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知识季#
刘禹锡的简介20字(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简介)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这首《陋室铭》字字珠玑传颂千古,相信每个人中学时代都读过,我记得上学时候这首诗是要求全文背诵的,如今你还记得吗?今天就来讲讲诗人刘禹锡和这首《陋室铭》背后所隐藏的励志小故事。
刘禹锡,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唐朝时期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一生仕途坎坷,身处逆境,却达人知命,笑看人生;他是朝廷流放的浪子,但又是时代高亢的歌者;他用自己傲视忧患的气概,抒发出一腔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他以豁达的心胸,不屈的意志,创作出一篇篇讥讽权贵的诗文,展示着自己的铮铮风骨。
当年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参与了“永贞革新”,此革新派的政治主张是极力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的。由于势单力薄,保守势力强大,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今属湖南常德一带,后又被迁任为连州刺史及安徽和州通判。
按朝廷规定,刘禹锡的住房应在县衙内,但是和州县太爷是个“势力眼”,看人下菜,给他安排到城南临江的三间民房居住。对此,能屈能伸的刘禹锡毫不在意,搬了进去。他环视住地有一种新鲜感,便提笔写了一副“面对大潢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信手贴在寝门上。知县看了对联,认为他因革新降职,被贬到和州县还不服气,一心想着争辩。为了教训他,又把刘禹锡的住所迁到较远的德胜河边,并把住房面积减半。
刘禹锡搬到新居,看到那里依山傍水,岸柳婆娑,杂花争艳,芳菲宜人,怡然自乐。于是,他又撰写了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刘禹锡仍是悠然自得,就又把他调到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这若是换成其他人,怕是要发起彪来。可刘禹锡在这种情况下,不但没有大发雷霆,反而创作出了那首流传千古的绝唱——《陋室铭》。文章大意是只要居住的人品行端正,志趣高雅,住在哪间屋子里都如同住在天底下最好的房子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也是整篇文章画龙点睛之笔。
《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人的物质欲望是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的,在人生路上,难道你就愿意把这短暂的一生耗费在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上,最终沾得满身的铜臭味,以致身心疲惫吗?我想只有不贪慕虚荣,安贫乐道,才会有一个圆满的人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