拿出匕首把吴王僚杀掉,从而获得王位,就是吴王阖闾。然后他把伍子胥、孙武等高人收罗到手下,进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改革,吴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公元前510年,吴国打败越国,越王允常把欧冶子所铸的湛卢、鱼肠、胜邪三把剑献给阖闾。阖闾得到三把宝剑后,当成了心肝宝贝,差点供起来。也有人说这三把剑是越王允常的儿子勾践被阖闾的儿子夫差打败之后献给吴国的。

珠,本义为珍珠,就是蛤蚌壳内由分泌物结成的小圆球。

珍珠形成过程一般是这样的:沙粒等异物窜入蛤蚌壳内,蛤蚌很不舒服,想把它取出来,但是又没长手,想找人帮忙又怕被吃掉,取不出来怎么办呢?蛤蚌有自己的办法:受到异物刺激,就分泌一些物质,把异物逐层包起来形成圆粒,这个就是珍珠。

汉代魏伯阳在《参同契》中就说过:“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成语“鱼目混珠”就是出自这里,用来比喻以假乱真,而且乱得比较低级,很容易被揭穿。但这个成语还有一层深意:如果进入蛤蚌体内的异物不是圆形的,形成的珍珠也就不那么圆,于是,人们在人工饲养珠蚌时,曾经试图向其体内塞圆圆的鱼眼睛,以期生成很圆的珍珠,但是后来发现放鱼眼睛进去之后,珠蚌根本不用分泌物去包裹它,无法形成珍珠。

珍珠一般是乳白色或略带黄色,有光泽,可做装饰品,亦可入药。珍珠多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如“口吐珠玑”,比喻很会说漂亮话,说的比唱的还好听;“珠联璧合”,把珍珠联成串,把美玉放在一起,比喻人才或其它美好的事物遇到一起并合作愉快;“珠圆玉润”,可以用来形容人长得丰满好看、文字写得优雅圆熟、歌声唱得美妙动听。

这句的意思是:最好的珍珠,要数夜明珠了。

珍珠本来就是个稀罕物,而夜明珠更是珍珠中的极品。人类在心理上就惧怕黑暗而渴望光明,在没有电灯的古代,夜明珠这种夜间能自动发光的东西正好满足了人们既想看到光亮又不想花钱点蜡烛的心理。绝大多数夜明珠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珍珠,而是一种矿石珠,蛤蚌壳里生成的珍珠能发光的非常少见。

我国最早关于夜明珠的记录,是上古时代神农氏所有的“石磷之玉”,号称“夜明”,至于晚上发不发光、有多亮,只有神农氏知道了。此后关于夜明珠的记载和传说很多:《史记》中记载:魏王向齐王夸耀说我有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的、直径一寸的夜明珠十颗。看来那时候夜明珠已经很普遍了;据说秦始皇陵墓中就有很多夜明珠,可以用来代替蜡烛。

汉光武帝刘秀的小舅子郭况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把夜明珠挂在房檐上,“昼视之如星,夜望之如月”,晚上可以当路灯用,真是太有财了!晋代王嘉《拾遗记》中说:有种长得很像猪的野兽,嘴里衔着夜明珠,像蜡烛一样亮。看来不仅仅是好白菜都让猪拱了,连好夜明珠也让猪叼去了;唐睿宗时,一颗名为“水珠”的夜明珠售价亿万;据说元朝曾派官员远渡重洋,去斯里兰卡采买红宝石夜明珠和石榴石夜明珠;据说明代皇宫大内有好几块祖母绿夜明珠,晚上比蜡烛还亮;据说民国时东陵大盗孙殿英从死了好多年的慈禧嘴里抠出一颗超大个的夜明珠,估计上面还粘着慈禧两颗门牙呢,后来孙殿英把这个宝贝送给了宋美龄。

果,象形字,指树上结了果实。《说文》中说:“果,木实也。”《周礼》中说:“树之果蓏,珍异之物。”

珍,本义是指珠玉等宝物,引申为重视、爱惜,或宝贵的、贵重的东西,还用来形容精美的食物,如“珍馐”、“八珍”。

李,落叶乔木,春天开白色花,果实就是李子,熟时黄色或紫红色。李子是很常见的水果,经常和桃子一起出现,如成语“李代桃僵”,出自古乐府诗《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傍。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原指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成语“投桃报李”,出自《诗经》“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原意是桃树李树并不会大喊大叫招揽生意,但因有花有果,人们会在经常来树下,走出了一条小路,用来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正直,就能感动别人。

