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学书法也历时一年,这一年进步很慢时也想过放弃,然而在一次偶然机会中看到宋朝一代文豪欧阳修的《学书为乐》一文,颇有感触,似乎见到了真心朋友一般亲切,然后继续坚持下来,看来坚持自古以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全文摘录如下:
欧阳询的故事(欧阳询的故事50字左右)
苏子美(苏舜钦,欧阳修的好友)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自是人生一乐。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余颇知此趣,恨字体不工,不能到古人佳处。若以为乐,则自是有余。
正因这样,对书法也坚持下来了,同时也应该了解一下书法常识,因此今天想分享几个书法故事。
相关人物:蔡邕,钟繇,王羲之、蔡文姬:
蔡邕是东汉末年的大文人,音乐和书法的造诣也很高。书论方面有专著《笔论》,传给他的女儿蔡文姬(文姬辨琴),不幸在战乱中丢失,却被另一书法狂人韦诞所获。文姬从南匈奴归汉后,凭记忆口传给钟繇。钟繇大获“神助”,笔意突破了汉隶,真书称冠于当时,以致他因痴生狂,跑到韦诞那儿苦求宝典而不得,当场口吐鲜血,气若游丝。曹操闻讯后赶紧派人给他灵丹呑下,才救他一命。
那韦诞死后,竟把《笔论》带进棺材里去。钟繇不顾病躯与士林的非议,趁月黑天带人掘开韦诞墓,撬开棺椁,抱得裹于绢帛、藏于金盒的《笔论》,喜极而泣,跪谢漆黑的苍天。
钟繇去世,居然也把这部宝典作了他的殉葬品。隔五十余年,又被人掘墓而得之,辗转数次,重金卖与卫夫人,卫家人藏之,又是三十余年。时机成熟后,卫夫人再传王羲之。
这部奇书两入棺材的故事,王羲之早听熟了。当王羲之得到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笔论》,不禁喜泪长流,望宝典叩拜不已.......王羲之得了秘藏宝典,连月揣摩狂写不休……后来王羲之续写《笔论十章》,将自己的笔下体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映照蔡邕的真知灼见。
文姬辨琴
故事二:书圣学书
书法名气响彻南北方的卫夫人是王羲之的姨母。寄宿在姐姐家,日复一日紧张注视着王羲之。
卫夫人出自书法世家,其祖上卫觊,与钟繇齐名,受到曹操的赏识。她的堂兄卫恒亦是大书家,篆、隶、草书无不精通。行家是这么评论王夫人的:“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若红莲映水,碧沼浮霞。”
她握笔转动手腕时,那笔与腕像似舞蹈。王羲之七八岁,就被她灵动的手腕所吸引,觉得它就像鹅颈项,而手指捏作拳状则像鹅头。羲之对姨母书风的迷恋持续了好几年,书风又混同姨母的绰约风姿。这是不是也是王羲之钟爱鹅的渊源?
