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五至六世纪,我国广袤的北方大地正处于鲜卑族拓跋氏的统治之下,史称“北魏”。北魏朝廷为了防范游牧于漠北的柔然部族(蠕蠕国)南侵,在今天的内蒙古、山西一带建立了6个军事重镇——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分别位于今日的内蒙五原杭锦旗、固阳、武川、四王子旗、兴和、河北张北境内),设重兵驻防守御。
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因镇将虐待、欺凌、克扣士卒,沃野镇的一位普通镇兵破六韩拔陵(匈奴族)愤而杀死镇将,率众起义,一举夺占了沃野镇。当地汉、鲜卑、匈奴等各民族人民纷起响应。破六韩拔陵很快又率众攻取武川、怀朔两镇,并先后于五原、白道(今内蒙呼和浩特以北)大败前来围剿的北魏大军,随后乘势连克抚冥、柔玄、怀荒,完全控制了六镇。
但仅仅几个月后(525年春),破六韩拔陵的义军遭到北魏军和柔然军的夹击而失败,破六韩拔陵本人也被柔然豪酋阿那瓌汗俘杀(一说下落不明)。
六镇起义(六镇起义发生哪个朝代)
北魏朝廷勾结柔然可汗联手剿灭了破六韩拔陵领导的“六镇起义”以后,害怕军民再起,遂强行迁徙20余万镇民到冀州、定州、瀛洲(均在今日河北境内)居住。然而事与愿违,这批被强迫内迁的20多万军民犹如火种,又引燃了内地三州的反抗烈火。
北魏孝明帝孝昌二年(526年),原怀朔镇戍卒(镇兵)鲜于修礼(丁零族)在定州左人城(今河北唐县)揭竿而起,再举义旗,并一举挫败前来进剿的北魏兵。鲜于修礼率部攻城拔寨,接连大破魏军,并会合柔玄镇义军杜洛周部,拥众十余万,大败河间王元琛和征北大将军孙稚的军队,并对瀛、定二州展开围攻。同年8月,鲜于修礼被混进义军的北魏宗室元洪业所杀。随后,部将葛荣(汉族)为修礼报仇,诛杀元洪业。鲜于修礼死后,葛荣继之统率其部,继续领导起义。
葛荣率军抵御进剿北魏大军,击毙北魏大将元融,擒杀北魏军统帅、广阳王元琛,攻占了河北的大部分地区,广大流民纷纷加入,众至数十万。惊恐万状的北魏统治者拼命调兵遣将展开围剿。公元528年9月,滏口(今河北邯郸附近)之战爆发,由于义军领袖葛荣被屡次胜利冲昏了头脑,骄傲轻敌,给了魏军可乘之机,本来已经发展壮大的农民、镇兵队伍全军覆灭。
与六镇、河北起义同时,关陇地区有莫折大提(羌族)领导的氐、羌部民起义,山东一带还有邢杲领导的汉族流民起义。其中的一些武装斗争,屡仆屡起,一直坚持到北魏节闵帝普泰元年(531年)才被扑灭。
北魏末年的镇兵、流民起义没有能够直接推翻鲜卑拓跋氏贵族的统治,却极大地削弱了北魏王朝的力量,动摇了其统治根基,北魏因此而一蹶不振。公元534年,也就是葛荣败死于滏口之役后的第6个年头,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不久又相继被北齐和北周攻灭并取代。
【插图源自网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