柰,苹果的一种,通称“柰子”,也称“花红”。这两个名称对我们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要说出柰的另一个名字,大家就会觉得实在是太熟悉了:沙果。有人把茉莉也叫“柰”,徐珂《清稗类钞·植物类》中就说:“茉莉为常绿灌木……,北土曰柰。”“柰”与“萘”可别弄混了,它俩虽然长得像,但却完全不是一回事。萘,一种结晶状芳香烃,是做卫生球(俗称“臭球子”)的主要用原料。

这句的意思是:水果里面,要数李子和沙果最好吃了。

古代人可能没现在人有口福,李子和沙果就算高级水果了,现在可不一样了,什么火龙果啊、木瓜啊、芒果啊、荔枝啊,哪个不比李子、沙果好吃啊?

李子的这种水果算是个好东西,具有长相美丽、气味芳香、果肉多汁、口感酸甜、营养丰富等特点。

唐代名医孙思邈评价李子时曾说“肝病宜食之”,所以肝病患者可以通过食用李子进行日常食疗保养;李子也可以促进血红蛋白的再生,对贫血患者是有好处的;李子还有个特效,一些爱美的女士对这个功效可能非常感兴趣,就是可以养颜美容。据说经常食用新鲜李子,能使颜面光洁如玉。此外,李子的核仁有利水滑肠的功能、李子榨汁喝可以预防中暑、李子晒干可以用来醒酒、镇呕。

但美酒虽好,不能贪杯;李子虽好,不能多吃。俗话说:“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抬死人。”由于李子中果酸含量较高,过量食用会引起发虚热、头脑发胀、胃痛等症状。

菜,形声字。上古时期,菜只指蔬菜,《说文》中说:“菜,草之可食者。”到了中古以后,菜的范围就扩大了,把肉蛋类及熟食等主食以外的食品都包含在内了。

芥,指芥菜,一种开黄花、茎叶及块根都可以吃的植物。《礼记》中说:“脍,春用葱,秋用芥。”意思是做烹调肉类的时候,春天加葱,秋天加芥菜,把肉炒得滋滋冒油,真馋人啊。

我国的芥菜主要有叶用芥菜(如雪里红)、茎用芥菜(如榨菜)、薹用芥菜、芽用芥菜、芥子菜和根用芥菜(如大头菜)六个类型。一般我们说的芥菜是指叶用芥菜或茎用芥菜。

把芥菜腌制成咸菜,具有一种特殊的香鲜味,可作为一盘调口味的小菜。芥菜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维生素、铁和钾等,可辅助治疗一些维生素缺乏症及防癌等。但芥菜的主要功效是开胃,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芥菜利膈开胃。”将芥菜与生姜一同煲汤,对于消化能力较弱的患者有很好的食疗效果。

芥菜的种子研成细末可以作成调料,就是芥末,味道辛辣,古话说:“望梅生津,食芥堕泪。”

芥,还读“盖”音,芥菜也是一种植物,也作“盖菜”。“芥”读“盖”音让人很困惑,芥(“介”音)菜和芥(“盖”音)是不是同一种植物呢?从字典上的解释看不太明显。如果是同一种植物,只是发音不同倒可以理解,如果不是同一种植物,直接用“盖”字岂不省去很多麻烦?真是惟恐天下不乱。

姜,应写作“薑”,一种草本植物,须根不发达,根茎肥大,呈不规则块状,灰白或黄色,有辛辣味,可作蔬菜、调料,也可以入药。

“姜”与“薑”最初并不是一码事,但有密切联系。

“姜”是一条河流的名字。《说文》中说:“姜,神农居姜水,以为姓。”意思是说我们的老祖宗神农氏住在姜水附近,就姓姜了。姜水可不是生姜煮出来的水,而是一条河流,具体地理位置在哪里呢?《水经渭水注》中说:“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因山有两支,所以上古称“岐”,流经岐山的水就是岐水,岐水流经神农氏住的地方就是姜水。