看着王羲之的勤奋和天分,姨母、叔父王廙都想教授王羲之书法,而争论不止。叔父说:王家子孙的书法要王家自己教。卫夫人回击说:岂不闻魏晋百年,天下书法,先钟后卫?她的言下之意是,王家虽然是天下第一豪门,却称不上天下第一书法世家。《四体书势》系卫夫人的从兄卫恒所撰,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化的书法理论专著。
决定一起找到王羲之,请他自己决定。急切询问下,羲之的妙答,后世的书家广为流传。他的原话是这么说的:“钟、张信为绝伦。其余无足观矣。”钟繇、张芝才是他眼中的绝代大师。叔父王廙一声长叹。卫夫人初听也不满意,可是她转念想:卫氏书法源在钟繇,孩子这么讲,还是偏向了他姨母,而不是站在他那多管闲事的叔父一边。
王羲之《兰亭集序》
故事三:草圣再狂也要看对象
颜真卿、张旭、怀素:
颜真卿:颜真卿做过平原郡太守,称颜平原。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北方诸郡望风而降,颜真卿“首唱大义”,反击呼啸而来的强悍叛军。这是一位气壮山河的英雄,又是大书家,独创颜体楷书,其血泪交流的《祭侄文稿》称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侄子少年英勇,死于安禄山叛军之手。
怀素:草圣。狂僧之狂,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
张旭:唐朝三绝之一:(注:李白诗歌、张旭草书、裴旻剑舞)
怀素三十七岁从长安返故乡永州,过洛阳,听说颜真卿在洛阳,便去拜谒。
怀素对颜真卿毕恭毕敬。颜真卿大怀素十六岁,当初也曾专程去拜谒张旭,放下高官的架子一住几十天,恳请张旭点拨他的书法。怀素的书法名声也是十几年慢慢起来了,并不是“暴得大名”。他谒见颜真卿执礼甚恭,相当谨慎,没有拿出行囊中李白、张谓、任华、钱起等人的赞美诗。
狂僧知分寸,此为一例。他住客栈,每日定时去颜府,风雨不改。如果颜真卿先生正在高卧,他就在堂下等候。如是者累月,颜大师没和他讲过几句话,看他的眼神比较冷淡。然而怀素每天去,恭敬也不是装的。终于,他被请到堂上叙话了。二人品茶,先论书法。颜真卿把书法线条比喻为“屋漏痕”,怀素叹服。他正襟端坐,喝过了三道茶才说出自己的看法:书法如夏云多奇峰,变幻莫测,往往意在笔先。屋漏痕,夏云峰,指向相同之物。颜真卿大笑而起,说:张长史(张旭)的“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与吾二人所悟同焉。
大师在怀素离开洛阳的那一天出示了《祭侄文稿》,怀素目睹真迹,受到行书线条所表达的悲情与美感的双重撞击,不禁倒身下拜,喉头哽噎。颜真卿老泪纵横……
张旭《古诗四帖》
故事四:情深意切的师徒两人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同时又和苏轼并称“苏黄”,黄庭坚受到过一代文豪苏轼的指导和影响,黄庭坚在政治以及文学创作上可以说都是追随苏轼,苏轼也对黄庭坚大加赞誉,才使得他声名鹊起,享誉大江南北。两人亦师亦友。
有一次,苏轼说黄庭坚的字太瘦,像树梢挂蛇;黄庭坚却说苏轼的字有些肥扁,像石压蛤蟆。这就是"树梢挂蛇"和“石压蛤蟆”的由来
黄庭坚和人谈起苏轼,也是一脸迷醉和崇拜:“君闻苏公诗,疾读思过半。譬如闻韶耳,三月忘味叹。”
苏轼《寒食诗帖》
故事五:夫妻书法家
赵孟頫,本来是宋朝的皇室子孙。后来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他善五体,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书法早岁学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王羲之和王献之)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
赵孟頫的妻子管道升也是著名书画家,在古代女书法家中地位仅次于王羲之老师卫夫人。管道升,字仲姬,一字瑶姬,上海青浦人。所写行楷与赵孟頫颇为相似。赵孟頫与夫人同为中峰明本和尚弟子。神仙眷侣,志同道合,平时没事就一起吟诗作画。
从以下这首诗中可以感受赵孟頫夫妻在家写书的那种浓浓的墨香味,十分甜蜜的小日子:
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粲生光;北窗时有凉风至,闲写黄庭一两章。
黄庭坚《秋兴赋》局部
家有中小学生的朋友,注意这几个语文文学考点:
1、楷书之祖:钟繇(常读you音)
2、楷书四大书法家:欧阳询(唐)、颜真卿(唐)、柳公权(唐)、赵孟頫(元)
3、初唐四大楷书: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薛稷。
4、宋代四大书法家:苏(苏轼)黄(黄庭坚)米(米芾)蔡(蔡襄)。
5、唐代三绝:李白诗歌、张旭草书、裴旻剑舞。
6、天下第一行书:晋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天下第二行书:唐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天下第三行书:宋代苏轼的《寒食诗帖》
注: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
发表评论