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字文和,凉州姑臧人(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公元147出生于国家的偏远地区,远离文人聚集的中原之地,因此贾诩少年时的经历在史书上鲜有记载。只有当地名士阎忠认为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奇才。
姓贾的名人(姓贾的名人有哪些)
贾诩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是在他被举孝廉做官时因病返乡的途中,贾诩一行数十人遇到了叛乱的氐人。这些氐人蛮横无理、残暴非常,将贾诩一行的钱财打劫一空后,还要活埋他们,贾诩底气十足的说道:“我是段公的外孙,你们不要伤害我,我家家财万贯,一定会用重金来赎我的!”
氐族首领一惊,段公的大名远近谁人不知。段公真名叫段颎,是从武威走出去的军中狠人。曾经担任并州刺史、破羌将军等官职,率军与羌人作战一百多次,杀死数万羌人,因此段颎在边境少数民族心目中相当具有震慑力。权衡商量一番后,他们决定卖段公一个面子,放贾诩回去,万一惹恼了那位活阎王,那真是大祸临头了。
事实上,贾诩哪是什么段公的外孙,这完全是他的脱身之计,就这样,贾诩凭借着机智转危为安。
凉州此时是军阀董卓的地盘,不久贾诩便在董卓军中任职。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长安城破。致使天下大乱,开启了乱世争雄的时代。可见他一计可乱国。
李傕郭汜等人因都想当老大,发生内战。当时将军段煨与贾诩同郡,屯驻华阴,贾诩去投靠段煨。贾诩向来知
名,为段煨军所敬服,段煨心里怕贾
诩夺其兵权,但在表面上对贾诩十分
礼遇。贾诩看出后,心不自安。
南阳张绣和贾诩本为同乡,暗中有来往,张绣便派人去迎接贾诩。贾诩临行时,有人问贾诩:“段煨待你这么
好,你为何还要离去?”贾诩说:“段
煨生性多疑,有猜忌我的意思,待遇
虽然优厚,却不可依靠,待久了一定
会被他所害,而我离开他一定很高
兴,又指望我连结外援,一定善待我
的家人。而张绣缺乏谋士,也很
得到我,这样我和我的家人都能够得
到保全。”
贾诩到达张绣处,张绣果然大喜,对他“执子孙礼”。而段煨知道贾诩离去,也果然善待其家人。
成为张绣的谋士后曾授计张绣两次打败曹操,以曹操的谋略却被贾诩两次击败,可见其贾诩谋士至尊之位名不虚传。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袁绍遣人招降张绣,并与贾诩结好,张绣准备同意,贾诩却当着张绣的面回绝了袁绍的来使,并准确地指出袁绍,兄弟尚不能容安能容天下国士乎。
而投降曹操有三点优势。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名正言顺,曹操兵力较弱,更愿意拉拢盟友,曹操志向远大,一定能够不计前嫌。张绣听从了贾诩的建议,率众归顺曹操。曹操闻讯后大喜,亲自接见了贾诩,执其手说,使我的信誉扬于天下的人是你啊。
赤壁之战前曾劝阻曹操不要用兵,原文是这样的,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若曹操用了他这一策,则不会有什么三国,天下必将归于曹操,曹操也必将成为开国之君。可见他一策可开国。可惜曹操没有采纳。
后来,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支持曹丕成为世子,之后又帮助曹丕建立了魏国。
贾诩的一生,把为人之道,为官之道,玩的是淋漓尽致,贾诩在尔虞我诈的乱世中活了77岁才去世,在那时可谓长寿。他“一计可乱邦,一策可开国。”不仅保全了自己,官至太尉。还保全了家人,使后代富贵荣华。若论谋略,三国第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