传说姜这种植物是神农氏发现并命名的。神农尝百草,中毒照样倒。一次神农氏在山上尝草,误食毒蘑,肚子疼得在地上拼命打滚,折腾了一个天翻地覆,吓得鸟奔森林兽奔山,麻雀鸽子回房檐。折腾了一通就累晕了。不知过了多久,神农氏被一种气味熏醒,原来旁边有一丛尖叶子的青草,闻一闻,头不晕了,胸不闷了,手脚也有劲了,于是神农氏顺手拔了一些,连根带叶放在嘴里嚼,又香又辣又清凉,还真对得起这张嘴了。过了一会儿,肚子咕噜响,垃圾往外淌,腹泻过后,中毒的症状全没了。对于这种救命草,神农氏决定给它取个好名字。因为他姓姜,就把这种植物命名为“生姜”,意思是使自己起死回生。

这句的意思是:在各种菜里面,要数芥菜和姜最好了。

“芥”也指小草,常用来引指轻微纤细的事物。《庄子·逍遥游》中说:“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意思是说把一杯水倒在小坑小洼里,一根小草在里面就像船一样;还有“芥蒂”一词,引指细小的梗塞物,后来比喻积在心中的怨恨或不快,如果两个人彼此心存芥蒂,那关系肯定搞不好。

民族英雄林则徐写过一副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人心其实比天高,比海更遥远,但是人心更多的时候比芥籽还小。芥籽,指芥菜种子,也写成“芥子”,但“芥子”也指直径小于1.19毫米的最小号无烟煤颗粒。佛教有个说法,叫“芥纳须弥”,意思是一粒小小的芥籽,可以容纳一座大山或整个世界。须弥,传说中古印度的一座大山,据说是世界的中心,日月环绕此山而回旋出没。

海,河流会聚之处。《说文》里是这样解释的:“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古人认为陆地四周皆为海,故用以指僻远地区。如我们经常说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就是这个意思。这句话出自《论语》,说孔子的学生司马牛有两个哥哥,分别叫向趔、向巢,哥俩准备在宋国造反。司马牛很伤心,就和同学子夏说:“人家都有兄弟,就我没有!跟独生子似的!”子夏安慰他说:常言说的好: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只要你尊重别人避免过失,谦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海”还引指容量大,比如:小时候吃饭用的大海碗;我写的东西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海涵;现在所说的“大忽悠”,实际上就是夸海口。还指数量多,如:“人海之中,找到了你,一切变得有情义……”;平时我们形容什么东西多,就会说“海了去了!”

听评书时,讲到两军对垒,描述出场大将的相貌,经常会说:“剑眉虎目,海下长髯飘洒胸前……”这里的“海”就是指大嘴巴。

咸,这句里时指一种味道,人生有五味,酸甜苦辣咸。俗话说:“盐打哪儿咸,醋打哪儿酸”,含盐的东西味道就是咸的,含量越多越咸,含量越少越淡。但“咸”这个字本来是“杀”的意思,“戌”是长柄大斧,“口”指人长嘴的器官,就是脑袋,拿大斧子砍脑袋不就是杀嘛!后来这个意思基本没了,而是用来表示“全部”。

盐打哪儿咸?打海里咸呗。《汉书·晁错传》中说:“煮海为盐。”要煮海,得要多大个锅啊?这里的海指海水。

河,这个字没什么好解释的,只是要说一点,河的本义就是指黄河。《说文》中说:“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

淡,与咸相对,指味道不浓,含盐少,引指浅、薄,含某种成分少,或不热心,如淡酒、淡妆浓抹、冷淡。更深的一层意思指无关紧要、无聊,如:母鸡屁股栓绳——扯淡(蛋);老太太不认识电灯泡——闲扯淡(线扯蛋)。

这句的意思是: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

作为必要的生活物资之一,食用盐自古至今在世界各国基本都是政府垄断的物资,在历史上盐税曾是税收的重要来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盐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有人会觉得奇怪:盐来自海水,海水有的是,盐可以从中提取,要多少就有多少,现在一斤上好食用盐也就一块钱吧,有那么重要吗?

盐是百味之基,虽然我国在饮食习惯上基本是“北咸南淡”这样一个布局,但这只是一个盐的用量多少问题,人一点也不摄入盐份是不行的。在古代,人们的饮食相对比较单调,调味也基本靠盐,不像现在,味精鸡精蘑菇精、花椒大料十三香,五花八门,到处都有。由于当时的交通条件、冶盐技术等因素限制,再加上统治阶级的高盐税,盐卖到老百姓手里时价格就会很高,成了老百姓奢侈的必需品,不买不行,多贵也得买,实在没钱买不起盐,就清汤寡水煮面条,凑合着吃吧。

苏东坡在《山村诗》中就写到了这种状况:“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孔老夫子听了韶乐之后非常兴奋,说韶乐真是太好听了,比什么乡村、摇滚、圆舞曲好听一万倍,听得我味觉和听觉混乱,三个月尝不出肉的味道,还以为是在吃地瓜呢;山里的老百姓也是好久吃东西没有味道了,但不是听音乐听的,而是因为买不起盐而没盐吃。

鳞,本义是指鱼类、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长的角质或骨质小薄片。《说文》中说:“鳞,鱼甲也。”——看仔细了,是鱼甲,而不是甲鱼呦!通常用来代指鱼类等长鳞的动物,在这句里就是这个意思。

潜,指隐蔽在水里而且在水下活动。现在说“潜水”,一般是指在网络论坛里不发言。

羽,是象形字,长得很像两根鸟毛,特别指鸟的长翎。《管子·霸形》中说:“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齐桓公说我有干爹管仲帮忙,就像鸟有羽毛翅膀一样。也可以这么说:没有管仲之前,齐桓公简直就是一只没长毛的野鸭子。古代征调军队的文书上一般采取插鸟羽的方式以示紧急,因而常用“羽书”表示书信。

翔,指飞行的一种方式:翅膀平直不动,在空中盘旋。《淮南子》的注中有两种解释:“大飞不动曰翔”、“直刺不动曰翔”,引指人在行走时张开两臂,如《礼记》中说“室中不翔,并坐不横肱”,就是说在屋子里不要张开双臂,和别人并排坐着的时候不要把胳膊横放着,以免碰到别人。人多肘部不要横,室狭双臂不要张,老牛拉车要稳当,包子有肉不在折上。一大群人并排坐,磕着碰着了不得,磕着君子还好办,碰着小人犯口舌。这是“礼”对人的要求,其实就是教人要有起码的礼貌,注意不要妨碍到别人。“翔”还可以引指悠闲自在地行走,曹植《梁甫行》中有“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一句,意思是简陋的房门前非常萧条冷清,狐狸兔子在屋子里悠闲地散步。

宋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一句“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和这句很类似,但这句表达的意思更广一些,不仅说水里游的和天上飞的,还应该包括地上走的,是在说所有的动物。

古代人的主要通讯方式是书信,官方可以通过遍布全国的官驿迅速传递公文,但这种相对迅捷的通讯方式一般老百姓是无福消受的,只能托人代信,直到明清时期才出现民间邮政。古人把书信雅称为“鳞鸿”。鳞,代指鱼,鸿,就是大雁一类的鸟,“鳞鸿”也称“鱼雁”。以“鸿雁”代指书信,源自《汉书·李广苏建传》中著名的“苏武牧羊”。

苏建是苏武的老爸,年轻时曾跟随大将军卫青抗击匈奴,得以封侯。汉武帝天汉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00年,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匈奴,到那里就回不来了,被匈奴人长期扣留。由于苏武拒不投降,匈奴人把他弄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进行劳动改造,让他放羊。那个苦寒之地生活条件太艰苦了,直到现在仍是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但是苏武仍不投降。艰苦的日子熬了十九年之后,汉朝与匈奴和亲,派使者去解救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幸亏苏武的随从常惠秘密地见到了汉朝使者,告诉苏武并没有死,并让使者对单于说:我们大汉天子在上林苑打猎,射到一只鸿雁,雁足上系着一块帛书,上面说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能这么不厚道呢?单于一听,信以为真,非常惭愧,只好道歉,并释放了苏武。于是“鸿雁”就成了书信的代名词

“鳞”或“鱼”用来代指书信,源于前面提到过的那首《饮马长城窟行》中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双鲤鱼”指的是古代的信封,用两块鱼形的木板对接而成,中间夹着书信。这种信封美观耐用,不怕风吹雨打,一直沿用到唐代。还有一种不大可信的说法,说古代人常把信折成双鲤鱼的形状。“呼儿烹鲤鱼”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实际上就是拆开信封。

上一篇: 史铁生的代表作(史铁生的代表作品)
下一篇: 依维柯欧胜2023最新改款消息(依维柯欧胜2023最新改款消息是什么)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